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醫保定點藥店銷售非藥品的相關措施日見嚴厲而普遍,受政策之困,一部分藥店忍痛放棄了醫保定點資格,但更多不愿放棄醫保資格的企業就真的只能放棄多元化經營嗎?
減少同質產品
“僅魚油一個產品,店內就有5個品牌,同質化產品較多。”成都某藥店店長介紹。以其100平米的藥店為例,店內有兩個專柜專門擺放各類保健品,保健品能占到總銷售的20%左右。保健品貌似品類豐富,但大多集中于補鈣、美容、魚油等功能性產品,產品重復現象嚴重,店員主要推薦的也是利潤較大或者廠家關系較好的兩三個品牌,其它產品屬于自然銷售。
保健品同質化,還體現在生產環節上:一是走禮品路線的禮盒裝保健品太多,二是打國際化概念的瓶裝營養補充劑太濫。同質化現象嚴重這一問題的出現,主要集中在采購環節上。上述店長表示,由于企業多元化走的較晚,負責采購保健品的采購員通常是由原先的藥品采購員轉崗而來,且從源頭上與管理層的重視程度較低有著密切關系。
目前,保健品實體經營渠道主要有三類:藥店、商超以及以綠A為代表的保健品品牌專營店。近兩年來,商超的保健品經營熱情更是高漲,以廣百集團為例,欲將保健品從百貨中獨立出來,預計5月份開業的廣百?尚宜國際保健精品城選址落戶在廣州農林下路省老干部活動中心商場,目前已有華潤堂、福生堂、廣藥集團漢方公司等知名品牌率先進駐,30多家保健品企業簽約。有業內人士表示,百盛集團、大連友誼集團也欲在保健品領域中有所動作。
保健品是一個特殊行業,雖然在傳統渠道中,具有專業優勢以及起步較早的藥店是消費者的首選購物渠道,但與傳統藥品不同,保健品的消費屬于“附帶式消費”,強制性需求沒有那么強,品牌廠家更愿意選擇客流量較大的快消領域商超渠道,該渠道也大有后來居上之勢。藥店經營保健品必須要減少同質產品,改變以往陳列看似豐滿,實則產品線單一的問題。特別是在目前多渠道的競爭下,藥店需要更加專業,以避開與商超、專營店的爭奪。
品類革新
企業正改變往常以保健企業專柜進行產品展示的方式,現在按照功能對品類進行產品逐個梳理,并以組柜形式陳列。如保健飲品,在可口可樂等飲品不允許在店內銷售后,采購人員找到了紅牛、東虹特飲、日加滿、力克多維飲料等藍帽飲品。目前,保健飲品采購系統已囊括了保健酒類、解酒類、減肥類、調節胃腸功能類、改善貧血類、口腔護理類、無糖食品類、中藥花茶等十大品類。
關于保健食品的功能分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將進行重新定義,在《保健食品功能范圍調整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中可以看到,現有27項保健功能進行調整后將取消5項,合并6項(成為兩個功能保存),最終剩下18項。
擬取消的功能4項,包括:改善生長發育;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改善皮膚水份;改善皮膚油份;輔助降血壓。
剩下的18項保健功能包括: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改善睡眠;抗氧化;緩解體力疲勞;減肥;增加骨密度;改善營養性貧血;輔助改善記憶;清咽;提高缺氧耐受力;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促進排鉛;促進泌乳;緩解視疲勞;將通便、調節腸道菌群、促進消化、對胃粘膜損傷有輔助保護4項合并為1項——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將祛痤瘡、祛黃褐斑2項合并為1項——有助于促進面部皮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