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指使
供應鏈運作達到最優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客戶的所有過程,
MBA、
EMBA等管理教育均將企業供應鏈管理包含在內。
供應鏈管理就是協調企業內外資源來共同滿足
消費者需求,當我們把供應鏈上各環節的企業看作為一個
虛擬企業同盟,而把任一個企業看作為這個虛擬企業同盟中的一個部門時,同盟的內部管理就是供應鏈管理。只不過同盟的組成是動態的,根據市場需要隨時在發生變化。
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縮短現金周轉時間;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實現盈利增長;提供可預測收入。
供應鏈管理的七項原則: 根據客戶所需的服務特性來劃分客戶群; 根據客戶需求和企業可獲利情況,設計企業的后勤網絡;傾聽市場的需求信息,設計更貼近客戶的產品;時間延遲;策略性的確定貨源和采購與供應商建立雙贏的合作策略;在整個供應鏈領域建立信息系統;建立整個供應鏈的績效考核準則等。
供應鏈最早來源于彼得·德魯克提出的“經濟鏈”,后經由邁克爾·波特發展成為“價值鏈”,最終演變為“供應鏈”。
“
供應鏈”的定義為:“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
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
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它是將
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
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模式。”所以,一條完整的供應鏈應包括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或
零配件供應商),
制造商(加工廠或裝配廠),分銷商(
代理商或批發商),
零售商(賣場、百貨商店、超市、
專賣店、便利店和雜貨店)以及消費者。
從中可以看到,它是一個范圍更廣的企業機構模式.它不僅是條聯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鏈,信息鏈,資金鏈,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它也是一條增值鏈.因為物料在供應鏈上進行了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了其價值,從而給這條鏈上的相關企業帶來了收益.這一點很關鍵.它是維系這條供應鏈賴以存在的基礎.如果沒有創造額外的價值,即增值,相關企業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這條鏈能繼續轉動嗎?
另外,全球著名市場咨詢機構國際數據公司
IDC的《制造業視野》(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制造企業將“移動”及“云”列為供應鏈四大新興技術中最重要的兩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