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2樓
辦入職后,我去了一個新店。剛上班的頭一個星期天天下雪,我住的地方離門店走路四十分鐘,坐車6分鐘,但等車可能要20分鐘,所以我一般是邊走邊等車,等不到就直接走到門店。想想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帶著憂郁的心情,撐著一把傘獨自走在無人踏過的雪地里,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呵呵。
在店里頭半個月,我是一個不知道下單的課長,我是一個向員工請教怎么打理的課長,我是一個不好意思開口叫賣的課長,我是一個很多蔬菜名字叫不出來的課長……我明明是一個臉皮很薄的青年,怎么就這么不厚道的呆了下來?
或許是公司看在我努力學習的份上給了機會吧。
| 只看他
3樓
一個月后,我基本能夠獨自擔負起課長的職責。三個月后,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首先就是生鮮定位的問題。大部分超市太注重于生鮮的人氣功能了,用低價拉開大量的老爺爺老奶奶和喜歡低價的顧客,看似熱鬧,但客單價就呵呵呵呵。我曾經在收銀臺看那些喜歡低價的顧客的客單價:1-5塊之間。買了特價就走是這些顧客的特點。低價真的實現了帶動效應?有些顧客是永遠帶不動的。
基于低價銷售拉人氣的策略,必定會往上影響采購系統。采購會盡量采購便宜商品。一分錢一分貨有時會失效,但大部分時間是對的。
便宜貨一般帶來幾個問題。一是銷售,質量差賣相差,自然難以賣動哪怕是低于市場價。二是損耗,開箱丟掉一部分,賣不動處理一部分,爺爺奶奶翻來覆去挑選弄壞一部分(賣菜的最怕這樣)公司蔬菜損耗率達到20/100左右(555~)。三是員工工作強度加大。員工要耗費大量工作時間總在清理,處理,累卻做了大量無用功。
這個時候我發現我作為一個課長很無能為力。我曾經跟店長說,有一個夫妻店只有40個平米,一天的蔬菜營業額超過我們門店,售價是翻翻賣,人家的品質真沒法說,公司就不曾走這條路線?店長回答是,人氣第一,公司只要求6個點的盤點毛利率(日了狗了,部門員工工資都沒賺到)。沒法,就這樣唄!
后來公司另一個店由于生鮮銷售下降,課長手腳不干凈,看在我勤快有想法,就把我調到另一個門店。我確實勤快啊,到那個店的頭一個月我每天從早上上到晚上7點,到農貿市場轉,到周圍小區轉,做市場調查,調整陳列,制定工作流程和標準,給員工做培訓,時刻念叨著員工現在該做什么了(已經成為賣菜的老手了),呵呵一個月后銷售翻倍啊。但是,利潤沒上來……呵呵,沒辦法,入鄉隨俗,公司目標是提高銷售,我也只能如此。當然在利潤這塊我還是想過辦法,就是直接跟采購溝通,我所在的店能不能單獨采購品質較好的商品?采購嘛,只要可以拿到回扣,也不需要費時間這點忙是沒問題的。所以盤點毛利是好于上一個店的。
順便說一說,由于在這個店的成績,我被評為公司十佳員工……
| 只看他
4樓
后來就在各個店折騰,當救火隊員,我表面上看樂此不疲,內心卻有些疲憊了。有些理念性的東西始終在我心里盤旋,實現不了我心有不甘。公司的生鮮經理曾提議讓我做副經理,但我這個悶騷不善言辭加有點文藝(職業致命傷)的人實在如不了老總(曾經有過讓我做店長的想法)的法眼,我也沒法在更大的平臺上操作,傷!
| 只看他
5樓
再后來吧,公司準備開展一個子項目,搞生鮮便利店,調我去負責開店和培訓店長(還是課長待遇,寒!),我想這回應該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實現我的理念了,興致高漲啊!哈哈。我的理念是什么?簡單說就是做一個能幫公司賺錢的賣菜人。但是兩個店后,我熱情急劇下降。蔬菜每天賣幾百,鮮肉也只有幾百,水果也差不多這樣子。月盤點下來蔬菜肉不賺錢,水果虧損上千。如果算員工工資水電租金物業耗材及設備折舊,每個月虧損上兩萬一個店……蛋疼!
想想門店選址偏(每個店30-50平米租金基本在1500以下),采購還是以前的標準(跟別的夫妻店比品質可以撞墻),員工都沒有做生意的思維……能賺到錢才是見鬼了!
| 只看他
6樓
其實,公司做這個項目是賺到錢的。不是從市場而是從政府……這個賺的是政府的補貼。公司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是做個樣子,自己開了十來家店(樣板店),然后到處找夫妻店掛公司的牌子,補貼就到手了。呵呵呵呵,政府有時總是推出一些撈政績的政策,錢花了,最后什么都沒有推動。
| 只看他
7樓
去年,我離開公司。一方面是為了我賣蔬菜能賺錢的生意人理念,另一方面公司快不行了。也對啊,哪有不以利潤作為核心來推動事業發展的公司可以活下來?如今公司依然活著,但處境岌岌可危,若不是國家事業單位在后面做靠山,早就像其他民企一樣被供應商沖垮了。
離開公司我成了一個大賣場的聯營商。該賣場自營的時候蔬菜虧損,日均銷售雖然有8000,但丟得多啊。我曾經去過該店幾次,過稱處三個員工在聊天(很多超市都有的現象)。另外,內盜嚴重(……)。該商場蔬菜部門有10個員工,多數打醬油(艸),編制也太多了,養一幫子閑人。但民營超市老板自己信不過人也沒組建自己的管理和采購團隊,沒信心再自營了,就做聯營。外面的人看到這是一塊肥肉,就進來了,結果做了一個月就撤了,雖然賺了幾千,但是,銷售在跌,非常累,感覺在下去就不賺了,而且他們自己不經營,全請人,找倆親戚看場子,由批發市場配送公司供貨(很蛋疼的做法)。第二個來了,自己進貨,自己經營,以前也在菜市場擺過攤子,按理來說應該做得不錯,但是也只做了半個月超市方要求解約。第二個進貨都是便宜貨,打理也不好賣相差,但又賣的貴,導致銷售直線下跌(其實第一個就開始了),超市方受不了啊。所以我就進場了。
| 只看他
8樓
終于輪到自己操作所有的流程了:進貨,銷售,員工管理。有壓力,興奮!
| 只看他
9樓
首先我要確定一點,我是來賺錢的。無論是開公司還是做小買賣,本質上都是做生意。生意人嘛,終極的目的就是賺錢咯。但是我發現一個大超市或者連鎖,老板或投資方是想賺錢的,但操作起來未必是符合這一條;被雇傭的員工和經理人所作所為會更加偏離這一點。用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詞語:官僚主義。
為了能賺到錢,我首先會分析商圈消費結構(其實還不錯,新小區樓盤林立,入住率也挺好70以上)年輕人比較多消費能力尚可(剛買房有房貸也不會很好但喜歡逛超市不太計較價格),附近其他有名的大超市價格(都開始拋棄低價路線)。在進場前,我已經做好定位。接下來自己去市場購買一些陳列設備(超市方的沒法充分展示葉菜的品質),做好分類陳列,做好定價策略,制定工作流程(后期根據銷售做了幾次調整)和工作標準。
| 只看他
10樓
銷售在半個月后從四千上升到9000,一個月后穩定在7000-9000。毛利率在25/100以上,凈利潤維持在15000--25000之間。這是我的成績。
所以在我看來,永輝超市蔬菜15/100的毛利率其實是不難做到的。只要控制好采購體系門店銷售體系(廢話,哈哈,控制好何其難)……
0點燃
積分:200 聯商幣:72
| 只看他
13樓
很喜歡樓主嬉笑著講自己的故事,繼續
---------------------------------------------------
想開店,或許可以關注下這個(搜索微信號:買賣人),從零售店選址到裝修,從經營到管理。值得你的時間
| 只看他
14樓
打工一年工資5萬多,自己做辛苦,去掉同樣的工資,還能賺個10幾萬……最近由于合同到期沒有續簽,賦閑在家,無聊。30多了,上班,大型知名連鎖超市基層管理基本是內部提升;層次高一些的管理層,礙于我本身的性格(不善表達悶騷)和形象(頭發掉的多,不然我為什么把自己的昵稱叫南瓜大叔?光光的哈哈)以及行業經歷缺陷(民營超市生鮮主打豬肉水果蔬菜)很難有所作為。而現在民營超市要不就像步步高那樣發展起來了,要不就快倒閉完蛋了(06年后)。
合同到期,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理念與超市方有出入。超市老板在合同到期前一個月店慶會議上說(之前也說過),如果不配合超市活動,調低售價,合同是沒法續簽的。當時我能說的是,超市方扣點8個點,我需要支出員工工資占銷售比12個點,損耗在10個點左右,那么我的綜合加價率肯定要達到30個點以上才能保證自己不虧本。現在農貿市場一般的加價率在30到40個點,我的售價在35個點左右跟市場行情一致的。而且跟其他大型知名超市比,價格也沒什么差別。在同價位情況下,我的蔬菜品質要好過新一佳蓮花步步高什么的超市,是可以媲美農貿市場的。老總你不可以拿我們跟小社區超市的價格比較,他們不做低價位,在如今整體實體零售單店銷售下降情況下,他們必死無疑。超市整體銷售下降,不是我的蔬菜價格不走低價位,而是實體零售形式不好,也有超市各方面管理服務的原因(管理人員多為親戚,汗!)。但有什么用,超市老板自認為投身超市10來年,認為生鮮要低價拉人氣(家樂福的功勞?)。在說出我的理念后,我說可以在某些品類降低售價(畢竟做聯營沒資產風險吶,哈哈)。再后來的店慶,我他媽特價商品一天虧一千,連虧四天,然并卵!
然并卵的第二個因素是,一塊肉總會有人盯著啊!我做能賺錢,合同到期肯定有人在后面使壞唄(文藝悶騷太實在)。結果肉沒了!我其實也無所謂啦。主要太累鳥!我一年365天就過年休息四天,其他時間每天要上10個小時,而且長期在零售行業腰椎盤突出真的吃不消……
現在呢,這個超市蔬菜銷售又下跌到5000一天(還給人家降了一個扣點,悲劇啊,呵呵)。也許有一點達到了超市老總要求,特價時,超市門口有老頭老太婆排隊……
| 只看他
15樓
合同到期后,我游山玩水一個月,在外看店加找工作2個月……找工作嘛,很受傷,有三個公司能夠提供店長崗位,但一個要去外地,一個剛成立的不久的公司投資方是民間金融公司而且有政府背景(擔心跟上一個公司一樣目的不純,咱的青春耗不起啊),另一個是我自己做的項目(生鮮便利店,但這個項目的盈利模式我自己快否定了)唉!
| 只看他
16樓
現在我來說說生鮮便利店這種商業模式吧。我自己在聯營合同結束后一度想做。自己的目標是開5家店(封頂),不要嘲笑我在夢想開始的時候目標這么低,跟那些偉大的企業家動則300家上千家的偉大愿景相比,我為自己的理想感到羞愧難當恨不得把頭彎到自己褲襠里(如果可以的話,可惜年紀大了韌性不好了,哈哈)。其實在規模這塊,我自己所呆過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步子邁得太大導致管理制度人才跟不上,同時沒有時間來修復早已出現的問題,最后導致規模無效益,整體虧損。像生鮮便利店這類對產品品質要求很高的服務業態,規模過大,注定無法掌控。首先采購無法掌控,其次員工無法掌控(專業要求遠超過超市其他部門,責任心要求也高)。在我的夢想中,每個店可以為我帶來5000凈利潤就很不錯了,5個點25000每個月,哈哈哈哈哈,我很開心了。
| 只看他
17樓
接下來我就說說我對生鮮便利店這種商業模式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