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中國實體做的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用糟糕來形容。筆者作為消費者,生活中也常常感到現在的門店經營漏洞太多,服務員人浮于事,價格也很離譜,就算買到合適的東西,這樣的消費過程總讓人不開心。幸好“網購”發達,上面的東西價格便宜,服務態度也不錯。關店潮的出現讓一大批太過驕傲的傳統實體零售倒下,目前市場處于經濟轉型的過渡期,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健康積極的新型實體運作體系正在崛起。比如,年輕人力捧的設計師快時尚品牌KM。
設計師快時尚品牌KM這兩年成為中國消費者的寵兒,入駐中國至今持續火爆,造就服裝實體零售行業有口皆碑的“神話”。
這是一個凡事找“痛點”的經濟環境,也是品牌忠誠度被極大弱化的時代。能夠逆勢而上,沖破競爭對手設下的重重包圍圈,這樣的企業一定有著了不起的商業秘訣。
為了滿足業內朋友的好奇心,筆者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分析設計師快時尚品牌KM的經營策略。
平價北歐風 價格親民的國際范
北歐設計簡約自然,注重為大眾消費者打造優質時尚生活。自創立以來,KM就堅持走簡約舒適、休閑優雅的設計路線,而非追求產品的高貴奢華。并且,沿襲北歐設計師對產品精雕細琢和自然環保的觀念,對產品原料和制作工藝進行開發和改良,使其更加時尚和優質。
KM負責人表示,計劃今年開設300家新的實體店,并繼續擴大現有市場。據記者調查,KM門店多選址在一二線城市人流最大的地段,消費群體多為高中生、大學生,店內人頭攢動十分熱鬧。
快時尚分食中國市場
過去的一年,包括KM在內的11家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共新開門店464家。其中KM開店200家,H&M開店60家,優衣庫新開門店80家,ZARA新開店16家,GAP新開店10家,綜上可見快時尚在華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據悉,KM培養了一批實力強大的買手和設計師團隊,匯總全球時尚元素,引領流行浪潮,產品為品牌基礎,低價突圍策略,成功贏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需要一提的是,KM實行“買斷制”供貨,大規模定制的商品賣出與否都自擔責任,與供應商無關,且貨款快速結清。這對于當前面臨賬期長、訂單不穩定的供應商來說,條件利好,自然愿意把價格放低,促成這難以抗拒的好買賣。這樣的供應鏈管理更加有利于產品的快速上市,得以實現7天一更新的“快時尚”經濟。
從市場態勢來看,近年來受經濟波動影響損失最少的就是快時尚品牌,KM、H&M、ZARA、優衣庫等,因為便宜、時尚的產品得以撫慰經濟低迷時消費者的心靈,就像著名的“口紅效應”一般。過去,傳統實體偏離現實,與消費者距離太遠,現在,品牌必須與消費重新建立親密又舒適的關系,良好的維護成為品牌制勝突圍的最強武器。
- 該帖于 2016/3/17 9:4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