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年,北上廣深的天空不時刮起一陣陣互聯網思維的風,下著一場場O2O概念的雨,連帝都時不時揚起的沙城暴,都透著一股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曖昧。
不管是互聯網、金融、地產、零售、三教九流,張口閉口都是O2O,搞得任何行業好像不跟O2O思維沾點邊,分分鐘就有被淘汰的厄運。屌絲們紛紛在幻想,只要拿個上門捏腳的方案,再講個動聽的好故事,A輪2000萬刀就能妥妥的揣兜里了。
既然O2O這么火,2014年雙十二戰略發布會上阿里巴巴COO張勇(逍遙子)提出“O2O其實是一個偽概念”的觀點,給這場O2O泡沫澆了點冷水。
畫外音:人家現在已經是CEO了好嗎
扒開O2O概念的底褲:
O2O,字面上的意思就是Online 2 Offline,線上線下。說白了也就是“把線下的商品或服務拿到線上售賣”。比如貓眼電影、格瓦拉的所謂O2O就是把電影票放在網上來賣。再比如餓了么就是把美食放在網上來賣,再比如像功夫熊、快方送藥之類的新型O2O也就是把推拿、買藥放在了移動互聯網上而已。在當下人們的時間越來越多被手機霸占之時,把線下的美食、推拿、美甲搬到手機上,頂多只是增加了一種新的銷售渠道,說是革命性的的突破還太牽強。
對商業地產的O2O來說,開發商希望商場在線上把商品或者服務賣給線下的顧客,其本質就是B2C模式。這樣來看,這和淘寶天貓這樣的B2C模式沒什么本質的區別,無非一個是通過線上平臺一個是線下平臺,趨勢是線上線下平臺共享人流互助。
但這種商業模式存在天然的軟肋,前期推廣一定會過度燒錢,通過巨額補貼換取增量用戶。當這種用土豪式燒錢積累下來的優惠紅利一旦消失,很容易讓用戶失去興趣,降低顧客粘性,只能通過再度融資的方式尋求轉型。這和滴滴快滴的模式異曲同工,燒完A輪燒B輪,誰先燒完誰玩完。
君還記得當年阿里巴巴與銀泰的“西湖之戀”嗎?阿里戰略入股,兩大集團你濃我濃,之后不斷傳來線上線下比翼雙飛的佳話。那邊廂,萬達意欲打造它的電商平臺,希望一個APP就能連接全國一百多個萬達廣場。結果呢,也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阿里銀泰近來悄無聲息,萬達最近傍上騰訊百度兩條大腿,你以為你是勒布朗,抱上2條大腿就能奪冠。
商業地產O2O的誤區:
誤區一:以為開發個線上平臺就叫做O2O
萬科的住這兒APP,萬達的APP無不是投入大精力,聘請專業團隊,花巨資打造。但效果一定有限。為什么?線下商業公司要想搭建線上平臺,一定要解決入口、用戶量、用戶粘性3大關鍵問題。
解決入口問題,大家無一例外選擇自建APP。而幾乎所有的線上平臺,前期推廣無不是依靠廣泛的地推和優惠活動集聚客戶,說白了就是砸錢。我的前東家,曾耗資超過4千萬打造線上電商平臺,通過大量推廣和各種優惠,目前積累的APP用戶量也十分有限,更不要說對線下商業的帶動作用,簡直形同雞肋。國內某地產公司打造的一款社區商業APP,定期送油送券,前期也積累了一定量客戶,一但優惠停止,APP在手機上存在的時間也不長久了。妄圖通過小恩小惠提高用戶粘性,只是徒勞。大眾都是水性楊花的主兒,APP對他們來說就像滴滴快滴,誰給錢多就上誰。
商業地產本就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近年來不斷尋求輕資產化。現在一擁抱互聯網,發現需要更重的投入,重上加重,更加得不償失。
誤區二:開放還是封閉,這是個問題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開放、免費。所以傳統互聯網公司打造的線上平臺一定是開放式的,兼收并蓄,往來不拒,如大眾點評、蘋果APP Store。而線下公司不管是萬達還是萬科,其新推出的APP一定是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目的是希望通過線上導流,把用戶吸引到線下的商場內。那么問題就來了,天下的商場那么多,APP更是不計其數,憑什么我要用你家的而不用其他家的。更何況在核心商圈,往往遍布上十個商場,每家商場的APP這時候僅能起到信息檢索和優惠券提供的功能。商業地產公司說起來要擁抱互聯網,其實質還是用傳統公司的思維做一款互聯網工具,這與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根本就是南轅北轍。
那如果地產公司開發一個開放式的APP會怎么樣?比如我一個購物中心,開發一個開放式的線上平臺,可以連接周邊所有的商家。那你不就變成了一家互聯網公司了嗎?你自己的線下平臺有沒有都不重要了。
誤區三:概念滿天飛,其實大家都是出來賣的
保利地產最近整了一個“5P戰略”,通過若比鄰社區中心實體店和若比鄰APP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又玩了個“1+X”的概念,打造所謂的社區O2O;
萬科推出 “五菜一湯”,并在2014年推出社區生活APP“住這兒”。 “住這兒”以萬科業主、住戶群體為用戶,試圖打造物業服務、社區交流與商圈服務平臺的O2O閉環商業。最近又推出了一個V-LINK社區服務商2.0模式。
接下來新城地產近日推出了社區O2O “新橙社”APP,世茂推出了它的四流合一MINI MALL。地產圈一時概念滿天飛,像極了近陣子風頭最熱的新三板。如果光憑概念就能到新三板上市,那世界該多么美好啊。深入萬科、保利社區商業實地,也不見經營的有多好,就像新三板企業,即使虧損,只要概念包裝到位,也不妨礙上市賣個好價錢。
但是,無一例外的,在他們推出他們的O2O概念方案后,經過一番包裝和推廣,住宅和商鋪倒是賣的不錯。
這時候我想起韓寒那句名言:文壇是個屁,誰也別裝逼。這時候其實我最想說的是:大家都是出來賣的,就不要立什么牌坊了。
作者:陳敏
個人微信公眾號:商業地產前沿
- 該帖于 2015-5-14 14:0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