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會使所有生產企業的性質發生根本轉變,每個產品都會成為“端”
——云和端的戰略不僅適合無線互聯網,同時適合面向物聯網的時代
——阿里承諾不做智能硬件,將利用自身優勢為合作伙伴提供服務,推動生態繁榮
“物聯網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但是暴風雨即將來臨。”2月29日下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的“物聯網生態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表主題演講說,互聯網之后的下一個風口是物聯網,這已經是共識。
張勇認為,從未來視角看現在,物聯網會讓生產制造企業發生根本性變化,每個產品都會是智能終端,可以和用戶產生化學反應。同時,阿里巴巴將利用阿里云的優勢為合作伙伴提供基礎服務,推進物聯網生態的繁榮。
阿里云平臺是目前中國排名第一的云計算服務平臺。面向物聯網時代,阿里云正在籌備垂直行業,提供計算、存儲和數據分析等基礎設施,特別是針對工業制造的云服務。
在此次峰會上,阿里巴巴披露了廣受關注的“互聯網汽車”進展——由YunOS提供智能平臺,阿里與上汽集團聯合打造的“互聯網汽車”將在4月份登場亮相。
阿里巴巴還首次展示了目前中國覆蓋最廣的物聯基礎協議——Alink,它支持Wi-Fi、Bluetooth、ZigBee、GPRS等多種主流通訊類型,可以實現不同品類,不同廠商之間設備的互聯互通,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的體驗。
以下是張勇演講實錄,經《天下網商》記者整理:
各位來賓,各位合作伙伴,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講到物聯網,我想大家都對未來有著美好的遐想。在過去十幾年當中,2000年第一個互聯網浪潮發展、破滅到后來迅猛發展,而在近幾年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走完了PC互聯網十幾年的道路,完成了無線互聯網的轉型。現在大家都在關注一個問題:整個互聯網下一個風口是什么?業界的朋友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物聯網。
對這個話題,今天很少有人會去爭論說這個是不是我們未來要走的方向。大家都抱有巨大的興趣和熱忱,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行業伙伴都在進行準備、準確迎接下一個風口。
阿里巴巴集團作為1999年誕生在第一次互聯網浪潮下的公司,已經走過了17年。回顧過去走過的17年的道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阿里巴巴一直在面向未來。我們面對未來的機會再反過來看我們今天在哪里——站在未來的角度看現在,而不是用現在的角度看未來,這是我們面對很多重大轉型的時候一貫采取的態度和構想。
我們今天站在未來物聯網的視角來看我們走過的道路和面臨的機會,我們看到了物聯網會使得所有生產企業的性質發生根本轉變,使所有制造業的性質發生根本的轉變,所有的硬件產品將從一個單純的產品變成我們用互聯網術語稱之為“端”的東西。今天所有的企業特別是家電企業、芯片企業都在面向未來進行大量的研發投入,這一兩年我們已經有很多的產品問世。我們可以看到大家對物聯網正在付出極大的熱忱。
阿里云是整個物聯網的基礎
從阿里的角度來說,我們還是本著阿里傳統的基因——阿里從第一天做電子商務開始,到最早的B2B、到后來的淘寶、支付寶、天貓到后來的阿里云,我們整個的思路就是建生態,而且我們堅信圍繞著物聯網,一個嶄新的生態體系將會形成,在這個生態當中多種多樣的角色會形成一個嶄新的價值鏈。這樣一個價值鏈在今天還是一個早期萌芽的狀態,而阿里非常有信心也會積極地去推動面向物聯網的、嶄新的生態體系的形成。
生態當然可以自然演進形成,但是我們會刻意推動生態的繁榮,刻意推動行業當中所有為物聯網進行創業、進行企業二次革新的合作伙伴成長,能夠盡快地形成合作標準、形成共識,那么我們迎接這個時代到來的步伐就會快很多。
阿里這么多年來從電子商務到云計算到大媒體,到今天的物聯網,一路走來都是希望能夠繁榮整個生態,使得我們的合作伙伴能夠在中間找到更多機會。其實過去幾年,阿里圍繞著物聯網已經做了很多布局,有些是自發性的,有些是自覺性的。我們也刻意地希望把這些已經有的布局和未來的創新融在整個互聯網的大生態里。年前我們內部也做了一個很熱烈的討論——面對物聯網阿里準備了什么,我們希望用什么樣的方式跟合作伙伴去合作,在未來新的產業鏈當中阿里占據什么樣的布局,我們希望為合作伙伴提供什么樣的價值,為終端客戶提供什么樣的價值……
今天講到阿里的物聯網戰略,在建生態的大構思下面我們也有了一些扎實的基礎,這兩年迅猛發展的阿里云計算業務是我們未來面向整個物聯網生態的堅實基礎。不瞞大家說,我們在開始做云計算的時候沒有想到這么長遠的事情。我們只看到新的商業、新的經濟,云和計算一定會成為基礎設施,我們是抱著這樣一種信念從09年開始投入到云計算。
繼續推行“云+端”戰略
到今天我們來看整個物聯網的機遇的時候,發現云和端的戰略不僅適合無線互聯網,同時適合面向物聯網的時代。其實萬物互聯,所有的物都變成了端,所有的物都能夠跟用戶產生互動,能夠變成一個數據產生和互補的載體,最重要的是云提供更多共享的服務,特別是及時的計算能力、數據交換能力,使得萬物的互聯能夠真正的產生化學反應。
坦率地說,我個人覺得我們今天處在物聯網非常早期的時代,但是我們能夠看到整個暴風雨即將來臨。我們現在的創新都是在功能上的物理連接,但是怎么樣基于數據、基于實時計算能力、基于對用戶的理解和洞察,對終端的消費者產生更好的價值,這個是阿里云計算作為商業生態的基礎服務希望能夠在物聯網世界里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夠為我們所有合作伙伴提供的價值。
另外,我們在云計算的基礎上,也大力研發我們的操作系統,待會兒張春暉為會給大家介紹我們操作系統的情況和新的產品的發布。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清晰地看到,面向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面向智能電視的操作系統,面向智能汽車的操作系統,都是在萬物互聯、萬物皆變智能之前,早期能夠出現的變化。
但是在未來,消費者和工業品在某種程度上都會變成萬物互聯的端,怎么樣能夠給我們的合作伙伴提供軟硬件結合的能力,我想我們的操作系統能夠發揮重大的作用,我們也希望能夠把我們的操作系統真正開放給我們所有的合作伙伴,來定義軟件和硬件的連接,定義很多服務,來發揮我們操作系統的優勢。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所以在阿里的整個生態當中,我們會在云上進行大量的投入。我們堅信云是未來,萬物皆變但是最終變化要跟云連接,這是我們希望在這個中間能夠提供這樣一種共享的服務給我們的合作伙伴。
阿里不會做智能硬件
在構建、策劃和構思新的面向物聯網的生態體系的時候,我們能夠清晰地告訴合作伙伴,哪些事情合作伙伴來做,哪些事情阿里作為核心能力提供給合作伙伴,我們這個生態才會更健康,我們之間的合作才會更牢固。阿里不會做智能硬件,我們愿意向所有合作伙伴發出我們的承諾,因為阿里從來不是一個做硬件智能的企業。當然,未來的智能硬件也都變成了互聯網的端,其中阿里能夠提供的服務更重要是端背后的計算。
當然我們也愿意跟我們現在非常強壯的電商市場形成對接,希望能夠在電商這樣一個最高效率接觸到消費者的場景里面,讓所有合作伙伴的新產品、新的智能硬件、各種各樣的創新,能夠直接獲得消費者的反饋和洞察,能夠獲得銷量,進一步產業化,為產品的全面商業化進行布局。我們希望用到我們的長項,把真正對于整個智能工業的創新、工業設計的創新、產品創新的機會留給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面向物聯網的嶄新的合作機會。
在2016年開始的時候,我們阿里巴巴集團發起這樣一個峰會,剛剛大家也看到我們列了很多內部的事業群、部門,是希望能夠把這些我們的業務能力變成一種基礎的服務,無論是我們的操作系統,還是云計算,包括我們的安全,我想安全在整個智能的物聯網時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還有其他的我們這幾年發展起來的通訊能力,我們希望這些能力能夠更好地集成在我們的生態平臺上給合作伙伴使用,這是我們希望推動形成的生態合作的局面。
所有的規劃、暢想都是非常美好的,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我們以前一直講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對物聯網更是這樣,我們所有的暢想所有YY的美好愿景都要靠我們一點一滴地做出來。在這里,阿里也愿意非常開放地、非常誠心跟我們生態體系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現在的路,讓大家更快地走進萬物互聯的世界。
(文/天下網商記者 陸文斌 陳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