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的話,要分不同品類來說的。
大超市一般分三大部門:生鮮、雜貨(或者叫食品、干雜等)、非食品(或者叫百貨等)。其中比較有爭議的一個是冷凍冷藏科(有些叫日配),有的分在雜貨,有的分在生鮮;一個是清潔日化,有的分在雜貨,有的分在百貨。
超市的毛利,主要的可以分兩塊:前臺和后臺。
前臺就是商品本身的差額毛利。順便說一下,正規(guī)超市的毛利計算都是:毛利=(售價-進價)/售價,這個俗稱“內(nèi)毛利”,而供應(yīng)商報價往往是:毛利=(售價-進價)/進價,就是俗稱的“外毛利”或者“順加毛利”,這樣可以顯得毛利高一點。
而后臺,則是商家為了維護超市渠道,而給予超市另外的補償,常見的如批量折扣(就是俗稱的月返和年返,其中月返往往是無條件的,年返則是必須達到一定進貨額水平的)、進場費、條碼費、海報費、地堆費、陳列費、節(jié)慶費等。這些也是超市利潤的另一個重要來源。目前,批量折扣是國家允許的,而其它各種費用則是禁止的,所以各超市的正式合同中都會用一些隱晦的名詞代替。
三個部門的操盤手法不同,所以毛利的來源也不同。從前臺來說,一般生鮮的整體在10-15%,具體到每個科組其實差不多,不同的只是占比而已,水產(chǎn)、肉類、蔬菜是毛利比較低的,熟食、面包是毛利比較高的,水果就看周邊消費層次了;雜貨的毛利由于價格競爭現(xiàn)在都不高,整體4-5%的毛利很正常;非食品的毛利比較高,一般在30%左右�?梢�,一個超市的非食品比例越高,這個超市的整體毛利就越高。
對于后臺而言,生鮮的后臺,一般3-5%,雜貨的后臺,一般10%或以上,非食品的后臺,大家電比例高的話整體在5%,比例低的話在8-10%。
綜合來看,生鮮的毛利,一般在15%左右,雜貨也差不多15%,非食品在30%。
以上只是普通超市的,且各個門店由于商圈不同,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對于一些加強型的超市,如生鮮加強的永輝,或者基本只做家居的百安居、宜家,就是另外的情況,需要單獨研究。
galiz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