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銷售狀況不理想,整體銷售低迷,促銷無疑被當成一針強心劑,以為一針下去就可見到療效。所以,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景,一排貨架掛滿促銷標簽,通道里擺滿了促銷花車,這些展示向消費者不停地招手——多買點,多買點。面對琳瑯滿目的促銷商品,消費者似乎不買賬,依然故我。
一位采購經理曾抱怨,衛生紙陷入了惡性循環,做促銷時消費者就囤貨,不做促銷就無人問津。
消費者比我們想象要精明得多,他們知道什么時候該下手,什么時候該等待。與其這樣與消費者周旋,不如耐下心來仔細琢磨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消費者在決定購買一件商品時,會因為促銷的吸引而增加整體購買量嗎?回到上文提到的衛生紙案例,一個家庭需要的衛生紙總量是不變的,促銷時囤下大量商品,但家庭成員不會因為購買數量的增加而額外增加使用量。這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采購經理的抱怨:一個店鋪面對的消費群體大概是一定的,當商圈內的消費者因一次促銷活動囤了大量衛生紙后,在一段時間內不會購買這類商品,等到下次促銷活動時再次囤貨,長此以往,就造成促銷時賣貨、不促銷不銷貨的窘境。
其實,衛生紙的促銷活動并沒有引發大量額外銷售,只是提前挖掘了后續銷售,衛生紙的銷售總量并沒有得到實質性大幅提高。
由此可見,選擇促銷品時應仔細斟酌與考量,什么品類適合做大量促銷,什么品類不適合做大型頻繁的促銷。
消費者面對商家的促銷,有兩種行為方式,一是促銷刺激消費,引起銷售增長;另一方面,是非促銷因素引起的消費,也就是說促銷并不是引起實質性增長的主要因素,前文提到的衛生紙就屬于這個情況。
下面就促銷刺激消費和非促銷因素引起的消費分別詳述,或許能為今后促銷活動的組織提供一些借鑒。
一、促銷刺激消費
通過促銷提升整體銷售額,但提升銷售并不只能為了眼前的提高,以犧牲后續銷售為代價,要以提高品類整體銷售額為目標。
如果想通過促銷刺激消費,細細分析,無外乎是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增加額外的消費者,如果沒有促銷活動消費者不會購買此類商品。作為一名普通的消費者,經常會有遇到這種情況,逛了一圈超市回來,發現購買了許多沒有在購物清單上的商品。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受了現場促銷的吸引。這也是商家大量做促銷活動的原因之一,希望會吸引到額外的消費者。
究竟哪些商品做促銷能增加額外的消費者呢?舉一個例子,比如巧克力促銷,一些消費者看到后放入了購物車,但他們之前并沒有明確的購買巧克力的計劃,看到促銷后,才引發了購買動機。這些顧客是促銷活動吸引的額外增加的消費者。
另一種情況是老顧客因為促銷購買了更多的商品。相當于顧客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增加了購買量。比如,本來打算購買一箱牛奶,現場POP提示,購兩箱贈一箱,于是很多消費者買了兩箱,增加了購買量。這樣的促銷方案為了激勵消費者購買得更多,通過銷量的增加來提升銷售額。
一個促銷案大都希望達到既吸引新的消費者,也能增加購買量的目標。
二、非促銷因素引起的消費
這是指,促銷不是主要因素,不管有沒有促銷活動,消費者都會購買。就如前文提到的采購經理的困惑,不管店鋪做不做促銷,消費者都需要購買衛生紙,因為這是生活必須品, 促銷只是引發了消費者的集中大量購買,所以才導致了衛生紙銷售的惡性循環——不做促銷不銷售。
因此,在組織促銷前要試圖了解顧客:顧客是怎樣到達店鋪的,這或許決定著他們的購買量;他們手中大約有多少資金可用來購物,這決定著客單價;有沒有購物清單,這預示著有無隨機性購買的可能性,這些分析幫助店鋪了解顧客真實的購物需求。
非促銷因素引起的消費,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對促銷不敏感,購買行為不受促銷的影響。這主要取決于商品和人。有一些商品做促銷后銷售效果并不明顯,價格、買贈這些活動方式,沒有引發大量銷售,一些高端商品具有這個特質,如進口食品,雖然做了促銷推廣,但并不能和普通商品一樣引來爆發式增長。也有一些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較理性,不管有沒有促銷推廣,都不會打亂購物計劃——需要的商品必定買,不需要的商品,再便宜也不購買。
非促銷因素引起的消費,另一種情況是對促銷敏感,促銷能吸引購買。一種商品做促銷后,引發了大量購買,店鋪的經營者要看到銷售沖高背后的影響。大量購買隱藏著三種原因,一種是因為促銷,使購買品牌發生了轉換,比如一位消費者準備買一瓶海天牌醬油,但到了賣場,發現巧媳婦在做促銷活動,于是就選擇了巧媳婦醬油,商家看到的銷售數據是促銷提升了巧媳婦醬油的銷量,這里面隱藏著品牌轉換的因素;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促銷,消費者及早儲備了一部分商品。還借用上面的例子,消費者本來打算購買一瓶醬油,看到有促銷活動,直接購買了三瓶,本來消費者平均一個月要到店里購買一瓶醬油,集中囤貨后,三個月都不會再到店里購買醬油,相當于減少了消費者到店的頻率;第三個原因是因為促銷,消費者既發生了品牌轉換也囤購了商品。這類消費者的忠誠度是最低的,他們是促銷的擁簇者,對店鋪和品牌都沒有忠誠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衛生紙、醬油、洗發水這些生活必需品在做促銷時雖然能引發大量銷售,銷量增高的背后卻有品牌轉換和儲備囤貨的隱憂,這些無疑會降低消費者對一家門店的忠誠度。
2015-12-25 00:31被設為精華,積分加20,金幣加4- 該帖于 2015/12/24 9:2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