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蘇寧等企業都已經通過各種方式進入生鮮領域,同時實體零售如大潤發、百果園、沃爾瑪等也在加緊生鮮電商方面的布局。
毫無疑問,生鮮電商的競爭正變得日益激烈——甚至可以說是慘烈。隨著擁有天然的流量優勢和雄厚資本的巨頭集體涌入,裹挾在漩渦中的垂直生鮮電商小玩家,將面臨更加難以預測的命運。
顯然,生鮮電商游戲已經再次升級。那么小玩家是否已經無路可逃,只能自認倒霉、坐地等死?
其實,事情并非那么悲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巨頭自有巨頭的煩惱,小玩家有小玩家的優勢。君不見,順豐重金打造順豐優選,不也只買了個教訓嗎?小米加步槍,同樣可以殺出一條生路,關鍵看你有夠不夠“精”。
三類小玩家機會大,你家是哪一類?
第一類:具有供應鏈優勢的垂直生鮮電商
供應環節對生鮮電商的定價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第一位。在傳統渠道,生鮮價格之所以居高不下,源于供應環節成本的層層疊加,到終端銷售環節,較之初始采購成本,價格已經翻了好多番,因此“逢好必貴”成為行業魔咒。已經在生鮮電商行業深耕四年的田鮮蔬菜董事長呂基富認為,供應鏈優勢對生鮮電商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不僅可以保證產品品質、供應穩定,更可以贏得價格優勢,通過上游節流占據競爭高地。
生鮮電商的供應鏈優勢具備以下幾個要素:一是基地直供,省去中間環節,壓縮成本;二是大基地規模化種植,種植成本低,可以低價采購;三是種植環境優越(西北、東北、西南等),確保產品安全優質,滿足消費者強烈的食品安全訴求。
第二類:具有線下優勢的垂直生鮮電商
隨著O2O的興起,互聯網企業越來越注重線下渠道,紛紛通過收購、自建、跨界合作等方式布局線下終端。相比服飾、3C等標準化產品,難以標準化卻對品質要求苛刻的生鮮產品更是不能缺少線下體驗場景。因此,已經合理布局線下的生鮮電商,能滿足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搶先一步占據線下入口,在O2O落地方面占據優勢。對于更加講究體驗和服務的生鮮O2O,率先建立線下消費場景,則已經占據先機。
第三類:已經深度滲透本地市場的垂直生鮮電商
事實證明,生鮮產品的跨城、跨省遠程配送難度非常高。生鮮電商的本地化屬性非常明顯,即使意在全國市場的商家,也只能通過搭建本地團隊和倉儲實現布局。就生鮮電商行業而言,本地生鮮電商占有非常大的比例。這些本地化生鮮電商的特征是:深度垂直,深耕本地(某城市或省內)市場,通過深度滲透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力,通過線上優勢甩開傳統渠道,通過線下終端拉開純線上對手。因此,已經在本地建立良好口碑的生鮮電商,一般具有良好的用戶忠誠度和信譽,建立了較堅實的競爭壁壘,能夠扛住大平臺的高壓打壓。
大玩家的游戲砝碼很簡單——錢錢錢!小玩家如果想更大玩家玩燒錢游戲,無異于雞蛋碰石頭,只能把自己燒死,唯有獨辟蹊徑、避過鋒芒,才能保全求生。如果你是以上三類中的其中一類,那么恭喜你;如果還不是,加把力也許還有機會。當然,如果以上三個優勢兼具,則寒冬、巨頭都拿你沒辦法。
真正的強者,不在大,而在精。
(聲明:石三郎原創作品,版權所有,轉載請事先知會。微信:shitou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