今天聽到一位公司化運作系統班落地師報怨:為什么沒有見到效果呢?我反問:你們做了什么呢?他回答:已經優化了部分流程圖、整理了部分崗位工作標準,還梳理了企業文化價值觀念,并且主要內容還印刷上墻了。我接著又問:你們做了什么推動工作沒有?這下輪到他反問我了:怎么推動?
我想,凡是上了公司化運作系統班課程的企業無不希望成果落地企業快速發生改變!是的,這門系統課程安排了三個階段:系統學習、系統訓練、系統落地。前面兩個階段各一個月,后面輔導三個月,加上前期調研,時間跨度長達半年。企業員工希望半年時間發生改變并不為過。但是對于一家企業變革而言,半年時間就遠遠不夠了。實施公司化運作對任何一家民營企業來說都意味著大手術甚至是脫胎換骨!
企業公司化運作需要由老板一人說了算向規則說了算轉變、需要由一人拍腦袋決策向按程序分工決策轉變、需要由少數人負責向全員負責轉變、需要企業由隨心所欲向制度化、流程化、標準化、系統化轉變。一家企業只有建立健全了公司化運作體系才有可能發生真正的改變。
我從全國各地落地師或部分企業老板企業員工處了解到的情況是:一部分企業上完兩次集中學習和訓練課程之后,就任由企業落地師一人唱獨角戲,有的企業甚至因為落地師的離職而中止。一部分企業成立了公司化運作落地小組,制訂了落地計劃,開始有聲有色,幾個月過去了,遇到了技術困難或人員障礙或業務繁忙,就偃旗息鼓了。只有一部分企業能夠堅持不懈地按計劃設計、按制度執行。
任何一場企業變革都必須遵循其成長的規律。公司化運作系統課程是從企業戰略開始的。企業有了戰略,就會選擇員工,有了員工,就需要進行組織或管理,管理員工就需要建立規則和確定利益分配。公司化運作系統班就是按照這樣的邏輯來設計或安排課程。參加學習的企業需要將課程學習的內容轉化為本企業可操作可執行的一套系統,而不能滿足于完成課堂課后作業。
在這里,我還是重復我講的公司化運作落地箴言:“老板重視、全員參與、改變觀念、持之以恒”。老板重視,就必須花時間花錢財,定計劃定規則,任何人違背規則就要受到懲處、按計劃參加并完成任務就給予獎勵。只有老板肯花時間又有獎勵制度,就能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如果再輔以《公司化運作落地大系統》這樣的工具,每天集中半小時或45分鐘學習其中一個章節,討論如何轉化落地,把大家的意志都統一起來,做到心往一處想,參與設計成果討論的人就會增多,設計方案參與討論的人越多在企業落地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公司化運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即使企業設計完成了全部制度標準流程,也絕不等于可以馬上自動運轉,還需要持續不斷地宣傳培訓,持之以恒地貫徹執行。
我常常把企業管理體系建設比作修建內部高速公路。我們在修建高速公路的時候,需要先行勘探,再做設計,接著招募人員,然后組織施工。如果設計好了高速公路的圖紙,你就急于上“高速公路”行車,是不是太過于操之過急?企業實施公司化運作必須先設計好公司化運作管理體系,還要讓企業成員理解、認同,才能組織實施。我們好多企業只是設計了一部分流程圖、一部分制度標準,就想急于見到效果,是不是同修了幾段高速公路就想全程通車一樣可笑呢?
我們都知道改變是痛苦的事情,安于現狀最舒服。如果企業員工沒有對公司化運作對于企業對于個人的作用和意義認識清楚,他改變的動力從何而來?即便員工認識清楚了,而企業卻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標準流程、沒有配套的薪酬激勵制度,他又如何執行或改變?
我們也知道,高速公路建好之后,還需要試車檢驗,還要樹路標、畫安全線,還要建立配套的休息區、加油站,還要投入交警維護秩序,這才能保證高速公路暢通無阻、車輛運行有序。那么,企業設計的制度標準流程、企業文化等等必須進行全員培訓,只有上下認同才能有效執行。而那位報怨的落地師的企業連設計工作都沒有完成,又談何落地效果呢?
公司運作有方法,企業成長有密碼。循序漸進,清晰企業戰略,明確企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和路徑。梳理企業的使命、愿景和核心價值,健全組織架構和崗位設置,把目標或任務分解到每一個崗位、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再輔以簡潔的流程和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持之以恒,公司化運作的成果就會日益顯現。
- 該帖于 2015/4/30 14:2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