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篇小稿,沒想到網(wǎng)友Tommya誤以為是京東的回應,對小文《不理會“平京戰(zhàn)役”的京東不會缺席價格戰(zhàn)》進行了反駁。其實老笑真不是京東的水軍,和京東沒有任何瓜葛。因此,上篇連同此篇,都是老笑的個人之見,與京東無關。
拜讀署名Tommya的大作《假裝不接招,京東遠沒有想的那么強大》之后,我越來越覺得京東并沒假裝,根本就是無視蘇寧的“平京戰(zhàn)役”,因為京東鎖定的對手是阿里而非蘇寧。
京東是紙老虎嗎?
Tommya的大作提出,“所謂的電商老二,不過是個紙老虎”,并說“其實京東和蘇寧的營收規(guī)模并沒有太大的差距,蘇寧線上的易購加上線下的門店營收相加,其實和京東的營收相差不大”。
老笑搞零售出身,喜歡用數(shù)據(jù)說話。看看京東、蘇寧上半年的財報,京東營收825億,增長61.45%,蘇寧營收630.37億,增長23.23%。
從中可以看出,京東營收高出蘇寧近200億,增速近蘇寧的3倍。相對于蘇寧600多億的總量,近200億的差距可能也不算小。
而且,如果從交易額來看,京東上半年GMV達到2023億,蘇寧GMV750億,京東幾乎3倍于蘇寧。
單比線上的話,蘇寧易購營收只有181.67億,不到京東的1/4。
從公司市值來看, 10月23日,京東的市值是358億美金,按6.35的匯率計,約2273億。蘇寧當天的市值是1202億,二者相差1071億。
對比以上幾組數(shù)據(jù)可知,蘇寧與京東的差距也許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太小,但如果從雙方的增速來看,這種差距是在進一步擴大而非縮小。Tommya說京東是紙老虎,勇氣可嘉,但未必靠譜,真是紙老虎的話你這么在意它干嗎?
京東打不起價格戰(zhàn)嗎?
Tommya說京東打不起價格戰(zhàn),但給出的理由并不令人信服,大意是說雖然打價格戰(zhàn)花不了多少錢,但因為京東長期未能盈利,股東未必允許。這我就納了悶:為什么蘇寧打得起京東打不起?難道蘇寧不是上市公司?對了,蘇寧盈利了,但600多億的營收,3點幾億的凈利比京東略強一點,但也非常有限。
事實上,京東不僅打得起價格戰(zhàn),而且早已開打,只不過它打價格戰(zhàn)的對象是阿里而非蘇寧。
據(jù)報道,10月19日,京東宣布啟動連續(xù)13天重磅大促,消費者可以每天享受到不同快消品滿199減100的優(yōu)惠,針對北京、上海和浙江用戶,京東還額外發(fā)放滿199減100的優(yōu)惠券,也就是說,這三地的用戶最高可享受滿299減200的超大幅度優(yōu)惠。
這是京東超市對阿里天貓超市北上踢館的反擊,299減200相當于3.3折,對超市快消品來說,這種價格戰(zhàn)的力度堪稱驚心動魄。而且,京東不是被動地防御,而是主動地進攻,它不僅在北京市場上進行反擊,還生生將戰(zhàn)火燃燒到了阿里的大本營杭州。京東敢對阿里大打出手,又怎么會不敢跟蘇寧打價格戰(zhàn)?
有人也許會說,這個范圍非常有限,只有13個快消品品類。但按常理推測,蘇寧在電器3C類燃起戰(zhàn)端,京東沒有任何理由不接招,除非它想錯過今年的雙11。果不其然,10月23日,京東公關總監(jiān)康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會放棄價格優(yōu)勢”,這就是京東的態(tài)度。但在宣傳上,京東依然沒有理會所謂的“平京戰(zhàn)役”,理由只有一個,它不會以大博小,配合蘇寧起舞,為其作嫁,它的對手是阿里而非蘇寧。
雙11日近,京東的玩法很快會揭曉。聽說京東將于下周一將在北京舉行雙11發(fā)布會,一切都將水落石出,如無意外,價格戰(zhàn)也將是重頭戲。
價格戰(zhàn)是最重要的因素嗎?
Tommya文中說,“雙11是電商殊死搏斗的戰(zhàn)場”,這一判斷也許值得商榷。阿里2014年GMV2.27萬億,雙11GMV571億,占比僅2.5%,這一天的交易量難道真的能決定生死?未必吧!
昨天看了篇報道,說電商的營收,有4成左右是在大促中期間實現(xiàn)的。如果這篇文章靠譜,也就是說,還有60%是在日常營運中實現(xiàn)的。
很顯然,電商營運最終是想盈利,而盈利的希望很大程度上是靠6成的日常營收,大促期間的銷售恐怕很難盈利,可能多屬賠本賺吆喝、樹形象、搶份額。
中國經(jīng)濟正在深度轉型,消費方式也在深刻變化,未來,無論是線上線下消費,人們可能會越來越注重品質(zhì)和體驗,而非一味地追求低價,這個可能是大趨勢。這或許也是阿里在淘寶之外,把天貓單列出來的重要原因。對電商來說,包括但不限于商品品質(zhì)、服務質(zhì)量、配送時效、售后服務等在內(nèi)綜合消費體驗可能會越來越重要,也許從現(xiàn)在開始,電商企業(yè)應該在適應消費升級上多做文章,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價格戰(zhàn)。
京東跟騰訊聯(lián)手推出的“京騰計劃”旨在打通社交數(shù)據(jù)與購物數(shù)據(jù)對接融合,利用多維場景釋放社交關系鏈,打造有利于商家和用戶的“品商”,或許是個良好的開端。當然,阿里、蘇寧也在努力。
其實,我對蘇寧非但沒有惡感,反而對它背水一戰(zhàn)的轉型非常欽佩。不過,對于蘇寧將雙11大促冠之以“平京戰(zhàn)役”之名,并公然宣稱“趟平京東、全面反攻”的做法并不認同,而“紙老虎”、“打不起價格戰(zhàn)”、“真刷單、假降價”這些沒有事實和數(shù)據(jù)支撐的定性的話,似乎也不是蘇寧應有的格局。
也許我們的爭論毫無意義,商戰(zhàn)中誰能笑到最后,可能不是看誰更具“戰(zhàn)斗精神”,而取決于消費者的選擇,而這,可能要留待時間檢驗,京東的沉默,既是它的權利,也有它的道理,不是嗎?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5/10/23 21:4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