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聯商網在業界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并組織相關討論、風云會議題、開設同名微信公眾號和更新APP等。
10月13日,馬云在杭州提出“五新一平”,其中“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物流融合發展的零售新形態;同日,聯商網在上海舉行的2016聯商風云會發布“擁抱新零售”宣言并成立新零售顧問團,強調線上線下融合與尊重。
至此,作為中國實體零售第一門戶和未來新零售服務商的聯商網,其新零售主張與馬云先生遙相呼應。有偶然,有必然。
為此,聯商網特別策劃“新零售十三邀”,邀請國內目前最具新零售基礎、前瞻的企業CEO代表,談他們的新零售認
識、企業實踐、未來計劃,以最簡潔、快速的方式拼出一副中國新零售藍圖和樣本,共同致力于推動行業的進步。
以下是金鷹商貿CEO蘇凱的看法:
中國零售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行業,歷史悠久,未來也很長遠。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和原來的零售有什么區別?現在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只是一個概念,呼吁和建議大家用全新的思路來創新。
怎么認識新零售?我覺得應該從兩個層面來說:
第一、目前提出的新零售是出于一種思考。考慮公司的情況,結合對零售行業的建議,結合對大家的建議。它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簡單定義,而是一種觀點和一種說法。
第二、是對零售下一步發展趨勢的判斷。
從我們角度來看未來零售發展的話,還是要不忘初心。堅守零售本質,怎樣提高流通效率,怎么樣提升服務水平,這個永遠都不會變。只是在不同時代,根據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變化,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來呈現和表達。
第二個是未來發展有兩個明顯趨勢:
1、未來零售的定位會更加精準。原先中國零售相對缺乏清晰定位,多是大而全,或者就是一陣風,流行什么搞什么,不行再換一批,今年它火起來了就追捧它,明年不行了再換另外一批。
導致在一個商圈里面,品牌都差不多,組合也類似,把招牌摘掉你也不知道逛哪家公司。但是我認為未來這樣就不行了,沒有競爭力的零售商會死掉。活下來的運營商定位客層要非常清楚,這樣才能產生高粘度。要在有限的面積和資源上,更有效地組合目標客群,產生1+1>2的效果,來獲取競爭力。
2、跨界融合會變得越來越多,維度更寬。商場原來的業務大多是以品類為主軸來驅動的。品類劃分之后,每個品類只想著自己品類的事兒,感覺其他品類的東西做了也白做,也不去想。這樣的模式阻礙了及時調整公司資源匹配消費變化的快速反應力。
接下來零售管理會更多的以客層為驅動,比如說男裝樓層會變成男性樓層,女裝區會變成女性區。客人的衣食住行需求也需要更好的混搭和融合,從而產生好的購物體驗和聚集效應。這兩個趨勢是我認為下一步比較明確的會反應出來。
我們金鷹門店除了百貨以外,還有新的全生活中心。全生活中心定位更清晰,主要定位城市中產階級和中產家庭的消費。從超市到百貨、零售、餐飲、影院娛樂、甚至寵物服務都有,滿足大家衣食住行各種需求。我們要更精確的定位及更好的服務,來滿足目標客群多元化需求。
創新從來都不是標新立異,也不是嘩眾取寵。我們非常理性地洞察零售業發展和客人需求的變化,結合自身特點,來不斷擴大有效嘗試,淘汰無效嘗試,平衡創新的有效性和代價。
現在有些商業誤區在于,看到很熱的東西就去盲目跟風。今天說VR,馬上去弄500平方做VR,但是你做VR,你的業務模式是什么?你的產出是什么,你滿足了客人哪些需求?如果只是讓大家覺得你做新東西,我覺得這不是商業的本質,也不是經營者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它只是一種新鮮感的創造,要適可而止。
有些問題是行業的問題。比如說性價比,品牌的迭代,行業問題需要全行業共同推動和解決。
我們自己要在精準定位、跨界混搭方面去改善。這樣的話,客人的購物體驗會更好。線下體驗,什么叫體驗?客人來這里的體驗是什么?我認為是更有效的買到他想要的東西,更方便地找到多元化的服務,是好的體驗的根本。
比如100個品牌里面,只有20個屬于你的,另外80個不知道誰買的。這個定位不精準,它是一種不好的體驗。
100個品牌里面,除了買衣服,還可以喝到你喜歡的咖啡,還能讓小朋友去上個早教,順便再買些自家人喜歡的菜,甚至想把衣服送來給信賴的機構洗,這都是需求。如果說,我們能把它設計的更好的話,它其實是一種lifestyle的全方位服務。
對于精準客群定位,生活方式的一種設計和服務品質的把關,我認為這是金鷹的價值。
這種服務,既要精準,也要有效率。同樣大家都能提供這種服務,我的服務品質會不會更好?小到洗手間衛生,大到服務項目的交付,我的服務品質能不能保證?這是我們天天更關注的,我更認為這是我們的立命之本。
- 該帖于 2016/10/19 22:5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