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因此,“豬隊友”三個字似乎成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但如今,時移世易,“豬隊友”也不再是一個負面的形容。
雙十一之前,阿里旅行將品牌升級為“飛豬(Fliggy)”,從此馬云要帶領“豬隊友”繼續在旅行領域里開疆拓土,用他的話說:“因為,新的時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屬于年輕人的變化,一切僅僅是開始。新技術革命的到來,年輕人的時代,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明天和挑戰�!�
飛豬數據顯示,目前其用戶數已過2億,超83%的用戶是85后的年輕一代,其獨立App下載量愈1億次,日均訪問用戶數達1000萬。此外,飛豬雙十一單日成交額21.7億元,成交額500萬元以上的商戶數量過百,此中,上海不夜城國旅、北京萬眾國旅當天銷售額更是超過了1億元。
“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最懂互聯網的新世代消費者;平臺上匯集的,是一批最有意愿玩轉互聯網的商戶,同時,我們擁有的,是國內最深厚的互聯網運營經驗和最強大的生態體系支撐,這就是飛豬的底氣。”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飛豬總裁李少華總結道。
的確,如今,旅行領域即便有OTA們霸凌,互聯網滲透率還遠不及50%,飛豬只要利用阿里生態的大數據基礎,一邊伺候85后小主在翻山越嶺的另一半可勁High,一邊賦能中小商戶,理順旅行服務產業鏈,進而收窄受眾、創造價值、闡述未來,跑馬圈地,5年左右,待85后中產完全崛起,它自然迎來大爆發。按照李少華的“小目標”:2020年,飛豬要服務1億人在海外度假,整個平臺的成交額要超過1萬億元。
話說,谷歌不是第一個做搜索的,Facebook不是第一個做社交的,它們的“后來居上”說明,追求做得“早”是沒用的,做得對才是王道。就像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因為,先做對,才能做好。如此,馬云也才能放心。
為85后小主扎臺型
毫無疑問,如今85后由非主流走向主流,作為互聯網的新生代,對他們來說,“你若高冷,我便無感”。因此,飛豬必須踐行零售業巨頭馬歇爾?菲爾德的“顧客總是對的”,“低”下頭來為他們扎臺型,滿足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碎片化需求,提供更多個性化的體驗。而這一切,更須飛豬借大數據原力,在85后的心中完成注冊。
好在,阿里龐大的生態體系中,飽含大眾高頻購買、支付、娛樂等諸多數據,維度廣、時效高,可以精準地描繪出用戶畫像:包括人口屬性、地域分布、媒體接觸、興趣愛好、生活形態等多個方面,還可以根據人群的喜好進行分析……如此,在母集團的支持下,飛豬再結合自身數據,統合分析,就能針對85后,造出“不一樣的煙火”。
比如最近被引爆的芬蘭“極光之旅”,按照原來的規劃,它的優先級排在“北極之旅”后面,但在實際操作中,通過大數據梳理,飛豬發現30歲左右的人群對極光更有感觸,他們的人生正處于事業的關鍵期,也開始深刻體會社會的艱辛,也有人小有成就,他們更希望看到稀有的極光,寄托自己的夢想,再激勵和發現自己,并且,他們更愿意分享和展現這樣的旅程,吸引類似人群參與其中……于是,“極光之旅”提前推出,點燃了市場,觸發了旅行的儀式感、熱議感、卷入感,預訂火爆,飛豬也因此成為馬云動物園的“吸睛神獸”。
此外,飛豬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大部分用戶一旦使用App,就很少再回到PC端,他們的消費需求、消費習慣都被移動互聯網改造,變得消費場景化、靈活化,行為碎片化、數據化。根據這樣的特征,飛豬開始強化在App上的內容運營,開設“旅行頭條”、“玩家秀”等頻道,在內容方面做深做細,不僅在旅行的痛點、槽點、熱點上做引導,更以深度(觀點)、濃度(見識)、溫度(故事)統合相關運營,順應既有認知,調動關聯認知,創建認知優勢,從而,以內容的“特洛伊木馬”,攻下新生代心中墻高濠深的圣城。
可見,有了健康的數據飼料,飛豬找到了能下金蛋的鵝,以此為基礎,識變、應變、求變,為85后營造“認同感泉涌,歸屬感尿崩,幸福感爆棚,高潮不斷”的圣地,如此,它自然能執掌戰略主動,不錯過這個新興的時代。
產業鏈新玩法的小確幸
當然,對于飛豬而言,大數據的應用,不限于籠絡85后用戶,更長于旅行產業鏈的運營,由此重置腦回路,節省成本(優化已有產業鏈),提升效能(強化產業鏈節點的效率),進而,在旅行的商業游戲中,取得發展的前提,掌握共贏的基礎,成就持久的生命力。
要知道,用戶從來不缺需求,缺的是優質的供給。但要在互聯網時代,解決85后“碎片化需求”與旅行產品“規模化供給”的矛盾,絕非易事,這需要“聚合離散化的需求”,匹配給“旅行產品制造商”,完成C2B(Consumer to Business,即消費者到企業)的產業鏈改造,若沒有大數據的技術支撐,絕不可能找到實現路徑。
同樣以“極光之旅”為例,它能實現9999元-12999元/人的超高性價比,正源于飛豬利用大數據淘出大量玩咖,集合成團,分批發往芬蘭,達成了旅行產業鏈的規模經濟。這就像采購10萬瓶農夫山泉,區別于采購1000瓶農夫山泉,單價必然相差N倍。
因為此前,僅憑線下,“極光之旅”太小眾,當地機構長期接待臨散游客,服務效能無法釋放,各種成本無法攤薄,以至相關旅費居高不下。直到飛豬以大數據聚眾85后,成就C2B的規模化旅行,才使得芬蘭落地服務的業務模式再造,流程重構,產業鏈重新有機組合,實現了效能、成本的量變到質量,行業生產力被極大釋放。所以,即便是這樣讓人跌破眼鏡的價格,極光旅行的各家服務商依然可以保持不錯的盈利。
如此,不必價格戰,燒錢換流水,只用純粹的大數據技術,就可以讓旅行產業鏈的供求各方都獲益,進而達成意大利社會學家馬基雅維利所說:“一件事,讓所有人得利,它就會成功且持久。”
北京某旅行社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小郝子,因為有大數據技術的基礎,飛豬從流量運營“進化”到用戶運營,使其獲客成本僅為20元/個,對比其他在線平臺200-300元/個,這樣的成本優勢,再加上飛豬賦能的85后用戶畫像,聚客能力,足以讓他們不必沿著舊有軌道追趕同行,而是另謀顛覆性的岔道,打造超高性價比的產品,燃爆市場,名利雙收。
這樣一來,飛豬搭臺,商戶唱戲,產業鏈新玩法的小確幸,旅行生態的鐵索連環……沒錯,還是阿里系擅長的“配方”,還是阿里系熟悉的“味道”。
其實,縱觀如今的旅行領域,小郝子還是覺得,無論線上線下,仍如著名投資人保羅?格雷厄姆所說:“一切都太老了,我們需要創立一些吞噬未來的事情�!憋@然,一個飛豬還是不夠,再多些這樣實力走腎的挑戰者,我們才能更早到達“互聯網+旅行”“流著蜜和奶”的應許之地,不是么?
——————————————
作者:小郝子 ,混混9年時光,一只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互聯網的幸福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