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雙十一的思考
摘要: “很多年后我們回過頭看,一定會看到今年的雙11是新零售的起點。”阿里張勇如是說。
這個雙十一都發生了什么?
? 天貓全網銷售1207億;
? 對比去年增速32%,增速放緩;
?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
從第一個數據我們看到電商仍然迅猛,尤其無線終端甚至產生了82%的銷售,這給我們的啟發是價格和便利。
從第二個數據發現電商的增長的勢頭開始放緩,線上的市場紅利進入瓶頸。實體零食近幾年迎來這個拐點,可見電商也將會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形勢,進入淘汰調整期。到目前為止電商、實體都進入了這個階段。
第三個消息則是對這個階段到來,對電商和實體的整個零食行業調整的指導。
而未來,不屬于電商,也不屬于實體,而是兩者的整合。國務院的指導文件說明了這一點,阿里巴巴也開始向線下實體發力,這個趨勢已經成為必然。
我們可以討論一個話題:在未來,究竟是電商還是實體主導完成這個轉型、推動中國零食走向成熟呢?
電商經過十幾年的積累,擁有巨大的額資金和人才優勢,在營銷渠道方面,電商也有實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然而,未來是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提升經營效率是競爭力的核心。零售技術是提升經營效率的關鍵,誰能更好的把握未來零售的經營技術,是最終才會成為王者。而就對商品和顧客的研究方面,實體有著比電商更好的經驗積累和優勢。
以此來看,實體比電商更有優勢。通過這個結論,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實體應更注重對零食技術的總結和研究,關注顧客服務、顧客體驗和商品銷售技術。
互聯網在購物方面帶來的本質變化是,打破了購物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在商品營銷宣傳方面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性。電商:顧客服務(遠距離配送等) 、商品營銷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