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剛開年,又見一樁合并案:蘑菇街和美麗說宣布合并,在騰訊和高瓴資本的推動下,兩者走到了一起。
與2015年的滴滴快的、58趕集、美團大眾點評、攜程去哪兒所不同的是,蘑菇街和美麗說的合并更像是蘑菇街兼并美麗說。蘑菇街CEO陳琪將直接出任新公司的CEO,而徐易容預計將在兼并期后退出。
我聽到這個兼并案,第一印象是一聲嘆息:社區電商的光環破滅了。
蘑菇街和美麗說,曾經是何等相似的公司,他們曾經的模式都是社區電商。按照陳琪的郵件中所述,這種模式是這樣的:“我們通過社區互動激勵意見領袖發表高質量的內容,吸引海量用戶訪問,然后通過電商平臺滿足她們更深層的需求并實現商業價值。”徐易容則這樣形容自己的媒體電商的模式:“我們拋棄了‘媒體是媒體、電商是電商’的舊認識,第一次打穿了媒體和電商,認認真真地引導用戶消費。”
無論是叫做社區電商,還是叫做媒體電商,他們的模式都大同小異。在淘寶和京東的重壓下,蘑菇街和美麗說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發展之路。他們不是靠巨額投放廣告進行引流,而是通過做社區,靠意見領袖發表內容將用戶吸引過來,然后借助用戶與意見領袖、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形成持續的黏性。
這是一條非常聰明的路數,意見領袖和電商平臺形成利益捆綁,一旦社區建成,將能夠實現很多電商平臺夢寐以求的不靠廣告而是實現自成長。然而,為什么蘑菇街和美麗說沒有各自走向上市敲鐘,而是最后選擇了抱團取暖?
這是因為社區電商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見效慢。社區電商吸引客流量主要靠什么?主要靠的是內容,而且要是高質量的內容,就像那些做高質量內容的傳統媒體紛紛衰落一樣,要踏踏實實的做內容有多難就很容易理解了。在這個信息泛濫的社會,要想產生而且持續產生高質量的內容是非常難的,而且靠內容聚攏人流依靠的是口口相傳的口碑效應,傳播速度非常慢。做社區電商要想成功,就要板凳坐得十年冷,不斷積累、持續努力。
最重要的問題是,現在不同人的喜好不同,眾口難調,這決定了很難再有所有人都聚集的社區,而是社區發生分化,形成了一個個小的圈子社區。這和現在個性化的大趨勢是一致的。這樣的趨勢決定了社區電商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微商是最好的去中心化社區電商的典范,也的確誕生了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因為涉嫌傳銷而且各種參差不齊一窩蜂上的原因,導致微商走向衰落。無論是美麗說還是蘑菇街,都是用中心化的方式去做社區電商,人為的將不同方面的意見領袖聚集在一個中心化的平臺上,這本身就是違反上述所說的規律和趨勢的。
社區電商還有一個難題是,一個社區所吸引的是一類人,用戶間的關系可能很有黏性,但很難做大。羅輯思維就是一個例子,其是一種很典型的社區電商。羅振宇借助讀書構建起互聯網認識社群,然后用內容實現導流,來賣書獲取收入。但是同樣,當做到一定規模后,再做大就非常難,在去年底羅輯思維就遭遇到了一波波負面的質疑,規模也基本達到了一個瓶頸。社區電商的這個悖論邏輯是,社區電商要想做大,就要擴大社區,但社區擴大了,必然讓社區的人變雜,這會讓社區純色降低,讓那些忠誠粉絲選擇離開。我們或許都有這樣的體會,很多時候,成功的社區在于小而美,但人員擴張后,將沒有那種彼此間的感覺,最后分崩離析。
美麗說和蘑菇街都面臨這個問題,之前他們在各自的社區電商上做的比較成功,但都面臨進一步發展所遇到的規模瓶頸。如果他們知足常樂,本來可以過得很好。但是問題是,他們背后的資本不答應,資本是逐利的,是要靠做大規模然后上市。于是,我們看到在騰訊和高瓴資本的推動下,兩者走到了一起。
有一個有意思的插曲是,騰訊曾經希望在社區電商上幫助美麗說做大規模,但很遺憾沒有成功。騰訊曾經給美麗說提供了微信的入口,位于“錢包”中,當時業界曾經一片叫好,因為微信是最牛的社區,美麗說又是社區電商的先行者,兩者聯姻肯定一片大好。但事與愿違,美麗說入駐微信后似乎沒有什么起色。有的人說這是因為美麗說的入口藏得太深,位于“錢包”中,而不是像京東直接在“發現”中。我不這么看,本來微信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區,雖然微信大家都在上,但上了之后都分流到一個個封閉的社區,這和美麗說是相悖的。
那么當蘑菇街兼并了美麗說,前途如何呢?我依然持保守態度,首先,兩者太像了,合并之后看不到多少的互補之處,一個時尚社區與另一個時尚社區,內容類似,意見領袖類似,合并之后用戶選擇哪個呢?其次,上述的那個難題依然未解,一個中心化的社區和社區去中心化的大勢是相悖的,依然是很難做大規模。作為幕后的推手,騰訊又能有什么高招呢?
我覺得,社區電商未來的方向是小而美,這一點阿里的馬云看到了,昔日的蘑菇街和美麗說也曾經成功了,但現在在資本的裹挾下,已經開始背離社區電商小而美的初衷,朝著大而全的方向發展能成功嗎?
南冥一鯊(微信公眾號:southsharker,個人微信號:southshark2002):解讀行業發展的大勢,揭示新聞背后的真相,總結互聯網化的經驗教訓。關注南冥一鯊,在這里讀懂互聯網,因為知大勢,方能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