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IP+商業模式,是一個新概念。尤其在購物中心經營或營銷實務中。在英語世界,提到IP,人們首先想到的只能是“IP地址”。我們也熟知互聯網的“IP地址”,只有特別指出,對方才能明白你說的是時下的一種商業手段或者營銷概念,說是一種噱頭也未嘗過分。
IP,在沒有商業化之前,英文里大概可以叫做 “知識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或者是指一個漢語稱為“心智創造”(creations of the mind)的英文法律術語。
可是,這樣一個連外國人都不用的簡寫概念最近卻在中國火燒火燎,影視圈、購物中心,IP+商業模式,炙手可熱,大有燎原之勢。有人說,這一熱詞要不了多久便會被人唾棄,就像“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一樣,而且將會有無數熱錢被忽悠得栽在這個熱詞上。
風靡一時的購物中心IP+商業模式,出現新的同質化,缺乏創新的狀況,這是國人和國內企業習慣山寨、模仿的作風使然。在一個城市內,競爭的惡性加劇后,又只能變成燒錢的游戲。
投資燒錢“買流量”,甚至幾十萬、上百萬買幾天的銷售增長,當期值當不值當?長此以往下去財務小姐阿姨們的財務分析還有木有法去做了?
阿彌托福。。。。
08-31
0374CHG- 該帖于 2016/8/31 15:3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