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管理咨詢一直是我們公司最重要的業務,而生鮮則是我們的拿手戲。不僅因為我本人就曾經做過生鮮經理,我們公司的很多老師也有類似的經歷,有的從事生鮮經理8~10年之久,加之長期的三四線城市從事超市整改,在生鮮領域,積累了較多的經驗。我們非常樂意借《今日零售》雜志專欄這個寶地,將我們經驗來分享,在幫助中國零售業發展壯大的路上,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就非常滿足。
搞企業經營,不是一般的學問,是“知易行難”,尤其是生鮮經營領域。即使生鮮經營現在這么時髦,但是想找一本真正講超市生鮮經營的書,也是難尋。這個專欄里,就包括了我在《超市管理經營實踐》一書中關于生鮮經營的部分文章。
生鮮經營之難,首先在于過去長期沒有人重視,因而普遍缺乏經驗和人才。
在上期專欄里面我講過,對于很多超市企業,還處在生鮮是聯營的階段。甚至有的全國性的連鎖超市,生鮮還不能夠實現完全的自營,多年來處在聯營——自營——虧損——聯營的循環里面。
早期進入中國外企超市,大都有個規矩,就是想做到店長,必須做過生鮮經理,所以早期外企超市的店長水平都是非常高。后來發展速度快了,人員就供不上了,再者有些生鮮經理確實提拔到店長還是有困難的。
國內連鎖超市企業早期靠租房子、擺貨架、賣食品雜貨為主起家的多,用現在的話說缺乏“生鮮基因”,只有個別超市早期是做蔬果零售出身的。所以相應懂管理、會經營、懂生鮮,肯吃苦,肯動腦子的人就很稀有,我們一些企業在選拔生鮮經理時能吃苦就行,別的先考慮不到的。上一期《今日零售》里有的企業老板講做了十幾年生鮮不能盈利的問題。
生鮮經營之難,還在于生鮮商品的天然非標準化屬性。
比如我們訂貨的是IPHONE 6,供貨商送來的就一定是IPHONE 6 而不會是6S;但是可能我們訂貨是一級白條豬,很可能供貨商送來的是二級白條豬,原因很簡單,頭一天他沒有收購到一級品質的生豬。你不收貨,你超市今天就沒有豬肉賣。
不要說在全中國范圍內,就是在一省范圍內,生鮮商品的品質也差別很大。就拿陜西來說,西安北邊的豬多為二元、三元雜交豬,膘薄出肉率高,西安以西的豬肉膘大體型大,西安以南山區出產的豬肉色鮮紅,口感好。
早年我在外企時,派一個蔬果部主管去哈爾濱商場支援,但是對方商場打來電話要開除這個主管,原因是水晶梨收貨時他嘗了一口,對方商場要按照內盜處理。我問對方,你們商場有沒有甜度檢驗儀?他們說沒有。我問沒有甜度檢驗儀你收貨不讓人嘗怎么確定梨子的品質?能不能賣出去?后來把這個人保護下來了。外觀雖然一樣的生鮮商品,內在品質確是千差萬別的。
還有別的商品部門收貨的時候是不能議價的,完全按照訂單執行。但是生鮮部門,如果供貨商送來的白菜品質不佳,除了拒收外,也可以降低價格收貨。
這種非標準化商品,對于生鮮經營人員來說專業素養就要求很高,不僅要熟悉每種商品的特點、產地、規格、品質要求,還要對于當地市場隨時有了解。納爾森咨詢師經常帶著委托方采購半夜去生鮮市場,就是要隨時掌握市場的行情。比如昨天下了雨雪,今天蔬菜的品質、價格、供貨數量就會受到影響,這些情況要隨時掌握。
生鮮經營之難,還在于生鮮商品本身具有保質期短,易腐爛變質的的特點。
中國大多數地區的生鮮市場都是晚上開秤交易,主要原因一則大貨車進城受限制,另外就是夜晚溫度低,利于生鮮食品的保質。
生鮮食品,分分鐘都在變質和貶值,這種特性就決定了生鮮部門一天一進貨、一天一銷售、一天一報損、一天一核算。這種要求是極高的,對于一些連非食品、包裝食品核算都存在問題的企業來說,做到真的很難。
比如從挪威大海里打撈出來的三文魚,從挪威生產到中國超市銷售只有7天時間,一般到達商場時已經是第四天、第五天,銷售期只有兩天。分割后豬肉,低溫環境下銷售期只有三天,賣不掉怎么辦?虧損是很容易產生的。
生鮮經營之難,還在于生鮮經營本身的靈活性和技巧性。
我們在南方一些地區做項目的時候,發現他們那里的豬肉很肥,行話三指膘、四指膘,這在北方地區根本沒有辦法賣,只能送到學校或者單位食堂去。但是在南方一些地區,顧客就是喜歡吃肥豬肉,而且吃了還不長胖,所以這個豬肉的收貨標準就不一樣了。
我們在超市里面賣冰鮮魚,尤其貴重的三文魚、金槍魚,懂行的顧客總是會看魚身體亮不亮,眼睛亮不亮,腮紅不紅。冰鮮魚身體不亮了,用零度的冰水涮一下,就亮了,晚上保養的時候用濕紙貼在魚眼睛上,第二天眼睛都是明亮的,這些類似的辦法都不曾見于書本,純粹是長期經營總結的秘訣心法。
大約四五年前,湖南一家上市零售企業看了我們關于生鮮加強型便利店的實踐論文,打電話給我,說很受啟發,要做這個模式,歡迎我有空去看看指導下,但是就再無下文。一年多以后,他們另外一位老總電話我,說仿照我們文章里的模式,開了50多家,虧損得很厲害,現在部分已經轉型為普通便利店了。
比如他們電話里講自己搞的這個生鮮加強型便利店,小的只有50多平米,這怎么可以呢?生鮮商品根本無法展開嘛?你的品項數根本不夠,怎么可能產生吸引力?人家做一盤芹菜炒肉絲,難道在你這里買了芹菜,再到別人那里去買大蔥?買豬肉?生鮮經營的這種靈活性和技巧性不是看了一、兩篇文章就能會的。
生鮮經營知易行難,但是也不是勢必登天還難。我們總結下來,要做好生鮮,必須要有以下四點:
首先企業高層要有決心,要敢于犧牲,要有即使付出時間、資金和努力也要搞好生鮮經營的決心。其次是要敢于投入,一家賣場70%的設備投入、70%以上的水電費都在生鮮部門,這筆錢是要花的。還有就是要有人才,要給生鮮部門人員以最高的收入水平,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生鮮團隊。第四要掌握生鮮經營技術,為什么有的企業做了十幾年生鮮都是虧損的,說到底還是沒有掌握生鮮經營的技術。
這次和《今日零售》雜志合作搞這個生鮮專欄,要寫到年底,我盡最大努力的分享我們數十年的經驗,如果大家每一篇都認真看,一定會大有收獲。所謂知易行難,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民營企業普遍執行力不強,就和我上高中的孩子一樣,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也知道學習的方法,就是坐不住,就算坐住了,思想開小差,無法集中精力把一件事做好、做完、做到位。
作者:納爾森(香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青山
超市管理咨詢一直是我們公司最重要的業務,而生鮮則是我們的拿手戲。不僅因為我本人就曾經做過生鮮經理,我們公司的很多老師也有類似的經歷,有的從事生鮮經理8~10年之久,加之長期的三四線城市從事超市整改,在生鮮領域,積累了較多的經驗。我們非常樂意借《今日零售》雜志專欄這個寶地,將我們經驗來分享,在幫助中國零售業發展壯大的路上,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就非常滿足。
搞企業經營,不是一般的學問,是“知易行難”,尤其是生鮮經營領域。即使生鮮經營現在這么時髦,但是想找一本真正講超市生鮮經營的書,也是難尋。這個專欄里,就包括了我在《超市管理經營實踐》一書中關于生鮮經營的部分文章。
生鮮經營之難,首先在于過去長期沒有人重視,因而普遍缺乏經驗和人才。
在上期專欄里面我講過,對于很多超市企業,還處在生鮮是聯營的階段。甚至有的全國性的連鎖超市,生鮮還不能夠實現完全的自營,多年來處在聯營——自營——虧損——聯營的循環里面。
2016-09-26 10:54被設為骨貼,積分加20,金幣加4
超市管理咨詢一直是我們公司最重要的業務,而生鮮則是我們的拿手戲。不僅因為我本人就曾經做過生鮮經理,我們公司的很多老師也有類似的經歷,有的從事生鮮經理8~10年之久,加之長期的三四線城市從事超市整改,在生鮮領域,積累了較多的經驗。我們非常樂意借《今日零售》雜志專欄這個寶地,將我們經驗來分享,在幫助中國零售業發展壯大的路上,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就非常滿足。
搞企業經營,不是一般的學問,是“知易行難”,尤其是生鮮經營領域。即使生鮮經營現在這么時髦,但是想找一本真正講超市生鮮經營的書,也是難尋。這個專欄里,就包括了我在《超市管理經營實踐》一書中關于生鮮經營的部分文章。
生鮮經營之難,首先在于過去長期沒有人重視,因而普遍缺乏經驗和人才。
在上期專欄里面我講過,對于很多超市企業,還處在生鮮是聯營的階段。甚至有的全國性的連鎖超市,生鮮還不能夠實現完全的自營,多年來處在聯營——自營——虧損——聯營的循環里面。
看張總的帖子,就是比較舒服,由淺入深、面面俱到且入木三分,一句“知易行難”成為了生鮮經營的點睛之筆,讓我們學習到了不少理論結合實際的專業知識,非常感謝!
我們從97年開始接觸商業,2000年左右開始真正介入商業信息化,05年開始做自己的軟件公司,12年轉型做項目化產品,對于超市經營可以說是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去研究去實踐,尤其是生鮮業務更是不遺余力的去研究并付諸實踐,與張總不少地方取得共鳴,“生鮮經營,確實不易”!
在生鮮方面,我們致力于在信息化的角度怎么去提供助力,我們努力的方向是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從流程、數據方向上去做工作,由于生鮮經營的一些固有提點(比如:季節性強、供貨渠道不穩定(對接基地那是理想目標,不一定適合大多數)、采購頻率高、價格變化快、受天氣氣候影響大、不耐儲存和運輸、易損、現場人員管理水平和電腦水平都普遍偏低等)導致了我們制訂了一些列的開發原則方針,比如:1.運作流程盡可能的精簡、高效,操作電腦上盡可能把與系統打交道的次數降低、操作起來盡可能的簡單、便捷。2.在各運作環節上的業務,盡可能的反映為數據,通過數據的可視化,直觀反應運作狀況,一目了然的了解運作狀況并迅速做出反應。
為了達成目標,我們盡可能的深入一線調研狀況,做更細致的分析并制定切實可行的運作流程。大量采用現代化的智能設備配合系統降低操作難度、提升效率、控制成本、提升業績。從采購、高效率的進出庫、分級、分割加工到組合加工、分裝為適合流通(銷售、配送)的包裝,采用已經普及化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條碼管理技術實現投入最少、效率更高的方案去落實具體操作,以便于可靠落地;在配送、銷售等流通環節上,已具備接近普通商品的揀貨及配送效率。
我們的生鮮業務信息化已經覆蓋到超市經營、連鎖專賣經營、第三方專業配送、中央廚房式的加工和配送、電商等場景,大量應用到生鮮經營管理的各細分市場。
生鮮商品之所以難,我們補充幾點:一、經營管理過程中,沒有數據作參考;二、為了提升采購優勢,開始難于建立規模優勢;三、專業性,為了保障收益,容易誤入非自營(聯營、租賃)怪圈,導致自身專業化經營經驗積累不起來,錯誤的認識生鮮做不了、也做不好。其實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善于通過數據方式(哪怕手工計數、計算,只是麻煩一些)做參考,做下去的工作是否有效很容易判斷,只要持續下去自然就可以積累不少專業經營的經驗,并非不可逾越,去做才是最關鍵的。(進一步了解,請登錄商聯軟件官方網站,或者與商聯軟件公司取得聯系,獲取商聯商睿生鮮解決方案)
lingjiekeji- 該帖于 2016/9/19 15:5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