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這兩天討論O2O全渠道該不該做,爭論的很火!
我也說兩句。
第一句:O2O全渠道是零售發展方向,必須得做!無論是實體派,還是電商派。
第二句:O2O全渠道實施,不同企業的不同階段,實施方法不同。
l 為什么有“全渠道”這個稱呼
以前都是叫O2O,為了區分實物商品與生活服務商品,零售行業就叫“全渠道”,其實就是實物商品的O2O(線上線下融合);而酒店餐飲等生活服務行業還是叫“O2O”。
“全渠道”這個稱呼,在中國應該是品牌商(實體)在實踐過程中定義的,因為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總是打架,品牌商希望融合。阿里后來在公開場合也使用“全渠道”這個稱呼,于是就流行起來。
l O2O全渠道是零售發展方向
以前只有實體派占領的線下渠道,后來電商派搞了線上渠道,雙方都是充分競爭。實體渠道商和線上渠道商是直接競爭對手,不服就開戰。
電商派增速很快,已經超過社會消費品總額的10%,如果去掉批發、餐飲住宿業,零售業的不同業態可能超過20%了,比如:百貨領域。
阿里本想專注線上銷售,但是發現品牌商有做全渠道的需求,而且是強需,所以布局入股實體渠道商:銀泰百貨。
現在有一批成功案例,在2015年雙11排行榜特別明顯,男裝前十有7家實施全渠道(優衣庫、杰克瓊斯、太平鳥、GXG、森馬、海瀾之家、美特斯邦威),女裝前十有5家實施全渠道(優衣庫、拉夏貝爾、ONLY、歐時力、WEROMODA)。
百貨業的O2O全渠道,起因是品牌商的強需,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渠道商必須提供O2O服務。所以著名的利豐研究中心發出【2015年中百貨行業發展報告】,著重提出發展O2O策略成百貨行業共識,因為利好百貨實體。
阿里的“三通”、“奇門”“百川”,微信開放平臺,微店等等,都是早已準備可參考使用的O2O全渠道實施工具。
百貨業開展O2O全渠道是最為麻煩的,因為聯營模式沒有定價權和貨權;而其它品類專業店,超市等業態,掌握貨權定價權就更好開展了O2O全渠道。
云陽子說這些案例,是想表達O2O全渠道并不是空中樓閣,已經在實施了。
O2O全渠道,就是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的融合,這個是中國零售的必然方向,也就是新零售。
實體+,還是互聯網+,都可以。
電商派控股實體店,或者開設實體店(比如:社區便利超市),是必然的!難道因為實體店難做,電商派就會放棄這個市場?
實體派開設網上商場,以移動端為主,也是必然的!難道因為電商難做,實體派就會放棄線上市場?
一句話,沒可能!(個體戶和小商家除外)
線上與線下必然是通過競爭走向融合,這是規律。
l 關于如何開展O2O全渠道實施
O2O全渠道實施,不同企業的不同階段,實施方法與步驟不同。
而且購物中心、百貨業、超市等業態也很不同。
本文不做重點描述!
關鍵一點:要有線上與線下思維來做零售經營。你對商品的理解、體驗的理解、傳播的理解、銷售的理解、人的理解等,肯定會有進步,有可能是飛躍。
再說一句:全渠道實施是一場變革,漸變還是大變得看操盤人。底層的組織架構、利益分配方式、供應鏈、運營規則等等,最終結果就是人均產值更高了,銷量更多了。
l 變與不變
上海商學院的周教授說了一句,變與不變。很受用!
時代在變,消費觀念在變,變是常態。漸變還是大變,這是要眼光和操盤水準的。
我很關心不變,但也不知道是什么,需要找回來!一輩子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