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去大悅城看復仇者聯盟窩里斗,所以順道去看了一下剛開業不久的第一家開在購物中心的小米之家。
由于要觀影,所以只預留了10分鐘逛店時間,最后只逛了7分鐘。
進店后太太的第一反應就是怎么做得像Apple Store,其實不止小米像蘋果店,微軟、三星……哪家線下體驗店不像蘋果店呢?一方面數碼產品由于本身陳列的局限性以及品類的同質化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現代簡約設計風格與科技類產品相對契合,因此乍看之下這些店裝風格大同小異也正常,況且蘋果店坐擁最高坪效頭銜,其他品牌借鑒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最終比的還是產品。
整家店的陳列分布非常明確,進門當然是主打產品,手機及平板。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小米開始嚴重走弱,確實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買小米手機越來越“難”,先不說能不能“搶”到,光選擇障礙癥就是個問題。本來其定位更多是預算有限或者幫家里長輩購置智能手機的消費者,幾年前我們說買個小米,最多需要考慮買第幾代,圖的是性價比和方便。如今學蘋果學三星,出了這么多系列,給用戶選擇成本的提高足以讓人索性選擇其他品牌。
小米電視區域做得太家電大賣場即視感了,而且放雷布斯發布會也真是蠻雷的,不是有手柄么,不能搞些安卓游戲玩玩嘛……不過隨著小米電視、樂視電視等品牌的出現,伴隨著付費內容的綁定,我這種傳統索粉都不免要動搖陣營購買國產平價智能電視了。
店鋪最深處是智能家電區域,這是我個人最偏好的小米產品系列,主要是能以入門的價格體驗到具備前沿功能的產品,因為它會帶來兩種效用,一是體驗到高性價比,如果覺得這玩意兒真的好,則會把人對生活品質的需求提升一個層次,以便預算更多時會購買更具核心競爭力的品牌;還有種可能就是用了很小的代價來驗證其實是個“然并卵”的產品。
小米的配件區域,產品很多但并沒有怎么多看,因為這么便宜的產品如果你看得很久卻不買,那是顯得多沒見過世面呀……從陳列來看,有點MUJI風,而相比之下,蘋果專賣店則已將店鋪陳列陸續進行了升級,尤其是配件區域不但更具時尚高端范兒,而且對其第三方配件的包裝都做出了更嚴格的規范化,甚至需要指派專人進行定制設計,我們追趕的路還很長呢。
收銀臺也是簡約到沒朋友了,沒什么可以多說。
最后是店內稍微有點不一樣風格的平衡車櫥窗,相信還算是蠻吸引眼球,同時也可以一窺小米在產品線發展上的側重點。
整體感覺這個小米之家除了是開在大悅城,其他沒有什么亮點,個人比較偏好的智能家居類產品只是做了簡單陳列但并沒有通過場景來輔助消費者進行體驗,這是一大遺憾,否則可能就遠不止逛7分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