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云在浙商大會上倡導浙商永不行賄。聯想到前不久知名打假斗士王海實名舉報京東行賄行,馬云這次是隔空狠狠給了劉強東一巴掌。對企業而言,行賄這種自古以來的潛規則見光死,這次京東被人抓住了把柄,雖然不至于危及到劉強東,但總會有個替死鬼,估計入駐工商總局的前線人員免不了成為炮灰。
行賄行為是一種有求于人且不自信的表現,以阿里目前的體量、資源、人脈,敢與任何部門組織叫板,阿里的行事作風一貫強勢,從來都是以戰求和而不是以禮求和,這兩年與工行、工商總局也都互撕過。以阿里現今在國內市場超然的影響力和地位,早已沒有行賄的必要,馬云的政經人脈圈都是些什么人,誰看得上那點蠅頭小利?
阿里內部對腐敗零容忍,這兩年阿里也一直都在嚴抓內腐問題,馬云有足夠的底氣倡導浙商永不行賄。作為一家處在輿論口浪尖的電商巨頭,應該明白如此聚光燈之下是紙包不住火的,一旦有行賄行為早晚會被抓到證據,在媒體輿論當中長袖善舞的阿里深知行賄無異于玩火自焚。
當然,劉強東也不傻,以京東如今的影響力肯定不會貿然有巨額行賄的舉動,可這次被舉報的京東利賄北京工商局開發區分局消�?瓶崎L事件,可就被人抓住了十足的把柄,劉強東狠狠的挨了一巴掌。這件事目前為止,京東只是避重就輕的回答了派人到北京工商局駐場辦公的原因,對是否行賄緘口不提,實際上到北京工商局開發區分局駐場辦公與行賄消保科科長是一件事,不能分開來看。
其實,現場辦公是為了方便京東處理售后服務問題,這本是提升服務效率的一種方式,可以理解,但真有利賄消�?崎L情況的話,性質就變了,這完全可以理解為京東想掩蓋一些問題。對于行賄這種嚴重影響聲譽的指控,京東到現在仍沒有直接回應,未免顯得有些底氣不足,不回應拖時間容易被理解成是在找危機公關的借口和處理辦法。
這件事還沒有最終的調查結果,所以也不好妄下定論,但這兩年京東發展很快,投訴問題也與日俱增,若說有內部員工為了KPI私自拉攏消保科官員也是一種可以推卸責任的說辭,只要出來一個人背了這口黑鍋就是了。但京東駐場辦公的原因是因投訴太多,這間接的說明京東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確實存在產品和服務質量下滑的窘境。
之前劉強東還敢大義凌然的自稱北京電商永不賣假貨,但現在京東賣不賣假貨已經不是劉強東的只言片語就能篤定的了。聯系到前不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官方網站公布了一份國際商標聯盟的報告,京東因假貨問題而榜上有名。國際商標聯盟指出,京東因其假貨、侵權商品和銷售無授權商品等問題而惡名昭著,有很大比例的假貨來自其第三方市場。有分析認為,這是因阿里在全力打假,而京東在大力發展第三方平臺,這導致一些不法商家流竄到了京東。
這兩年被阿里在反腐打假、治理刷單等問題上費盡心思,可仍免不了時不時的被詬病,有些問題是行業性質的問題,阿里和京東都避免不了,只能看誰更認真解決問題了。而京東這兩年為了促進GMV的快速增長,可沒少打自己老板的臉,假貨、刷單、翻新、沒授權等非常規的消費事件都發生過了,如今甚至被王海舉報存在行賄行為,這件事一旦坐實,京東的口碑將再度遭到嚴重質疑,不過一向習慣放空話的劉強東可能暫時還不在乎這些,現在眼里更多的是向資本市場交差的GMV。
京東近來愈發膨脹的表現是危險信號,只顧GMV的話很容易誤入歧途,假貨、刷單、翻新、沒授權、甚至是行賄這種事放在以前本不該發生,但現在京東卻屢屢被爆負面問題,甚至快上了惡名市場。沒有盈利的京東,只能靠沖擊GMV提升市場信心,但京東現在真正需要的已經不是GMV了,若再不自查自糾懸崖勒馬調整方向,京東失控風險將會越來越大。
- 該帖于 2015/10/28 9:1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