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零售企業該怎么過?這是橫亙在每個零售企業決策者面前的問題,也是與每個零售業從業人員息息相關的問題。
我在2015年初西安交大零售高管班結業典禮上的講話,預測2015年比2014年經濟更為困難,現在我可以負責任的講,2016年比2015年更更更加困難。空口無憑,我去年的講話沒有刪除,今天這篇文章也留下立此為證。
我1994年大學畢業做外貿,1996年在西安市大差市十字開設當時號稱“中國女式大衣之王”的“紫瀾門”專賣店,到今年,從事零售經濟研究和實踐工作22年整。這次是22年來我見過的經濟最難的時期。不管是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沖擊,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沖擊(我們也可以說經濟危機,因為現代經濟危機的突出表現就是先從金融領域出問題),都和這一次不一樣。我在前文中講過,這次是通貨緊縮,是中等收入陷阱,是前所未有的,具體可以參考前文。
實際上從2012年就開始了,港口煤炭價格九連跌,為什么?發電量不足,用煤少了。發電量為什么不足?工業生產開工不足唄;工業生產為什么開工不足?消費開始萎縮;消費為什么開始萎縮?這些我在前文都做過分析,不再論述。今天我要講的是,2016年零售業怎么過的問題。
但是,我今天可以非常明確的說,2016年,很多零售企業是過不去的。不行明年此時再看。
為什么這么講?有以下幾個證據。
一、根據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12月CPI指數,同比僅為1.5%,其中貢獻最大的是食品,而食品中貢獻最大的是鮮菜和豬肉。PPI同比下降3.3%。這是一個很不樂觀的數字,是對于2016年不好預示。
二、2015年盡管難過,畢竟還有之前的底子,但是還能湊合過。經連續兩、三年的消耗,很多企業會耗不下去。最近說武鋼裁員上萬人,幾個數千人的大型的手機制造企業一夜之間老板失聯,傳夏新要關門,又傳出順豐要大裁員。如果武鋼、手機制造企業、順豐都屬于落后產能的話,那么先進產能和企業在哪里?
裁員的消息今年只會越來越多的。
三、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全年數據沒有出來,但是2015年上半年大約就是10%左右,而電商的增長接近40%,測算下來,10%的零售總額這部分中大約33%的增加部分被電商分掉了,剩給傳統零售企業的還有多少?只有6%的增長。這和前些年20%以上增長是什么樣的落差?
四、零售企業倒閉、關店此起彼伏。貴州天順連鎖超市倒閉,萬達關店、華潤關店、家樂福關店······。
現在不是誰是下一個的問題,恐怕是誰是下一批的問題。
潘石屹前幾天講,有的企業倒閉是活該,他生產的產品是市場不需要的。
這話有幾分道理。起碼說明我們從供給不足的時代到了供給過剩,需求不足了,傻子也賺錢的時代要過去了。
某些零售企業領導,大談規劃的、大談情懷的、拾遺補缺的、穿針對縫的。我真的懷疑他的企業能否熬過2016年。因為他的企業缺的不是理想和情懷,缺的是管理和經營的水平。而這塊短板,卻遲遲得不到彌補,愿意承認自己不足的人總是少數。
有家陜西的企業,擁有十多家中型連鎖超市,在當地赫赫有名。加之當地資源經濟黃金十年蓬勃發展,據說日進斗金,獨霸一方。但是管理經營水平很低。現在呢?已經關門了。
還有個商業項目投資20億,找到我本人,只想讓我介紹人過去幫他招商,我說我們就是商業管理公司,就是搞招商運營管理的,又不是獵頭公司。我能看上的人,千方百計招致麾下,不會給您。我看不上的人,我又不敢給您介紹,怕壞了我的名聲。沒聽進去,人家自己摸索,現在不到四年,人去樓空。
我是陜西人,卻不愛和陜西企業打交道,用陜西省商聯會劉雪秘書長的話說:陜西人太有文化了,所以不拿知識當錢。所以我從來不賺陜西人的錢,你問什么我告訴你什么,但是你會不會用我就不知道了。
我看過國內很多零售企業,不少都是當地霸主,獨享市場多年,但是其管理水平之低,根本不用電商沖擊,稍微像樣的企業進來,就不堪一擊。
有人說那家樂福、沃爾瑪水平還低?也在關店。我實話告訴您:過去的十年,因為國內人力資源成本暴漲、人才流失等等因素,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的管理水平、經營水平也是停步不前,甚至是下降的。十多年前我們在外資超市,900塊錢月薪招的大學生,不少促銷員都會講英語。現在呢?中學生都做店長了。我認識的很多過去超市的店長,都改做SHOPPING MALL了。
出水才見兩腳泥。今年的形勢,就是優勝略汰。過去還能混的企業,就要混不下去了。你別說我在三四線城市,這里沒有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但是還有京東淘寶不是?知道什么叫“村淘”不?去問馬云!去上淘寶!
電商不會放過一村一鎮的。這叫做互聯網全時空覆蓋無死角。你拿什么競爭?就憑你那十年前的商品架構?小學生水平的數據分析?夫妻店的管理水平?滿街發DM的營銷技巧?還是就因為你的店位置好?——人家電商送貨上門啊。
今年肯定得裁員,這是常規的手段,但是裁誰呢?很多企業要裁員,風聲傳出來,骨干就走了,人家哪里干不了?結果庸才留下來了,反正沒處去,混唄,企業更完蛋。好比二十年前我們國有企業減員增效,有本事的業務員不用你趕,自己就出來了,剩下一堆混飯吃的,打都不走,員減了,企業也完蛋了。因為你沒有成熟的系統化管理經營能力,靠能人呢,能人走就完蛋。
大家都知道一句話,旺季抓銷售,淡季抓管理。現在不狠抓管理,提高經營水平,還自我滿足,那什么叫淘汰落后產能?誰是落后產能?誰該被淘汰?不是很清楚了。
越是效益不好,就越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不是。但是很多企業恰恰是越是這個時候,越壓縮管理經營支出,生意就越差,惡性循環起來了,怕是神仙也無法,只有死路一條。
2016淘汰賽,最后誰能活下來?
我想還是那些管理規范、經營得法、勞動生產生產率高、商品符合市場需求,而且能不斷創新,保持穩定現金流的企業。哪個企業符合這個標準?自己去衡量。
出水才見兩腳泥,我還是那句老話。每次經濟危機過后,都死一大批企業,也會出現一批更為強壯的企業去填補市場空間,這種例子,數不勝數。有人上天堂,就有人下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