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零售企業而言,不僅要提升門店管理水平,更要深入挖掘會員的購買能力,洞悉會員的地理分布,分析會員的消費習慣,了解會員的畫像。國內著名的零售企業華潤萬家從2014年開始就已經把經營策略從經營門店轉為經營顧客。由此可知,經營好會員的意義已經相當重要。本文也借助這樣一個趨勢,努力通過對會員滲透率的分析,爭取讓零售企業在會員經營方面獲取更多的靈感。
會員滲透率(Member Penetration Rates, MPR),是指一段時間內距離門店一定范圍商圈內來店會員數與總戶數/總人口數的比值,滲透率越高代表門店的會員數越多,反之越低。MPR是反映一個門店經營狀況的關鍵指標,全面分析和掌握MPR的變化,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準確的決策。
在MPR的定義中,我們看到它是統計在一定范圍內的會員人口比,那么這個范圍劃分對計算MPR來說至關重要。早在上個世紀,普勞德福特(M.J. Proudfood)將零售業空間劃分為五種類型,即中心商業區、外圍商業區、主要商業街、近鄰商業街和孤立商店群。在霍伍德(Horwood)和博伊斯(Boyce)提出的中心-邊緣模型中,進一步明確了中心商業區是由核心和邊緣部組成。
目前零售行業對于一個實際經營主體的中心商業區(商圈)一般劃分為了三級,分別是核心商圈、次級商圈以及邊緣商圈:
劃分商圈的規則是一般以到門店的距離為單位,在本文中是以500米、1000米、2000米的同心圓作為商圈的劃分,常見于SPM(Supermarket)的商圈劃分方法。根據這樣的劃分方式,我們舉個例子來計算會員的滲透率,并進行分析。
問題與機會點
1、三個商圈的MPR都比較低,需要加大商圈內會員促銷或優惠活動,進一步增加商圈內開卡率。
2、區域1的潛在會員較多,但來店會員較少,需加大海報投遞力度,做好競爭分析。
3、會員卡使用率低,需要加大會員卡權益宣傳。建議進行掃碼活動或積分兌換活動。
對于SPM,從店面到最外的邊緣商圈,步行距離最好不超過20分鐘,且針對會員的SKU(最小庫存計量單位)不應小于20%。這樣的比例就如同購物中心選址的二八原則,即確定20分鐘商圈之內的客源要做80%的生意。香港的購物中心在開發建設之前,一般都有十分精確的商圈核算,作為城市中心的購物中心,香港購物中心都信奉這個二八原則。20分鐘的聚客商圈是基礎,我們需要在這有限的商圈內更好的分析客戶,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
會員經營的好壞,關乎著企業的生命,因此,充分利用企業已有的會員數據資源,打通整個會員的生命周期,讓企業的信息貫穿在會員生活當中,逐漸提高MPR。從而能讓門店在短時間內快速積累一批忠實的老客戶,提升在商圈內的競爭力,最終才能讓企業立足于整個零售市場。那么,企業如果需要深度運用MPR,一般應注意以下三點:
(1)企業需健全及完善會員制,會員產品、會員日、積分兌換等措施要有合理及長期的計劃,培養更多的忠實會員,增加用戶粘性。
(2)關鍵信息采集,會員卡系統中錄入的信息中,客戶電話號碼、詳細住址、所在小區名稱這三個信息很關鍵,因為這三個信息對后期做會員空間分布、精準營銷、MPR計算至關重要。另外,微信號以及郵箱如果能夠作為必填項的話,對后期的會員運營也有益處。
(3)打通電子地系統圖與企業CRM系統,計算MPR通常會涉及到門店的作戰商圈、會員的空間分布,也會關聯CRM系統中會員的詳細信息。所以,打通這兩個IT系統對深入分析MPR也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當然,MPR僅僅是會員經營中的一個指標,企業也可以結合5W1H分析法,開展更多的會員數據挖掘與分析。總之,顧客是上帝這句話不僅要停留在服務層面,更需要在大數據分析的浪潮中落實在企業對會員的經營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