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9個月,又一個小米發布日。
在“探索黑科技,為發燒而生”的宣傳片后,雷軍上臺,餐前開胃,用國際大咖的數據背書國內抗把子地位,嘈嘈友商數據婊,然后進入正題,小米手機4S,1699元,小米手機5,快、優雅、輕,黑科技,1999-2699元。期間,不斷釋放各種對比“查克拉』”,為暫時安靜的場面,吹一陣躍動G點的風……
所以,毋庸置疑,微博上,關于發布會的閱讀超過4億、相關討論300萬,小米官方微博的每一條都轉發過萬,百度指數不斷攀升,各類視頻直播彈幕爆發……都在意料之內。
沒錯,這是雷軍憋出的大招反擊,針對小米已經“英雄遲暮,盛名難副”的懷疑,針對小米已經從顛覆者變得傳統的猜疑,針對小米已經“友商圍剿中步步驚心”的質疑,給一記耳光,干翻“寂寞空庭春欲晚”的各種妄言論斷,小米要在更多層面上的展現猴給力。
但此一時,彼一時。在小郝子看來,小米和雷軍還要真正保持商業生態的上升勢頭,必須時刻明確“為用戶而生的瘋狂在哪里”,營造出一個不讓現貨忠粉覺得背叛,又能吸納新粉的新腔調來,善待他們、吸引他們、驚喜他們,從而保持小米持續穩定的“引力波”,踐行哲學家康德“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教誨,從而基業長青。
要知道,早年,小米起步,造就『引力波』,結果米粉們用肉身為小米建立了口碑壁壘,為其在同業搏殺中加分,延展其商業價值。如今,他們同樣可以幫助小米完成品牌再造、產品創新和運營優化,只是,時代不同了,80后下架(不哭,站直了LU),90后上架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讓這群新新人類路轉粉,心被燃,就得看“內容+媒介+關系鏈”的思路怎么玩。
Content(內容)
在微信和微博時代,駕馭內容已經是互聯網企業的標配,話題事件、創意、產品,一切皆內容,內容即傳播。
同樣是1999元,要學著用『二次元』的黑科技詮釋創新——只需按下一鍵,就可以完成新舊手機間像素級的復制;而NFC也遠不止可以Apple Pay那樣埋單支付,更可以為公交一卡通充值……而解讀驍龍處理器的速度快,快到不真實,就借岑小林3分鐘1096次的『繩技』刷爆你的眼力,再用王佳宇5.81秒還原三階魔方凌亂你的視覺……
讓年輕的潛在用戶尖叫,且尖叫分貝足夠高,爆破力到了,從吸引到卷入便不再困難——抽象特點,具象擊穿——結合熱點、痛點,體現深度、溫度(深度指向見識,溫度指向故事)。畢竟碎片化時代,年輕一代渙散的注意力,只能如此多方兼顧,用內容撬動,不然『引力波』就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Media(媒介)
如果把內容當作水源,媒介就是渠道,過去占據微信、微博、QQ空間、貼吧這些社交空間,對小米而言已經不夠。對于90后互聯網原住民,媒介有效,攻心為上,其實也就三個層面:『有利益的鏈接、有槽點的情趣、有濃度的思想』。
有利益的鏈接——無非是參與紅包、轉發抽獎之類,滿足利欲是剛需,作為開此先河的玩主,小米自然在各媒介玩得順溜。
關鍵是,滿足有槽點的情趣、有濃度的思想,卻是一場心理的游戲,特別考量媒介的選擇,拉入年輕一代的參與感,才是能構建有效的觸點、更廣博地傳播內容。
所以,這次小米放棄各主流平臺,選擇B站、虎牙、熊貓TV等正是明顯的示好,而各站幾乎填滿屏幕的直播畫面,已經讓有槽點的情趣發揮到極致,討論力在,關注度有,剩下的才能順理成章。可惜的是,『有濃度的思想』并未在媒介中顯現,它是后期霸占新粉心智思維的關鍵。這個維度上,小米恐怕還有待持續地補課,代入新情感、新情懷,釋放策劃和創意,才能把引力波的效果點對點地固化。
Relationship(關系鏈)
有了高逼格魔性的內容,有了適當貼心的媒介,『引力波』只是表面上的水到渠成。在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激發新時代新的關系鏈,這才是運營粉絲社群的最終乘數(內容是基數,媒介是系數)。
此前幾天,雷軍在微博上力頂電子競技女神Miss加入虎牙直播,不僅僅是為老友李學凌撐場,更是借此機會,嵌入到Miss眾粉的90后關系鏈之中,形成對新一代的影響和互動,創造新的傳播與反饋。
畢竟,互聯網的關系鏈是雙向的、網狀的。連接一個人,同時也是連接更廣大的社會人群,他們可能有共同的目標,高度協同,甚至一致行動,他們未必是產品的購買者,但卻可以成為品牌的煽動者。
只是,小米以后必須小心處理的是,對新舊粉關系、人群基調的適配,如此,這些社會人也將不自覺的成為品牌傳播者、活動參與者、信息提供者、創意提供者、市場顧問等,而不致形成反噬。
毋庸置疑的是,國產手機的格局已定,既有聯想、華為的『基礎技術+硬件平臺+生態延伸』,也有小米的“社群運營驅動+創新技術+業務多元化”,這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殊途同歸。對于小米而言,營造社群的“引力波”仍是它保持“有料、有趣、有變”核心要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你以為你的對手是友商?其實你的對手是時代。如西方某管理大師所說:“有時,一個企業沒落,它并沒錯,只是因為它老了。”愿共勉。
——————————
作者:小郝子 / 混混9年時光,一只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微信公眾號——郝聞郝看(ID:haowenhaokan),互聯網的幸福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