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又要來臨了,本文并非關于雙11各路電商的打法策略的預言帖,也非借機再度為實體商業吶喊申訴帖,更不是對今年雙11阿里可能達到的神仙數字的臆測。只想從社會、文化、消費、經濟層面討論一下雙11的正向價值。僅此而已。
從商業化、全球化的節日層面來講,全球商業從業者(當然包括實體店商在內),都應當感謝電商,感謝阿里創造了這個偉大的節日。正是阿里的強勢推動包裝,全球/全年又多了一個深入人心,僅以消費為目的的狂歡節。而且可以預見,這是中國以純市場化的手段向全球輸出的最具影響力的節日,其影響力從長遠來看蓋過“黑色星期五”是指日可待的。
更有意思的是,從2015年起,雙11不僅可以大肆的買東西,還可以看到阿里拿真金白銀舉辦的盛大到堪比“春晚”的大型綜藝:雙11晚會;你即便不掏腰包,也可以順道免費欣賞一場“全民及全明星”陣容的視聽娛樂盛宴。真心希望阿里的雙11晚會越辦越好,并如春晚一般持續下去。
雙11毫無疑問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最有效,最實在,也很成功的舉措:不用額外掏納稅人的一分錢用于宣傳造勢,不用政府出臺任何文件,沒有任何文化宗教的裹挾,全民、全商激情參與,喜聞樂道,把雙11說成是世界商業史上最偉大的創舉也毫不為過。
全民、全行業參與,政府樂見;消費者、商家、物流、政府、經濟、文化娛樂業雨露均沾,從宏觀的視角來看,堪稱完美。至于其中的雜質、后遺癥,這是此等規模的營銷活動不可避免的。我們不可因噎廢食,吹毛求疵對其“伴生性”副作用進行夸大性的攻擊及指責,包括對非理性消費帶來的浪費;有經濟學常識的人會明白,創造就業及推動經濟繁榮的恰恰是節約的反面:浪費及奢侈。
雙11走到今天,也不是任何機構、力量所能左右,阻止的,可能連阿里都不行。
雙11的存在,已經超過合理的程度,而是非常棒!
或許從3年前起,雙11就不再是電商的獨角戲了,實體商業早就由“吐口水、怨恨、眼紅”到主動參與,共推這一年度消費盛典,共享由阿里撩撥起來的全民消費激情帶來的邊際效益:實體商業在此過程中實際上扮演了“智豬游戲”中的小豬角色,總之還是有的吃,并且比平時吃的好就是了。
無論今年雙11,阿里爆出何種的驚人數字,我們都不必再為實體商業過于揪心,更不必杞人憂天的妄言“電商要取代店商”。
中國已步入4G時代第2年,智能手機普及風口已過,“移動互聯”的紅利已消化殆盡的今天,電商平臺單一線上銷售突飛猛進的窗口期也逐步在關閉。
電商對于實體商業的“降維打擊”的恫嚇正在或已經過去。
中國商業實踐現狀及未來:
1、電商和店商的界限日趨模糊。
線上電商平臺正在迫切的落地做實,連鎖實體商業沒有線上電商通路的日漸稀少。VIVO、OPPO的成功,告訴雷老板商業成功法則不唯電商一門,觸手可及的實體渠道價值依然值得深耕并深情投入,所以有了小米之家的1000店愿景及實踐,據說小米之家的業績表現雷老板很滿意。
當當網的“千店計劃”據說也開始落地生根了京東聯合永輝之后,又攜手沃爾瑪;沃爾瑪則上線京東;京東到家配合300-500平方米的永輝優選店網狀拓展,或許可以講出更動人的資本、商業、生活故事…“落地著陸”的潮流正在電商界蔓延。萬達金控旗下的“飛凡”瘋狂燒錢,正在助推實體商業集體向上,飛凡的燒錢舉措肯定不是商業界慈善布施,其目標是服務于萬達集團構建“實體阿里帝國”勃勃野心,而不止于萬達金融。
2、 電商平臺已經過了燒錢買流量,拼低價以培養線上消費習慣的階段,價格已不再電商的唯一武器,低價也不再是消費者網購的絕對理由。我就在身邊體驗了“順電”價格低于貓狗。
3、單一平臺線上銷售超高增率不可持續,電商正在迎來少年維特的煩惱,增速放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實體商業與電商正在走向深度融合及新平衡。
顯然,商業實踐的與時俱進,實體商業在面對“雙11”時的心情其實已經簡單很多了,就是順勢跟進,一起賺錢,賺人氣,賺口碑,線上線下互聯、互動共同做大節日蛋糕。
唯一有個擔心,今年雙11的數據,阿里怎么繼續突破?
我倒是有個建議,2016年的雙11,我們可否忘記數據,忘記低價,更多的關注創新,關注娛樂,關注顧客體驗,讓雙11成為一個全民輕松HAPPY的節日。
如果有一天政府把雙11確定為法定的全民消費節,并放假一天,那么就是中國市場化進程的里程碑式的勝利
所以,接下來,我們放輕松些,一起迎接并享受“快樂雙11”,線上線下一起歡騰,花自己的 錢,給自己或給自己的老婆或給別人的老婆買點樂子吧。
所以,今年雙11,作為一個商業地產人除了引導管理的購物中心里面的商家順道搞點優惠之外,我們準備真心關心一下日趨眾多的男女光棍們兒,給他們一個發聲的機會,讓他們再買買買,吃吃喝喝之余,感性性感的玩一下,哪怕他們孤獨寂寞冷仍然會被雙11的刷卡,轉賬,尖叫聲所淹沒……
因為,我堅信實體商業為人類社交歡愉而生,為一群人的聚合溫暖而生!
(謝尚偉2016年10月30日于華潤24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