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的母公司近日發布財報,這個被視為上海顏值最高的百貨去年營業收入為4.02億元,但虧損嚴重,凈虧損4.14億元。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是上海新世界百貨有限公司,與日本老字號百貨大丸松坂屋合作打造的高端百貨。去年2月8日試營業,同年5月15日正式開業。開業一年交上來的成績單,可以說相當差勁。
從選址上看,新世界大丸百貨所處的南京東路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游覽完外灘的游客都會逛逛這條步行街,人流量很大,但以游客為主的地方,其實并不適合開高端百貨。游客更喜歡價錢親民的品牌,它附近的Forever 21旗艦店被游客包圍,就說明了這一點。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南京東路商圈巨大的人流對大丸百貨來說,沒有什么實際價值。相比而言,不以游客為主要客群的南京西路更適合高端百貨,例如梅龍鎮伊勢丹百貨就選擇開在那里。另外,同樣也是做高端的芮歐百貨和久光百貨選在靜安寺,同樣不是旅客集中的地方。去年,久光百貨的銷售收入為19.98億元,增長了3.1%。另外一個可以參考比對的是上海陸家嘴的正大廣場和IFC,前者同樣面對的主要是游客,而后者則不是。
從經營方來看,上海新世界百貨有限公司一直以來的市場定位是中高檔路線,而合資方的大丸百貨是日本的老牌百貨,其母公司是J. Front Retailing。如果你常常去日本旅游的話,可能對它不陌生,J. Front目前在日本有19家實體百貨商店,其中大丸占13 家。J.Front旗下的百貨約占日本百貨行業市場份額約12%左右。合作之初,上海新世界百貨有限公司看中的可能就是它在日本的經營經驗和名氣。
但日系百貨在中國似乎有點水土不服,比如在2012年開進上海的日本老牌百貨高島屋。開業以來一直人氣不高。最初設定的130億日元年銷售額,一年后僅完成計劃一半。此后一再下調銷售額,直到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時至今日,高島屋的人氣依舊不旺。原因很可能在于,高島屋的入駐品牌對國內消費者而言相對陌生,價格也較高。
而新世界大丸百貨是與日本合資的百貨,在品牌的選擇和定位上,也有類似的問題。
我們發現,新世界大丸百貨消費者最多的地方是一樓和二樓。這兩層是賣奢侈品、手表以及化妝品,主要有Ferragamo、Gucci、Tiffany、Burberry等,另外就是資生堂、SKⅡ、LANCOME 等化妝品。但除此之外,其他一線的奢侈品牌例如 LV、Prada 以及愛馬仕等大家熟悉的品牌在這里是找不到的,而 Dior 和 Chanel 只開出了化妝品的專柜。隨著樓層的升高,消費者越來越少,原因在于這些樓層所進駐的品牌是偏日系的品牌,如Lautreamont、Leilian、MOUSSY等,相比大眾品牌,它們很多都不為人所知。
雖然新世界大丸百貨也做了一些措施來挽救,例如周末以及節假日所有化妝品和香水專柜會打出八折的優惠,但如果目標客戶和實際客流有定位偏差,要扭虧為盈恐怕還是比較難。
(來源:好奇心日報 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