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的沖擊下,傳統購物中心與零售百貨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如何在四面楚歌的商戰中獨樹一幟而屹立不倒是一個必須深思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只有盡可能的抓住一切商機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當然,電商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同樣存在先天短板、也會遭遇傳統意義上的商業淡季。
一般而論,公認每年的七月是全年最大的淡季,此時無論是大型購物中心、時尚百貨還是電商巨頭,甚至房地產、汽車的銷售都會面臨相對客流減少、生意慘淡的情況。
筆者對于淡季運營摸索出四點經驗。
1、滿足顧客情感上的需求
在網絡上溝通,文字和符號交織的親切感和新鮮感雖然風行一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親”、“包郵哦”等電商熱詞漸漸變得平淡。畢竟人們對現實交流和溝通的需求是網絡不能給予和替代的。這種情況下,人們需要一個聚會、休閑的場所,來滿足情感上的需要,購物中心很好地起到了生活休閑聚集地的作用。
2、用體驗情景留住顧客
集購物、餐飲、娛樂于一體的購物中心在體驗性上的優勢是電商無法模仿的。隔著顯示屏觀賞的美景畢竟來得淺薄,親臨現場體驗到的感覺絕對會更令人印象深刻。而在特定環境中,人們的溝通和交流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著名的“吊橋效應”就是環境與體驗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作為購物中心必須放大這種體驗感,以滿足一般消費者的基本需求,不僅增加了消費的樂趣,更可延長顧客逗留時間,無形中增加消費概率。
3、淡季活動忌盲目出新
購物中心都會推出很多新活動來吸引消費者,但推出活動的時機尤其重要。在淡季推出活動,更需要多方面考慮如何保證活動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七月是唯一全年中缺少節日效應的月份,連善于生造節日的電商都似乎束手無策了。筆者認為淡季活動應以聚集人氣為主要目的。人群具有從眾行為和棘輪效應,人們一旦習慣了在一個特定的場所產生消費,消費習慣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在短期內尤其如此。淡季養人氣,旺季沖銷售,抓住重心才能順勢而為。
4、兒童活動是萬靈丹
吸引家庭顧客是企劃活動的不二法寶,對社區型購物中心尤為重要。兒童在很多家庭的消費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舉辦兒童活動、親子活動能夠極大程度增加購物中心對家庭顧客的粘性,尤其對餐飲、休閑業態的拉動更大。從長遠看來,兒童顧客對購物中心的長久穩定經營也具有重要意義。除了能給購物中心帶來大量的衍生消費之外,兒童還會逐漸成長為最忠實的顧客。國外很多老牌百貨公司都非常重視對小顧客的培養,開展很多有意義的兒童活動,一方面確保了家庭單位為主要目標顧客群,另一方面樹立形象,收獲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可謂一舉多得。這種競爭力和差異化是電商目前最欠缺的。
以下的幾個活動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給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1、暑期第三課堂
整合兒童業態商家,布置活動場景,模仿校外教學的形式,利用兒童天生的好奇心態增加兒童與社會的互動,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帶入素質教育,讓學習變成一件簡單而有趣的事情。同時起到商家展示形象、客戶資源共享的作用。
2、兒童跳蚤市場
在購物中心內布置場地,規劃攤位免費提供給兒童進行二手玩具、文具等閑置物品的交換或出售,既能鍛煉交際能力,親身感受父母賺錢的艱辛,也能同時懂得了感恩和知足,讓兒童逐步融入社會,健康且健全地成長。活動在發揮聚客效應的同時提升顧客滯留時間,更能產生良好的話題性和社會效應。
3、兒童俱樂部
打造專屬于小朋友的歡樂場所,有主題并定期舉辦活動。致力于提升知名度、穩固兒童客層、增加額外來客數、建立親和力、強化顧客忠誠度。
淡季不可怕,電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商業競爭中不能未雨綢繆,搶占先機。筆者一家之言,權當拋磚引玉,請各位輕噴。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