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作戰的百麗,壓力可謂不小。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百麗積極跨界運動、服飾,以期填補百麗的整個業績。
7月13日,百麗宣布加入了海淘大軍,旗下電商優購時尚商城上線首爾館,瞄準韓國品牌服飾。
然而,大環境不佳,曾經的“女鞋大王”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麗”)日子并不好過。一面是線下業務頻繁關店,今年第一財季(3月~5月)關店速度進一步加快,平均每半天就關店一家;另一方面電商業務盡管表現不錯,優購商城仍然沒有實現盈利。
在天貓、京東等B2C電商的沖擊下,雙線作戰的百麗,壓力可謂不小。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百麗積極跨界運動、服飾,以期填補百麗的整個業績。
線下繼續關店
百麗最新財政年報第一季度(3月~5月)零售營運數據顯示,公司在內地零售網點數目凈減少了167家。與此同時,百麗的核心主營業務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了7.8%。這也意味著百麗大約每半天就關閉一家門店。
實際上,百麗鞋業業務的疲軟已經有些時日。
2014年6月~8月,百麗在中國內地的零售網點數目凈減少56家。平均不足兩天就會關閉一家門店。如今,沒有好轉,只有更糟。
而在2011年開店最為瘋狂的日子里,百麗國際平均每天都會新開2~3家店鋪。
從跑馬圈地到戰略收縮,女鞋大王也很發愁,其股價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創下17.86港元的歷史最高價后又一路下跌近一半。
更糟糕的是,這樣的勢頭恐難以在短時間內扭轉。百麗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盛百椒就曾指出,公司鞋類銷售表現減弱主要因為結構性問題,而非周期性問題,這一現象短期內不會得到改善。與此同時,今年的鞋類利潤或將進一步下滑,同店銷售倒退也將較去年加劇。
另外,其他女鞋品牌的表現同樣不佳。達芙妮一季度(1月~3月)報告顯示,其核心品牌銷售網點總數凈減少了14個至6388個,核心品牌業務的同店銷售按年下跌15.9%;星期六2015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則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93%,凈利潤同比下降27.36%。
由此來看,盡管百麗關店數量較多,但在同店銷售上下降幅度較其他兩家較低。
東方不亮西方亮。鞋業主業表現不佳,但是在剛過去的第一財季里,公司運動服飾業務的同店銷售增長了12.4%。
作為渠道商,百麗是多個運動品牌的代理商,包括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和匡威。
公司報告稱,截至2014年2月的前14個月內,公司利潤達51.6億元,收入為430億元,整體運動服飾業務約占42%,而耐克和阿迪達斯約占公司運動服飾業務營業額的87%。公司在中國大陸已經擁有6429家運動服飾店。
盛百椒也曾指出,過去幾年鞋類業務幫補運動服飾業務,希望目前可反過來借運動服飾業務來幫補。
搖擺的電商
如果說線下業務,特別是女鞋業務近幾年沒啥指望,那么線上業務似乎給了百麗另一個希望。
2011年7月,百麗進軍電子商務領域,成立鞋類B2C網站優購(YOUGOU)。2012年11月,優購網推進平臺戰略,除原有的天貓旗艦店外,已入駐當當(已關閉)、京東、亞馬遜、1號店等B2C商城。
2013年,2013年優購完成11億元的銷售額,成為國內最大鞋類網購平臺。同年,優購更名為優購時尚商城,向時尚電商轉型,并開始由鞋類向服裝服飾品類擴展,引入DKNY、Tommy、CK、Guess等國際品牌,成為國內最大的時尚電商之一。
但正是在這年年中,優購網經歷了重大人員變動,原百麗電商總經理、優購網高級副總裁謝云立和COO張小軍先后離職,為百麗電商的下一步發展蒙上陰影。
好消息是,2014年,優購及百麗電商收訂額達到20億元,較2013年增長超過80%,實現大幅減虧,首次接近盈利平衡。至2014年年底,優購移動端銷售占比接近40%,移動端銷售增長400%。
近日,優購方面負責人也表示,2公司今年前五個月繼續保持超過50%增長,并從3月起連續3個月實現盈利,預計全年也將整體盈利。
但是,優購商城一直在做品牌還是做渠道中搖擺。關于優購與百麗國際的關系,正略鈞策行業研究院顧問唐欣很早就評價,百麗并不屬于主動拓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是擔心競爭對手做大電子商務而被動應戰,這決定了百麗以線下為主、網上為輔的銷售格局不會打破。
在去年10月的百麗業績發布會上,盛百椒更是直言對于電商業務“以前沒想明白,到今天為止,還是不太明白”。這種背景下,短期內指望電商業務來反哺百麗集團,顯然不太現實。
一個越來越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在市場飽和、成本上漲、電商持續性沖擊等諸多因素的共同掣肘下,女鞋品牌單純走規模化、拼產能降成本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經顯然行不通。
由于大量的中大型鞋企的外遷,國內中小鞋廠賴依生存的加工渠道日益萎縮,被逼轉做自有品牌。中小鞋業品牌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強勢崛起。這些互聯網品牌無疑也給百麗造成了較大影響。因為它們在款式跟新換代上明顯要快很多。也更迎合了消費者快餐式消費需求。
近日,優購商城又宣布與韓國品牌合作,其首爾站上線運營,正式加入跨境電商行列。
但從目前來看,百麗的線上和線下是相對獨立,并沒有實現,都在單打獨斗。
為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認為,百麗國際發展電商業務,還是要著眼O2O發展的態勢,通過移動工具和社交屬性盤活近兩萬家實體店資源,實現真正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但這種一體化不單單是指渠道,更是指供應鏈、物流體系、營銷推廣、資金流轉等在內的全面一體化。
(來源:《中國連鎖》雜志 記者: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