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商家對職業打假人都深惡痛絕,深惡痛絕的原因是許多職業打假人都以打假為名索要賠償。
旦凡一個稱謂被冠上了職業二字,就似乎在體現一種職業精神。要想成為職業打假人,也不是這般容易。首先,要涉獵廣泛,對各項法規、制度的出臺,都要了如指撐;當然光了解還不行,還要知道哪里最容易出現問題,哪里最易忽略,哪里才會有漏洞;有這些還不夠,還要熟悉商品,知道哪些品牌哪些商品最容易出問題,否則,就是大海里撈針。
職業打假人大都以終端銷售的商品為目標,所謂終端,并不包括所有渠道,大多以百貨、超市、購物中心等知名零售商為目標。知名零售商此時承擔了“樹大招風”的風險,因為對他們來說,品牌的榮譽高于一切,而職業打假人也正是利用了這點,所以才屢屢向這些知名零售商“開炮”。面對職業打假人的“專業挑釁”,大多零售商都會按照法規的規定照章賠償,以求“息事寧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彼袉栴}的根本都在利益二字。假貨的橫行在于利益,知假售假在于利益,知假買假更是利益的驅使。問題的中心在于假貨,如果沒有了假貨的橫行,也就沒有了售假的商家與職業打假人。
要杜絕假貨的招搖過市,根本問題就是要從源頭杜絕假貨的出爐。因此,假貨的治理仍是當前重中之重的問題,需要各個部門聯合執法,把假貨扼殺在搖籃之中。假貨的治理千頭萬緒,如果假貨沒有了市場,失去生存空間,那么假貨就會自然消亡。這相當于從起端和終端兩個關口對假貨亮起紅燈。這次起端不談,談終端。
知名商家從意愿上肯定不愿意成為假貨的幫兄,因為商家的品牌生命力堪比生命,不管是誰,都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所以大多零售商在引進商品時,大都萬般謹慎,各種制質檢報告和證件,都會索要齊全。有的零售商還建立了網上平臺,用于收集各種資信,完善進貨制度。
對于商家來說,對有理有據的職業打假是歡迎的,這相當于又為消費者和自身建立起了一道圍墻,相當于為自己建立了一個保護屏,更利于監督自身的工作。有胸懷的零售商不拒絕監督,也不拒絕挑戰,他們也愿意通過職業打假人提升自身的工作質量,跳過各種暗坑。
但之所以現在一提職業打假人,許多商家都會“傷不起”,甚至是惡目相視,更多的原因也在于許多職業打假人并沒有圍護好“職業形象”,大多都是散兵游將,各自為政,以索要賠償金為目的,有的甚至為了達到目的,不惜用上各種卑劣手段。近期就有新聞爆出,打假人為了達到索要賠償金的目的,狀告大潤發售賣過期商品,經查明,大潤發根本沒有進過該批次的商品,事實一目了然。大潤發是幸運的,如果大潤發也有這個批次,那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而許多職業打假人剛好利用了這一點,商家吃了暗虧,但卻無法驗明正身,只得“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這也是許多商家一提到職業打假人無法釋懷的主要原因。
有人說,職業打假人靠此生存,不能讓打假人白白勞動,他們的付出就應該有所得,因此他們索要賠償再正常不過的事。但任何工作只要打上“職業”二字,就應該具備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打假人目前的所作所為確實也不能讓人信服,明明知道是假貨,不但購買,而且還惡意重復購買,以求獲得高額賠償;不但如此,還使用各種招術,迫使商家就范。許多職業打假人的“職業形象”早就無顏面可言。但凡要建立起一種職業類別,就要有行規,具體來說要設立職業規范和職業操守,從業人員也要努力維護規范和遵守操守,只有自身形象光明磊落,才能獲得他人的贊同和尊敬。
只要假貨一天不消失,那么職業打假人與商家的對峙就不會消失。在這樣的對峙中,商家也會變得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嚴謹;職業打假人也應漸漸步入正軌,規范自身,對商品質量的維護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