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逍遙子,去年912億,今年的目標到底是什么”?我總是回答,天機不可泄露,天機也沒法泄露,這個數字絕對不是一個人能定出來的,絕對不是一個團隊能定出來的,今天的雙11之所以能走向千億規模,是整個生態的力量。
-今年雙11四大創新:全面打通海內外,實現全球新零售一體化;消費購物進入全娛樂時代;在技術上大踏步走向以大數據為驅動的個性化;全渠道戰略的又一次提升。
-阿里要幫助中國的企業走出去,到香港、臺灣試水,是實現EWTP暢想的一部分。
-傳統的電子商務會消失嗎?原來只是把線上線下分開的電子商務一定會消失,但是新的電子商務一定會出現,整個商業都變成互聯網化運營的陣地,這是新零售的未來。
-新零售實現的最終標志,應該是真正實現大范圍的柔性化生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C2B。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
10月20日,2016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在香港啟德碼頭正式啟航,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演講中表示,進入第8年的雙11,已遠不止于一次購物狂歡,而是開啟一個新零售時代。他同時在香港接受了海內外多家媒體的采訪。《天下網商》從張勇的演講和采訪中,整理出關于今年雙11玩法,以及電子商務下一步的干貨。
在與現場商家和媒體的溝通中,張勇非常放松。他講到自己的雙11體驗,說每到零點的時間,他肯定是和技術核心團隊在一起,像去年的14萬筆每秒在那一剎那蹦極似的蹦上去,這段時間都要全力以赴地工作,去指揮。而作為一個消費者,到半夜三點左右,會發覺很多他想買的東西被人家買走了。有一年他搶到一副耳機,就非常高興。
他還和記者們第一次分享2011年雙11的“午夜驚魂”。零點以后,支付、系統沒有問題,但庫存系統出了問題,比如一個商家賣衣服的,有大中小三個號,有10個顏色,庫存因為系統不穩定被打亂了。那一年半夜緊急搶修,張勇徹夜未眠,非常幸運的是天亮之前恢復了。“在這之前我們一直很強調支付寶的安全性,強調支付穩定,但是我們從那時候才認識到,貨和錢一樣重要。庫存的準確性,其實是商家的生命線。”
張勇還說,今天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未來就來自于創新。一味靠模仿、一味靠抄襲,是不可能有核心競爭力的。
今年雙11四大創新
第一,今年的雙11仍然繼續高舉全球化的大旗。全球化是我們今年雙11準備過程中的第一個特色。當我們去年的全球化,著力打造的是希望能夠把全球的商家,通過網上的通路,觸達中國數億的消費者。今年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了一步,我們希望不僅幫助商家進到中國,同時也可以幫助商家在非常高效的同一平臺運作的情況下,能夠進到新的市場。所以今年我們特別啟動了“買全球,賣全球”的項目。
大家都知道,在前不久的G20峰會上,馬云提出EWTP倡議,得到了所有參與者的支持。今年的雙11就是我們走向EWTP的第一步。最終EWTP的夢想就是希望建立一個全球買、全球賣、高效率、全透明、無障礙的全球電子商務平臺。今年我們通過雙11把一些商家介紹給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消費者,下一步我們把他們介紹給東南亞的消費者,介紹給全球的消費者,這是今年雙11非常重要的一步嘗試,也是走向一個全球真正的自由貿易平臺的起點。
第二,雙11走到今天已經遠遠超過購物,甚至消費的概念,雙11有很多狂歡的元素。今年雙11加入了大量的娛樂元素,大量的商家和消費者的互動,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包括利用新技術完成這樣一種新的娛樂體驗。去年我們第一次在雙11前夜舉辦了一個雙11的晚會,這個晚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今年我們會繼續舉辦這個晚會,這個晚會請的大腕,晚會的節目還處于高度保密階段,但是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今年雙11節目的豐富程度又遠勝去年,敬請期待。
從今天開始到11月10號,我們在整個平臺上組織了非常豐富多彩的、各種各樣的,以消費為內核,以互動為方式的活動。我們使用了直播、VR等新的技術,我們都希望在雙11的大舞臺上跟大家第一時間分享。我們認為,不管多少交易額,不管多少規模,它都是我們所有娛樂化、互動性最終的成果。
第三,今年雙11在技術上進一步大踏步地走向以大數據驅動的個性化的一年。我們希望每一個消費者,數以億計的消費者,乃至今天越來越多的全球的消費者,能夠在這一天,每個人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雙11。這時候大數據、云計算在這背后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今年我們的雙11會高度個性化,所有的消費者根據你的偏好,根據你的行為,根據你的人群屬性,都會看到屬于自己可能感興趣的特色的商品、特色的會場、特色的推薦。
第四,今年的雙11也是我們這幾年一直踐行全渠道戰略的又一次提升。。我們今天已經大規模地完成了跟商家商品的打通,在一個系統整合的基礎上,線上線下完全可以用一盤貨來服務消費者,線下門店的庫存、線下經銷商的庫存都可以通過雙11,能夠在網上銷售給消費者。在商品通、服務通、會員通的基礎上,今年雙11完成了近10萬家數字化門店的推廣。我們希望消費者無論在網上,還是走在大街上,在購物中心里面,能夠有一個立體化的雙11,能夠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無障礙,一體化的體驗。
賣全球,為何選擇香港臺灣試水?
全球化是阿里的長期戰略.去年雙11消費者可以買遍全球,今年雙11開始嘗試賣全球。當然我們只跨出了第一步,先到香港、臺灣試水。這是我們實現EWTP暢想的一部分,也是我們跨入全球化的第一步,最后一定會實現全球的貿易的平臺。這個過程中,阿里必須立足于中國,阿里的中國元素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優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中國有大量的優質商品,大量的成熟制造業企業,他們都希望能夠走出國門,希望能夠進入到其它的市場。
另外一方面,阿里最大的優勢是平臺優勢,阿里在中國做業務和在全球做業務是一樣,永遠就是要幫助別人成功,而不是自己去賣貨,我想這是最大的區別。這個世界上不缺一個會賣貨的人,但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幫所有有好的產品、有好的創意,或者有好的營銷的人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我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仍然會堅持這樣的平臺化理念。所以這次我們首先邀請了一部分商家,幫他們賣到香港、臺灣去。
香港素來被稱為購物天堂,但是香港也會有一些不方便的東西,比如說香港因為面積的問題,因為地價的問題,其實沒有多少大型的賣場、超市,特別是在市區。所以買奢侈品、買時尚的很多品牌在香港非常方便,但是很多生活必需品、很多的日常用品其實需要多樣化的管道,這是我們對這個市場粗淺的理解。
我們今年進入香港,特地邀請了一些賣場類型的品牌商家,像Costco這樣的商家,跟我們香港試水,它本來在香港也沒有地面的店。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也不斷地學習和體會,怎樣去服務好香港的消費者,包括在支付方式上,怎樣用本地最便利的方式去支付。比如說支付寶和八達通卡已經完全打通,包括怎樣跟末端的代收服務店、零售小店、7-11合作。香港很有特點,你很難想象送貨到居民家里面,所以整個的遞送方面、提貨點是非常重要的安排。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
當然,香港、臺灣只是一個試水,我們也在進行全球化的布局。我們今年上半年投資了東南亞的電商平臺,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阿里巴巴長期的目標是希望能夠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我們選擇的方法是幫助中國的企業走出去,幫助當地的企業利用好互聯網,幫助他們成功。
去年912億,今年目標是什么?
大家知道去年雙11,我們連續第七年創造新的記錄,交易額達到912億,同時開場的時候創造另外一個新的世界紀錄,每秒鐘訂單生成14萬筆,每秒鐘完成支付8萬筆,遠遠超過世界上其它平臺,超過同業所創造的其它節日。今年我相信這個數字又會走向一個新的高峰,這個背后,真的是對我們所有的商業基礎設施,無論是對電子商務、物流、支付還是云計算,各個方面都是大的考驗。
對今年的雙11來講,大家都很關心,今年的雙11目標是什么,很多人都在問我,“逍遙子,去年912億,今年的目標到底是什么”?我總是像前面7年一樣彬彬有禮地回答大家,數字是天機不可泄露,換句話說,天機也沒法泄露,因為這個數字絕對不是一個人能夠定出來的,這個數字絕對不是一個團隊能定出來的,今天的雙11之所以能走向千億的規模,這是因為我們整個生態的力量。
我們動用這么多社會資源做雙11,絕不僅僅是為了今天的雙11,今天所做的是在為我們的明天秣馬厲兵。2011年,淘寶天貓雙11的成交額是52億人民幣。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日常每天的交易規模已經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我們曾經說雙11帶來的峰值,就是以后幾年會發生的日常的規模,這句預言已經變成現實。今年的雙11峰值一定會在若干年以后成為這個社會的常量,成為整個社會商業完全擁抱互聯網以后的一個常量。這背后反映的是整個社會深刻的變遷。
曾幾何時,物流還是非常大的難題,商家的發貨還是非常大的難題,到今天我們的商家可以在短短16小時內能夠發上億的包裹,我們的消費者在短短兩三天能夠收到超過上億的包裹,這是社會巨大的進步。今天我們只不過共同來創造一個場景,能夠讓我們的商家、消費者通過我們共同的大演練走向未來。
電子商務會消失嗎?
下一步發生的事情,一定是隨著渠道的變革、銷售的變革,一定會發生整個物流體系的變革,特別是供應鏈體系的變革,最終會走向真正的以大數據驅動的產品設計、產品制造。所以多年以前阿里巴巴提出的電子商務不是C2C、不是B2B,是C2B。無論什么提法,我們整個社會正在逐步走向以大數據驅動,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消費者的洞察來驅動,以柔性的供應鏈和柔性的制造為解決手段,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C2B。在這樣的變化當中,所有的線下的物理的設施、線下的渠道、線下的門店、線下的服務能力和線上最近幾年建立的設施和服務能力都會整合。
這就是為什么最近阿里巴巴和馬云在其它場合提得比較多的,傳統的電子商務會消失。傳統的電子商務真正會消失嗎?要看怎么理解,原來只是把線上線下分開的電子商務一定會消失,但是新的電子商務一定會出現,而這個時候整個商業都變成了電子商務,整個商業都變成了互聯網化運營的陣地,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我們成為新零售的未來。
我想在未來的很長時間,電商平臺仍然有巨大的機會,因為今天3萬億(注:阿里電商年交易額在今年3月已經超過3萬億)僅僅是一個起點,中國整個商業的改造,對30萬億的全面改造和升級乃至發展,中國的零售市場絕對不會在30萬億就停止,它一定會發展,這個餅還會越來越大。
今天阿里已經完全從一個原來的銷售平臺走向一個幫助商家建設品牌、幫助商家進行用戶生命周期的管理,去獲得新用戶,去維護老用戶,去喚起沉睡用戶的平臺。我們希望給商家帶來的價值和商家在這個平臺上能夠獲取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能夠發生的即時銷售。它對整個商家的生意,無論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如果運作得當,都能夠產生巨大的正面影響。
互聯網電子商務對整個商業的影響,從銷售走向營銷,今天正在從營銷走向一個嶄新的渠道變革。今天所有的商家,原來在非互聯網時代所構建的渠道體系,因為互聯網可以升級得更加高效、更加透明、更加實時、數據共享,所有的品牌商、所有的零售商能夠通過這樣的一種渠道變革,讓我們的渠道,讓我們整個通路,不僅是線上的電子通路,同時包括線下的通路,能夠產生巨大的化學反應,能夠讓整個渠道的運作都數字化、都基于大數據。
今年的雙11正好是我們大步踏向這樣的從銷售到營銷,進而到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渠道管理,到供應鏈的變革、物流的變革,乃至最終走向設計的變革、柔性生產的變革。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我們在今年旗幟鮮明地提出新零售這樣一個主張,我們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跟所有的商家一起,全面地融合線上和線下,融合各自基礎設施的優點,能夠為我們共同的客戶——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滿足他們更好的訴求。
怎么理解新零售?
新零售是非常重要的對未來的判斷,和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我們認為所有的零售行業,無論是品牌商還是零售商,都面臨著重大的全面擁抱互聯網、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思想升級商業模式的機會和挑戰。你主動愿意做也好,被動接受也好,這一定是會發生的。這是我們的判斷,和我們對未來方向的暢想。
阿里在過去幾年一直致力于打造這樣一種新零售的基礎設施,或者說現代商業基礎設施。這里邊,我們認為信息平臺、資金平臺、支付平臺和物流平臺,包括支撐整個企業運行的原來的IT平臺變成DT(數據技術)的支撐,這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一個特征是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和全面打通,這也是我們可以看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也是這次雙11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同時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認為新零售第一個影響到的一定是銷售方式。過去幾年影響到的是營銷的方式、做廣告的方式,現在正在產生影響的,正在發生變化的是整個渠道建設的方式。伴隨這樣一個方式的改變,供應鏈的組織方式、物流的組織方式都在不自覺地發生大量變化。而明天很快會到來的是生產的組織方式,設計的組織方式都會發生變化。所以最終互聯網對商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會只是把互聯網多了一個銷售渠道來考慮。原來如果從零售視角來看電子商務,可能就是一個銷售渠道,今天我們站在新零售的角度來講,應該是全面地用好整個互聯網的技術和思想,來全面地改造原來從銷售端一直到供給的源頭。
新零售實現的最終標志應該是真正實現大范圍的柔性化生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C2B,做到個性化需求和柔性化生產。當然個性化需求,不代表個體需求,你能夠把中國13億人中的13萬人共同的需求組織在一起,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想這是一個必然的方向,這也是我們共同要努力的。
(來源:天下網商 文/陸文斌 范越)
- 該帖于 2016/10/21 10:2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