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古馳(Gucci)7月底在上海環貿廣場的全球首家餐廳開業。
奢侈品涉足餐飲業儼然成為一種潮流,奢侈品牌古馳(Gucci)7月底在上海環貿廣場的全球首家餐廳開業,將此潮流又推向一個頂峰。
在此之前,諸如愛馬仕(Hermes)、香奈兒(Chanel)、博柏利(Burberry)、普拉達(Prada)、拉夫勞倫(Ralph Lauren)、登喜路(Dunhill)等眾多品牌已經開設了咖啡館或餐廳。
這些之前只銷售一些與穿戴有關的零售商為什么干起了與吃有關的活?時裝商業評論8月5日撰文稱,傳統奢侈品零售市場日趨疲軟,需要一些新的刺激來挽留客戶;人們對美食的向往,活躍度越來越高的餐飲市場,則成為奢侈品當下最青睞的選擇。
據悉,古馳位于上海的餐廳總面積約600平方米,包括吧臺、用餐、休閑區域及室外露臺。在古馳的環貿廣場店內有獨立的電梯可以直達餐廳。
今年以來,香奈兒在東京銀座旗艦店的上方開設了全球唯一一家香奈兒餐廳Beige Alain Ducasse Tokyo;博柏利在倫敦旗艦店內打造了一家咖啡店,提供新鮮的時令蔬菜和經典的英國食品等。
設計師品牌店Wolf & Badger的聯合創始人之一George Graham則稱,自從去年其門店下層開設了健康飲品店Raw Press后,品牌零售店的客流量增加了20%-30%,“有些人可能只是為了買果汁來到我們店里,最終卻成為我們的老客戶。”
餐飲刺激作用也被Dover Street Market(丹佛街集市,簡稱DSM,由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打造)所覺察。丹佛街集市在其倫敦、紐約以及東京店里均已開設咖啡甜點館。“咖啡館提升了店鋪的整體體驗,顧客可以有更長的時間和我們在一起”,丹佛街集市紐約店總經理James Gilchrist稱,“顧客可以在這吃午飯、喝下午茶、購物,消磨一整天的時間。”
古馳將首家餐廳開在中國,顯得有點與眾不同。
自反腐以來,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進入新的發展格局,一些品牌正在降低或放緩在此的門店數量。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普拉達在中國門店數量達33家,比2014年的49家有所降低;阿瑪尼門店數則從49家降至44家;而香奈兒門店數為11家,是最多店鋪時期的一半。
但中國消費者目前仍然是全球奢侈品的重要消費群體。如何向中國消費者展示品牌形象,顯得舉足輕重,在奢侈品牌看來,餐飲的延伸,是一個很好的路徑。
阿瑪尼(Armani)在全球有13家餐廳及咖啡館,“購物之后,咖啡館和餐廳是你可以放松一下的地方”,品牌創始人喬治·阿瑪尼稱,“我一直想創建一個完整的阿瑪尼式的生活方式,可以展現我對不同領域的想法,不僅僅是時尚,餐廳和咖啡館看起來是一個合理的延伸。”
“餐館和咖啡館的營業額雖然有限,但是這有助于建立消費者忠誠度。”零售分析師Honor Westnedge認為那些被餐廳吸引過去的消費者有可能成為品牌產品的消費者。
為什么奢侈品零售商會選擇用食品來吸引消費者?答案是餐飲的市場規模足夠大。根據聯合利華飲食的調查,在中國,超過85%的消費者每周會至少在外就餐一次。另據英敏特的調查報告,得益于不斷增長的收入,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愿意選擇較好的餐館,2014年,食品支出同比增長8.1%至7990億元。
越來越多的人對食物感興趣,包括烹飪、在哪里吃、吃什么。“食物也是一種時尚。”英國在線時尚預測和潮流趨勢分析服務提供商WGSN的分析師Lorna Hall稱,“你可以在網上買產品,但是你不能在網上和朋友聚餐,這也就是為什么食物會和零售緊密相連。”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品牌的餐廳或咖啡館給消費者留下好印象的基礎之上;反之,也不過是品牌的一廂情愿,甚至可能禍及品牌。
(澎湃新聞記者 宦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