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設計,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存在,而實質上,店內設計猶如一個會說話會溝通的人,在消費者進店的那一刻,立即用燈光讓他放松警惕,用空間俘獲他的感官,用布局塑造他的行為,之于任何一個行業,無論是生活家居還是零售,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好的店面設計結合好的產品,會讓人身心愉悅和心理放松,在越來越挑剔的消費時代,店面銷售不再是簡單的產品買賣,人性化的產品研發和體察心靈的空間設計,以及精細把控的空間布局,是抓住人的眼睛,耳朵,心靈是俘虜消費者的不二法則。也是讓人產生購買行為的最好前戲。
對比下,看看名創優品抄的有模有樣的
以清心甚至有些寡淡的設計聞名于全球的零售商“無印良品”,恰恰猶如七葷八素的零售世界里的一道“素食”,在繁雜繁復的年代,用它自身的極為克制的產品理念,和簡潔而生活的店面設計,俘獲了現代人,它能帶給我們一般的零售店那些有益的啟示呢?
給空間,產品做減法,也是給人生做減法
能做到“簡”是很不容易,很多零售店今天面臨的問題是,面對消費者琳瑯滿目的需求,往往難以“克制”欲望,在店面一味堆砌,雜而無章。很多時候,讓消費者心動的設計,就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簡”與“減”,無論對于產品布局還是店面設計,都是值得去思考的兩個關鍵字。
店面的設計要做到幾分?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原研哉說:東西只要做到八分即可,這就是無印良品一直所倡導的“物的八分目”,意思不是只有八分的追求,是講店面空間的設置要保持克制,多即是少,less is more。在我們做到八分的空間,其余的,留給消費者去想象,給他們一個難得的留白!這樣,購物空間既不壓抑,也不失格調感。
這之于零售店的店面設計,其實大有裨益,用無印良品“物的八分木”之理念去構思店面設計,其實得到很多思維以及審美層面拓展,首先是整體空間的“減法”,在構思完店內布局時,細思下,有沒有那些功能區的設計讓體驗變得繁復,有沒有那些店面動線的設計讓購物變得不人性,有沒有在即便小的室內,堆砌了太多貨品,讓消費者感到壓抑?
是不是盡可能地消除視覺障礙,給環境以空間感?給消費者以舒適?
是不是打通一些視覺壁壘,盡可能多的去延伸眼界,正如喬布斯所說:“蘋果零售店的設計就是要讓所有消費者一進來,就可以全部了解功能布局”
是不是要丟掉各種畫蛇添足的裝飾,而在形象上避免過多風格造成的雜念不堪。
每個零售店,都該這樣問自己十遍。因為消費者對室內設計的感知,會讓你的無形體驗增強,也意味著可以收到更高的客單價!
看似寡淡的空間里,其實深藏“克制的陰謀”
無印良品也被稱為“生活形態提案店”,提倡簡約、樸素、舒適的生活,拒絕虛無的品牌崇拜,直抵生活本質。無印良品商品的設計滿足了消費者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潛在需要”,在這種“相見恨晚”的心情下,許多消費者心甘情愿掏錢。
為什么克制能讓人心生向往?克制的人能讓人覺得成熟而放心,克制的產品會讓人覺得內斂,克制的空間能讓人如沐春風。無印良品的克制,是因為懂了世界的多,所以才取一瓢生活的本源,還原到每個人的生活里,通過物質的少,從而在精神上提醒人:其實生活的需求,不必太繁雜而凌亂,反而喪失了生活的本真。
所以零售店的空間,從無印良品的克制理念折射出,其實零售店面空間,是繁雜社會里的另一個體驗場景,消費者迷失在多的叢林,我們就要用少的河岸讓他們留停,甚至消費。
原研哉談起這種對消費者的洞察時,曾說:“如果一個物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期望而產生,那么期望的本質就會作用于物品的本質。”無印良品就是這樣拋棄了虛無的心理,直達用戶生活本身的期望。
MUJI現今電子產品銷量冠軍、深澤直人設計的壁掛式CD機,早年即由金井發掘。不同于一般CD機永遠“平躺”的設計,深澤直人所設計的CD機如同方形換氣扇置于墻上,開關亦非是慣常的按鈕,而是垂下的繩子。
大多數零售店,其實要學習的都是這種,對消費者內心渴望的洞察。做好這一步,才算建立消費者感知的第一步。無論是產品還是空間設計。
在每個細節貼近人性,消費者也會靠近你
2003年,MUJI實施名為“觀察”的開發計劃,開發團隊會直接拜訪消費者,觀察其日常生活,并對房間內每一個角落,乃至每件商品一一拍照,照片隨后被提交討論分析,以此挖掘潛在消費需求。
這種體察入微的細膩心理,也會被應用在店面空間設計上,比如說無印良品店面里,一白色,米色等暖色清新色調為主,甚至不超過三種以上的裝飾顏色,為的是消費者能夠在店面就能強烈感受到,產品的極簡個性和基本生活主張,類似學習的店面在中國有:基本生活。
這類無印良品恪守的設計準則:給我們所有店面設計梳理了用戶思維—任何設計務必要建立在消費者感知的基礎之上,而不應該強加在他們的感知之上,制造出產品與消費者內心溝通的橋梁,才是好的店面設計。
苛刻的陳列標準,是店面設計的重要一環
陳列設計也是無印良品的精髓所在。當商品擺上貨架之后,沒有logo、沒有鮮艷花紋、沒有廣告、沒有代言人的MUJI必須通過繁復的商品陳列征服顧客。新開門店最辛苦的工作便是陳列,每個門店要為此耗費一至三周時間。
在中國,MUJI的陳列標準是最大化用戶思維的體現。例如一個大貨架的底層為銷售區,應方便顧客取貨;中層則為展示區,用于傳達產品用途;高層陳列區則為顧客提供視覺沖擊力。
在MUJI的陳列哲學中,所有商品的擺放必須遵循從左至右依次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的基本陳列規則。待培訓的陳列師必須在店鋪實習6至12個月體察陳列方法,最終方案則需根據中國顧客喜好程度、所開門店周邊狀況、企劃活動主題等進行定制。
標準化陳列不僅要求整齊、飽滿、富有沖擊力,還要求考慮顧客購物習慣。例如文具區所有筆蓋都必須朝向同一個方向,美容護膚品類的各類瓶子的瓶蓋和標簽也必須朝向統一,被掛在高處的搓澡棉、浴花必需由店員用紙板作為尺子規整,保持同一水平高度。
在占中國總銷售額50%的服裝銷售區,MUJI要求但凡折疊擺放的衣服,必將每一摞衣服最上面一件的領口向外對準通道—MUJI發現顧客購買衣服時往往很在意領口,如此擺放能讓顧客不彎腰亦能輕易看清每層貨架衣服的領口款式。
設計是無形的價值,與消費者預期的環境體驗息息相關,空間的美感,產品的質地,聲光色的匠心。是每一個店都該潛心營造的視覺語言,關注(微信號:買賣人),更多接地氣的開店干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