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和電商,就像一對商界的雙生子,它們不僅撥動著經濟命脈的節奏,還不斷催生著生活的改變。
誰都知道,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網購,但這種聯系究竟有多密不可分?
昨天,博鰲亞洲論壇——2015中國(杭州)全球電商領袖峰會開幕,國內電商精英齊聚杭城,共同探討電商的融合與變革。而與此同時,主辦方還發布了《尼爾森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杭州指數”白皮書》。
主辦方表示,“杭州指數”白皮書,基于大數據采集及深度調研,是對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的階段性梳理及總結,全景客觀展示了中國電商消費成長態勢、中國電商企業的生存狀態。
錢江晚報記者對相關數據進行了梳理,咱們讀圖速懂——
你知道嗎?喜歡網購的,竟然還是男人多
●根據尼爾森調研數據,中國網購消費者男性占55%,女性45%。具備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中國網購消費者比例達到79%。8000元及以上月收入的人群占總體比例81%。
解讀:很多人對這組數據有些不解,網購不是女人的專利嗎?連馬云都說過阿里的成功,離不開女人。
阿里巴巴幾天的相關人士表示,其實在中國男性比女性多,女性只是頻率高,大家聽得多,但并不意味著比例高。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很多女人網購都是喜歡直接購物車,然后@老公付錢的(聽到這里,小記覺得自己已經被說服了)。
母嬰產品賣得最火,晚餐后是網購“黃金期”
●從各品類網購市場規模來看,母嬰產品是購買頻次最高的品類,旅游產品市場規模最大,家電/手機/IT數碼品類的網購市場規模僅次于旅游產品,位居第二。68%的網絡購物者選擇在休息日網購;而晚餐到睡前是網購頻發時段,55%的網絡購物者會選擇此時段下單。
解讀:這樣的結果,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26-35歲年齡段人群占總體網購人群的51%,這個年齡段的人正好都是育兒期——數據顯示,超過60%的中國網購消費者已婚有孩。而網購消費者的平均家庭人數為3.2人。
杭州電商最多,發展環境好是主因
●從電商企業指數排名情況來看,杭州明顯高于其他城市,位列第一。其網商指數和電商企業發展指數表現平平,但是其電商本地化發展環境指數高達77,高居榜首,成為杭州電商企業優勢形成的主要來源。
解讀: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預計到2015年,杭州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創造60萬個網上就業崗位。
阿里巴巴的相關人士表示,作為電子商務之都,杭州乃至浙江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本地化發展環境好,電商企業也多。當然我們也能看到電商企業發展指數表現不算太突出,“電商企業也有其自身發展特點,強強弱弱很正常,數量多有時會拉低總的發展指數。”
農村網購市場,會是下一片藍海
●2014年農村地區網購用戶規模增長了40.6%,而城鎮僅增長了16.9%,農村地區增速遠超過城鎮。但從網購的使用率來看,由于受制于網購習慣以及對于網購的信任度,農村地區網民的網購使用率僅為43.2%,落后于城鎮網民網購使用率的60.4%,這部分差異的空間,給予未來農村網購市場的發展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解讀:關于農村電商的話題,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金建杭昨天就在現場重點提及,他說,發展農村電商切記不能放衛星、搞形象工程。
金建杭認為,發展農村電商,不是派個人到村里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要有長時間的耐心去做、去維持,而且也不能急著抄近路。“搞農村電商不能縣城熱鬧,農村冷清,這是形象工程。我希望倒過來,應該農村很熱鬧。村民網上交流自己購買的新的,網上賣貨和城里人交流心得。”
金建杭表示,要解決農村農民的網上買賣、消費,需要一個踏實的投入——阿里承諾未來5年內,投入100個億,在中國1000個縣,建立運營中心,在10萬個鄉村建立服務點,以此讓更多年輕人愿意回到農村。
(錢江晚報 徐建國 龔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