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董事長劉強東在2016年公司年會上重點介紹了一個創新項目,這是由劉強東發起、并定為2016年火車頭一號項目,他們把它命名為“新路通事業部”。這個項目與農村市場有關。
農村市場確實是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實體店較難滲透,電商又因物流及消費者消費意識的問題,一時無法觸及,這是一片空白。在一些鄉村,其實購物環境并沒有這么好。有次回老家,想給親戚的孩子買一點飲料,到了村里的小店,只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品牌,這些品牌大都沒有聽說過,質量無法得到保證,而村里的孩子也一直喝這樣的飲料。當時就感慨,如果在農村能開辦正規、規范的超市就好了。但農村市場消費水平低,根本支撐不了一家門店的運營費用,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據劉強東的解釋,“新路通事業部”主要是針對鄉村的夫妻店,京東成為這些夫妻店的供應商,和他們變為合作伙伴,京東現在覆蓋幾萬個鄉鎮,每天都有物流車進出,京東利用現有的資源與優勢為這些夫妻店供貨,保證了進貨渠道的正規,同時也利于品牌的推廣與下沉。
不禁為這個方案叫好。
目前實體零售市場的爭奪主要在一二三線城市,這同時也是電商重中之重的攻守之地。這些地方早就被重兵防守,競爭也異常激烈。但是三線以下的城市,甚至到鄉村,不管是實體零售還是電商,都未完全涉及,不能涉及的原因一是消費水平低,二是交通不發達,這些都成為實體店和電商拓展疆域的障礙。
這些區域未被零售商們看好,盡管許多咨詢公司都建議零售商渠道下沉,能下沉到何處,何處才是終極,零售商們大都心知肚明,但卻遲遲不肯做出進一步的動作,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消費和交通的困擾。
這些我們能預想到的困難,京東同樣需要面對,京東的獨家秘籍又在哪里?
首先,是物,京東的重資產布局。眾所周知,幾年前劉強東力排眾議,花下重金在各地建立了物流中心,同時還把配送站下沉建到各鄉鎮,并配備了配送車輛,2015年12月份,京東已經有了3544個配送站點。這些在當時看來“過度建設”的行為,從去年開始漸漸顯出威力。物流中心的建立,讓京東的配送輕松實現了即日送達。而這次劉強東提出的“新路通事業部”同樣是借助京東的配送實力,在配貨的同時為鄉村的夫妻店供貨,即利用了資源,又拓寬了新的市場。
其次,是人,京東自創立之初一直堅持員工的自有管理。從高管到一線配送員,都由京東管理,這樣肯定會加大費用支出,但同樣會帶來管理的便利。如果沒有垂直的管理模式做支持,劉強東也不會貿然提出新的構想。京東有14萬名鄉村推廣員,這些推廣員也是這個計劃能得以完美實現的關鍵。
最后,是情懷。劉強東出身農村,他一直堅稱自己是新時代的農民企業家。他理解農民,也了解農民,對農民深懷感情。所以,他對農村市場更為關注,也更為看好。
這次京東率先向農村市場發起進攻,開墾一塊“荒蠻之地”。農村市場的開發并無模式可言,也無過往的模式可以借鑒。市場就是這樣,如果所有人都看作是一個機會的時候,那已經就沒有機會了,就如現在蜂擁而上的O2O;如果現在所有人都沒有看清楚一個市場的時候,那就是機會。農村市場無疑屬于后一種。
這次劉強東提出的“新路通事業部”, 在京東集團層面已經放到了一個重要的戰略地位,此次如此重視,說不定會開拓出一個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