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在零售和消費品行業提出品類管理這個想法,是25年多以前的事情。從1989年開始,品類管理逐漸成為零售和消費品企業最普遍、最重要的營銷與商品管理工具。這一方法的廣泛應用,為企業深刻認識一般消費者和自己特定的顧客群體,以及買賣雙方相互打交道的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實際效益是顯著而多方面的。
對零售商而言,品類管理把“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戰略為基礎的業務流程”這樣的理念轉化為具有實操性的專門技術,并且幫助零售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由此,關于商品選擇、展示、訂價和促銷這些零售商日常工作中的每一項戰術性決策都有了更貼近消費者的戰略性高度。“品類記分卡”也讓零售商有了可以衡量所有品類效益的統一標準,零售商在跟供應商打交道以及交換信息時,站上了一個新臺階。當然,零售企業及其供應商在提升銷售額,增加利潤,以及改善投資回報等效益指標上獲得了長足進展。
回顧品類管理的簡短歷史,有助于深刻理解這個管理方法何以變得如此重要。1980年代的美國市場,消費者需求開始更加多樣化,諸如沃爾瑪這樣的大型折扣店和各種品類殺手等新興業態都在強勢擴張,傳統零售企業被迫尋求新的管理工具幫助他們提升銷售和利潤。品類管理的思想,就是從幫助零售企業開始,尤其是那些從戰略的高度尋求各種能夠提升自己經營門店和商品能力的優秀零售企業。積極的企業領導者們所尋求的新方法,首先是要用于商品采購和商品選擇上,因為這直接影響到零售企業如何利用核心資產獲得顧客的青睞和忠誠,讓商品存貨,賣場空間,以及有限的現金流,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零售商在商品采購工作中一直沿用的傳統方法是偏向戰術性的,在這變化了的消費者面前和新的競爭環境中,無法幫助零售企業獲取新的生存空間并謀求發展的。零售企業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著手,去解決商品采購與商品選擇。于是,品類管理營運而生了。
從這樣一個簡單直接的起步開始,品類管理逐漸發展為零售企業和消費品制造企業最廣泛使用的管理方法。今天的零售企業和他們的供應商都有一個共識,但凡希望在行業里面獲得或者保持領先地位,品類管理就一定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經營要素。最初,品類管理僅僅是在美國連鎖超市行業開始實施的,但今天,這一方法在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任何業態都得到了應用,包括藥店,大賣場,便利店,百貨店,專賣店,甚至后起之秀的網上零售。當零售企業開始采用這一有效的新方法時,制造商會很快看出這是一難得的機會,通過更加有效的協作,可以促進與零售商的關系,為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帶來效益,品類管理又成了一個理想的合作平臺。
特別重要的是,跟所有管理方法一樣,品類管理只有持續地為企業提供好的效益,其價值才會被認同,其方法才能被接收。正是因為品類管理持續地為全球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才使這一方法保持數十年長盛不衰。即使在那些成熟穩定,競爭激烈,成長空間極度有限的市場中,采用品類管理的企業因此在銷售和利潤兩個指標上取得超過10%以上的提升,也僅僅是家常便飯。而且,這些效益的取得,還往往伴隨著所有品類存貨周轉的巨大改善,以及陳列資源更有效合理的分配。因為品類管理具有在包括干貨、非食、生鮮等零售端的所有部門中不斷發現新的提升空間,并持續改善經營效益的能力,所以,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零售企業和供應商才廣泛采用這一方法,并認定其為全部零售管理工作的核心起點。
(哈瑞斯博士)
- 該帖于 2015-7-20 9:0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