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的百貨公司、知名度最大的全國性百貨公司、A股市值最高的百貨公司,頂著無數的光圈在入駐湛江后,僅僅16個月就突然猝死,是經營水土不服、還是跨區域供應商不給力、或是其它……。盡管曾經引起無數爭議,但在王府井倒閉后,這一切似乎悄然消失,外界無從得知里面發生的是是非非,難道這一切就真的這樣隨風而逝,而不被外界知曉。那些虧損的商戶曾經試圖以跳樓來爭取自己僅存的一點希望,那些在王府井倒閉前特地趕來拍照的圍觀群眾,那些一幕幕的印記真的就這么消失得無影無蹤嗎?
懷著好奇,走近這座海濱城市,來探訪這里曾經、現在發生的事……
湛江是一座海濱城市,這里有藍天、陽光、沙灘、軍艦……,初一看,是個度假不錯的地方。城市里有許多人悠閑的在小樹下納涼,還有不少人聚集在一起打牌消遣時光。一到傍晚,則海邊上擠滿了人群,游泳、戲水,還有人躺在沙灘暢談人生。但這樣的一座休閑之城,商業卻并不那么喜人,COSTCO、王府井等等相繼退出,這么休閑的人群都不懂得消費享受人生嗎?
湛江的商業體蠻多的,每個區域都有多家商場,盡管每家商場看起來似乎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亮點。但更令人稱奇的是當地的吸客主力居然是醫院,不到湛江不知道醫院可以這么多,可以用遍地來形容。據說湛江的各類醫療機構有3000多家。在湛江市區,幾乎每個轉角都有一家大型醫院矗立,生意異常興旺,人來人往。問湛江本地人,他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并不覺得有什么怪異的。湛江有多家醫院進入全國百強,湛江醫療模式甚至引發全國關注,成為各地學習的榜樣,號稱湛江模式。作為一個醫院人氣比商場還旺的地區,這個地方總讓人感覺充滿了詭異。
于是我查看了下當地醫療數據,2014年湛江全市醫療機構總診療達3146.5萬人次,其中醫院852.7萬人次。作為一個724萬人口的城市,平均每人每年看病4次,到大型醫院1次以上。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量占比較小,湛江市縣級(含縣級市)醫院診療人次352萬人次,農民身體可能相對健康,也可能看不起病吧。為此我又查看了當地醫療的人均消費情況,醫院門診病人次均費用202.6元,漲幅為12.3%(上一年為8%);住院病人次均費用為7330.4元,漲幅6.7%(上一年為8.2%)。如果假設湛江人的醫療消費情況是1次住院+3次門診的話,那么等于7330.4+(202.6*3)=7938.2元。那么7938.2元是多還是不多呢?我們來看下湛江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17.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14年為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1.1元。人均醫療費用分別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24%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我們可以非常明顯感覺到,農村居民根本無力承擔醫療支出,如果70%的收入都用做醫療,那么一年剩下3000多塊,什么也做不了了。考慮到農村居民有429萬,但診療人數只有352萬人次,農村居民用于醫療消費的次數不到1次\年,因此可以斷定湛江農民基本屬于看不起病、不敢看病的情況,日常消費能力及其弱,還在為滿足基本生存需求而掙扎。295萬城鎮居民看病次數則對應上升為年均醫療消費10次,花費很可能占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一線。
湛江人均醫療費用過高已經嚴重限制了當地居民的消費能力,人們連基本生命保障都很難維持,更不用說大膽消費了。湛江醫療費用是否存在下降的可能性呢?每年差不多兩位數的遞增速度,很難想象會突然逆轉。
湛江2015年人均GDP約為33000元,什么概念呢?約為深圳的五分之一,福建最窮的縣城松溪縣人均GDP為36000元。廣東省是個兩極分化嚴重的省份,粵西地區經濟極度落后,但消費卻不低,以至于當地居民基本沒什么消費能力。當地消費主力還集中在一些類似小商品市場這樣的場所,城鎮居民仍舊以穿著以純、森馬這類服飾為榮。雖然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對于穿著并不重視,吃喝才是生活的重點。很多人說湛江人熱衷于餐飲消費,其實是熱衷于廉價餐飲消費,客單稍高的話,當地人基本消費不起,或者說很少人消費。
湛江地區零售業銷售較好的是國貿、鷹展、城市廣場等,國貿、鷹展類似于很多地區的步行街檔次,就是賣佐丹奴、森馬、安踏之類的,俗稱接地氣,冷氣開放的商場對攻炎炎夏日下的步行街還是有相當優勢的。城市廣場就是升級到GXG、卡賓這一線,算當地有錢人的消費場所。與之相對應的是鼎盛廣場,一家靠裝補高調入市的購物中心,主要引入外埠品牌來與本地商家對攻,擁有湛江唯一一塊IMAX巨幕,調信略高于城市廣場,但由于商品售價較高,一些商戶銷售并不理想。顯示湛江消費能力有很大的鉗制。
以影城為例,票房最高的星美IMAX影城一個月的票房也就百來萬,其余影城票房基本就是幾十萬的樣子,在全國影城票房大爆發的背景下,湛江還有很多年輕人從未進過電影院,幾十塊一張的電影票還是比較昂貴的。
王府井在進入湛江市場時,覺得湛江市場潛力很大,但是如此低位的數據,如何能夠引得王府井下重手出擊呢?這也是我們比較好奇的地方。
原湛江王府井百貨總經理李建曾說,湛江王府井百貨的定位是流行時尚百貨,在品牌準入、商品結構、營銷方式上和傳統的百貨都有所不同。湛江王府井百貨針對湛江零售市場特征,經過對湛江市消費能力和習慣的考察與研究,結合王府井百貨的市場定位,將力求打造領航潮流的百貨公司。
那么王府井當時到底針對湛江零售市場的哪個特征,經過什么樣的考察和研究來定調的呢?
2012年湛江所有的經濟數據都不足以支撐王府井的段位,王府井為何硬要進入這么個四線城市?
2012年12月12日,湛江王府井隆重開業,王府井高層悉數到場為管理團隊吶喊助威。邀請當地駐軍和屬地領導前來參加開業儀式,南海艦隊軍樂隊為開業儀式奏響雄壯的軍樂,武警部隊現場升起五星紅旗。開業儀式上,王府井集團領導叮囑湛江店人員,一定要主動做好擁軍工作,加強與駐地部隊的聯系,主動為子弟兵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湛江不僅僅是個休閑的城市,更是軍事重地,大量的駐軍及駐軍親友團在這里是消費的一大主力。做好擁軍工作,加強與駐地部隊的聯系,主動為子弟兵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無疑是一塊很大的蛋糕。軍隊的消費又不納入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當中,我們可以發現湛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但軍隊消費數據卻并未公開,王府井是否就是看中這點呢?這或許就是王府井所謂的在品牌準入、商品結構、營銷方式上和傳統的百貨都有所不同。
王府井當年的特點是賣卡能力強,特別針對一些單位,做得有聲有色。據說深受廣大黃牛歡迎,一張1000元的購物卡,幾百元就可以拿到,不由得感嘆預售卡生意之好做。王府井在其發展過程中確實切中了時代的脈搏,一些單位對其發展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可惜,王府井的賣卡優勢在湛江沒能延續下來,一股反腐風暴在那時轟然拉開,全國高端消費場所都迎來陣陣寒意,許多單位也開始不敢消費。我們可以想象,定位高端的王府井那時應當是相當難堪的,原本定位的核心客群突然消失,落差之巨大是王府井當初沙盤沒有推演到的。隨后湛江鋼鐵項目幾乎被斃,石化企業舉步維艱,大客戶群幾乎沒有挖掘的空間。而湛江本身又沒有工業基礎,以往的小家電早已被市場淘汰得差不多了,零星的幾家小廠始終成不了氣候,湛江內生動力幾乎枯竭。可以想象那時候的王府井業績應該一蹶不振。
隨后的王府井面臨的是湛江店定位的完全失敗,內心的掙扎應該相當的糾結。是承認失敗直接出局還是放下身價重新定位為本地客群,兩條路擺在王府井面前。讓一家百貨巨頭承認自己失敗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問題,且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宣布自己失敗嗎?面子、里子,如何玩轉?我們可以想象王府井當時決策層的情景。
724萬的人口,核心的地理位置,加上王府井的招牌,還是可以繼續玩的,不至于立刻關店。但重新定位為本地客群即意味著客單下降,走上薄利多銷的路線,相對應的是承租能力要會下滑。經歷了連續虧損,又要開始新一輪商場調整,王府井能否獨自完全承受這種陣痛呢?此時的王府井唯一能夠做的應該是求助于甲方,甲方提供適當的租金減免政策,只要熬過去初期的陣痛,等待市場慢慢成熟,后面還是有得玩的。當時有傳聞稱甲方加租逼走王府井,我想這應該是有出入的。以甲方的能力應該很難再找到比王府井更大牌的商家。但王府井當時提出租金扶持政策應該也是很難獲得甲方通過。王府井入駐第一年應該就享受著甲方提供的優惠政策,第二年又要變更合同,再次享受優惠政策,在心理層面、利益層面甲方都很難接受。湛江作為王府井華南連鎖破冰的首戰,具有一定戰略意義,甲方的判斷應該是不會輕易撤店。只是沒有料到王府井已經撐不下去,只是還在垂死掙扎。
王府井在核心客群盡失,想要重新調整定位又無法得到甲方支持,成本平衡無望后,唯一能做的就是倒閉。只是當時外界都無法猜測到王府井的絕望程度,最終造成了王府井在湛江僅存16個月的悲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