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顧客是越來越精明了 ,她們的精明對于我們生鮮經營是一種挑戰,當然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是對我們經營的一種促進。衣食父母之需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現在政府都在轉變職能,更何況我們這些競爭越來越激烈的零售行業,為客而變不如說因客不得不變。
下面是顧客(一位老大媽)和果蔬員工的對話
顧客:你們超市東西貴
員工:是嘛!大媽,你能告訴我哪一個商品貴了?
顧客:你們家黃瓜2.20,對面超市賣1.99
員工:謝謝大媽提醒,他們是在搞活動嗎?早市之類的。
顧客:不是,一整天就這么賣。
員工:大媽,我們家有比對門便宜的菜嗎?
顧客支支吾吾也沒有說出來。
該員工接著去了對面競爭對手超市看,競爭對手賣的三級黃瓜,而自己家超市賣的的是二級黃瓜,品質不一樣。員工很無奈的搖搖頭,沒有辦法啊,顧客就是這樣認為的。
其實這樣的對話的情景對于在賣場工作的人來講遇到或者聽到,怎么破解呢?
很多人會說,可以在進貨時對同一商品按不同品質都采購一些,品質稍次的做價格,品質好的做毛利,這也是一種辦法,我不反對,特別是在員工少的情況下。
在現實貨源不夠豐富的情況下,確切的說在我們日常經營中,我們的員工一定要學會和顧客搶商品,大家很疑惑,我們不是服務顧客的嗎?怎么還要和顧客搶商品啊?大家不要誤解,我說的搶是兩個方向:“顧客搶優質的商品,我們搶劣質的商品”并且要爭分奪秒的“搶”,我們的生鮮經營一定要培養員工這種意識,我在之前文章中介紹過永輝生鮮經營中,生鮮商品半夜到店后,在后倉有專門員工進行分級和加工過程,其實在賣場中這一工作一定要繼續,這是由生鮮商品的特殊性決定的,所以有經驗的生鮮經營者會從現有商品中進行分級,質量稍次的做低價處理,品質高的繼續做利潤。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困擾我們對價格管控的事情就是進貨價格發生變動了,進價調高了或者調低了,這一時期如果把控的策略不好,也可能影響到你在顧客中的價格形象。我的經驗與建議:
商品進價突然提高時,為了保持價格穩定與顧客的口碑,先穩住或逐步分階段提價,不能一步到位,應讓顧客的思維里先接受競爭對手與外面市場的漲價在前,后理解我們的漲價,來穩住銷量,賺取口碑;
商品進價突然下跌時,可通過分階段一波又一波的降價 ,不能一下降到底,顧客對市場的反應比較慢 ,應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驚喜中購買,使量越做越大來提高業績,賺取高利潤。
價格至于生鮮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歡迎各位分享自己的經驗所得,明家會因為大家的分享而感激不盡!
- 該帖于 2015-5-29 15:0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