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便利店中最早入華、但門店至今不到 400 家的羅森看上去很慌
對于在日本排名第二、擁有超過 1 萬家店鋪的羅森便利店來說,想在中國復制先前的成功正變得越來越難。
雖然在近 20 年前就已經入華,但由于成本高企、員工變動而引發糾紛和關店等事件的影響,羅森歷年的門店數量一直在300家上下徘徊,且高度集中于上海地區。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羅森中國區總經理張晟表示,公司的最新擴張計劃是:2015年門店數將先從目前的380家增加至 500 家,再在2-3 年內擴至1000家。
在評判這個發展目標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羅森對中國市場曾抱有的一系列幻想:
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時,羅森表示要在5年內在華東地區開出500家門店;
2010年,羅森宣布大幅調高中國市場目標,計劃到2020年開出便利店1萬家;
2012年,羅森在其國內第二大市場重慶宣布,3年內要開出300家店鋪;
2013年,羅森決定將中國區的1萬家門店的計劃推遲至2025年實現;
這么看來,2018年在整個中國區開出1000家門店,已經是這些計劃中最有可能實現的一個了,而且還要大幅依靠加盟模式。目前,羅森中國的加盟店比例在50%以上,未來幾年的擴張計劃中,長三角地區的大加盟商將成為發展重點,并逐漸擴展至其他地區的二、三線城市。
在全球范圍內,日本及中國臺灣依然是人均擁有便利店數量最多的國家和地區。根據《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披露的數據,兩地每百萬人平均擁有的便利店數分別為388個和425個。相比之下,每百萬中國人平均只能分到54個,僅在上海、東莞等城市接近日本水平。
目前,上海地區的便利店總數已經接近7000家,其中不僅有近年來擴張較快的日、臺系便利店,如全家、羅森、7-11、喜士多,也有本土便利店如農工商系的好德、可的,以及聯華系的快客等。在這些便利店品牌中,羅森的門店數僅高于不到100家門店的7-11。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張晟透露了目前羅森在面臨成本控制和盈利壓力下的一些努力,比如關店:“2014 年我們關閉了約20家門店,而2015年計劃關閉約30家門店。這些都是止損和成本控制之舉。但我們也有發展,這兩年是提速擴張的,區域大加盟商就是快速且相對低成本的擴張門店。”
另一個重新贏回消費者的點,則被放在了羅森的自有品牌鮮食上。在一線城市,鮮食是像羅森這樣的外資便利店最重要的商品品類。在上海,羅森各門店的鮮食商品銷售額通常會占到總銷售額的 30%-40%,有的門店在峰值時甚至可以達到70%。
一個便利店品牌的發展方向變成了這樣,感覺也是挺慘的。
(好奇心日報 許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