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攏,成形,捻轉,回繞,時而返回,暫歇,再聯結……這就是時間,這就是‘靈魂的連結’。”恰如神作電影《你的名字》里的逼格爆表的對白,任何企業的組織都會不斷變化,或返,或轉,或聚,由此追隨時間推移,應對環境變化,進而鑄就與產業上下游的“靈魂之連結”,概莫能外。
就像最近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天貓與聚劃算歸并一體,完成升級,統一平臺商家接口,協調商家在平臺上的高效經營。按照官方的說法,就是要從原來的“千手觀音”變成“一指禪”,從而解決商家多頭運營的痛點,使其能夠實現統合高效的一站式中后臺對接,同時,天貓可以橫向貫通聚劃算更多數據,為商戶提供更實時、全面的用戶研究分析,最終,更好地幫助他們完成“數字商業時代”的產品定義與品牌塑造。
沒錯,互聯網時代神奇而快速,血腥而慘烈,免不了,前有狼后有虎,中間還有一堆小老鼠,所有電商玩家都忙于擦拭奪位的刀鋒,因此即便如阿里這樣巨的頭,也沒有絕對的“護城河”。它要延續102年的企業生命,就少不了“擁抱變化”的自我覺醒,如此,不斷顛覆自我,避免被被人顛覆。
所以,當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定義“新零售”(線上、線下、物流高度相容)的未來,重塑商業零售“你的名字”,CEO張勇便開始著手,將愿景落實,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重構傳統商業中的一切要素,并且從改變自身開始——愿景為先,組織調整在后,造就新零售下的新運營,為商家提供一站式的商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由此,繼續做好“阿里搭臺,商家唱戲,生態激化,鐵索連環”的新商業平臺。
其實,這才是管理的本源——不妄想建立一個四平八穩的組織讓一切井井有條,而是樹立一個核心的業務思路、體系,讓它們帶著員工和組織構架往前走,均衡、滯緩才會導致死亡,畢竟,歷史從不回頭,只有翻到下一頁的迫不及待。
聚劃算要變什么
眾所周知,聚劃算脫胎于團購,它以低價聚銷量,短期做大影響力,幫助商家拉入新客。然而,經過幾年發展,團購已經從一種火爆的商業模式,變為一種更常態的營銷策略。即便聚劃算努力擺脫在人們心中的團購印象,但要扭轉路徑依賴的認知習慣,并不容易。
而如今的電商從“注意力經濟”向“影響力經濟”的過渡,消費者們早已不同于往日,按照普華永道、尼爾森的報告顯示:消費的主流精神發生了明顯變化,價格絕不再是網購的第一要素。
特別是隨著消費升級大潮來臨,中國正走向更精準、多元的“唯我”市場,買家的關注點開始從實用向享受轉移,其關鍵是“什么樣的東西配的上我”,并進一步轉化為“配的上我的價格區間上,選哪樣東西更合適。”對他們而言,一是強調質量,二是強調效率,三是強調體驗,期望有真實的、流淌進心靈的打動,這一切都對應于產品與品牌。
然而,聚劃算受制于過去的運營體系,難以適應新的消費趨勢。比如,聚劃算的售賣形式需要提前在倉儲上鎖定貨品,兩天預售,然后兩天做高爆發,用4天換取商家10到12天的交易量。但至今大部分商品仍然是單倉鎖貨,再發全國,如此一來,沒法與菜鳥網絡全國N倉合作,更不能像天貓超市那樣,分倉至全國50-100個城市,本地化運營,這就難以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物流時效、成本。以至于,聚劃算的舊模式,對阿里集團,缺乏規模經濟;對消費者,缺乏絕佳體驗;對平臺商家,雖能提供營銷導流、相關數據支持,但卻不是基于最優的操作形態,定義產品、提升品牌的意義有限。
之前,聚劃算在阿里內部被稱作“倚天劍”,曾幫助它在千團大戰中突出重圍,成就領域霸主地位。而如今,當阿里尋求“一切數據業務化,一切業務數據化”的突破時,這把倚天劍只需再次打磨,便可重裝上陣。
于是,按張勇上任CEO的講話,讓組織“變得簡單一點,變得敏捷一點,變得動作可以快一點”,用更少的部門解決更多的問題。如此,聚劃算與天貓的合璧順理成章。升級后的新天貓,打通運營體系,不失原有團購爆品“亮瞎消費者的視網膜”,更能將平臺商戶的品牌、產品深刻烙印在他們心中+10086。
這是“后爆款時代”阿里不得不做的改變,套用《孫子兵法》開篇名句:“管理者,司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只有平臺自我迭代,同步消費需求變化,更好地賦能商家,阿里才能與商家一起跋涉出泥沼,飛躍過滄桑。
新天貓能做什么
毫無疑問,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所有電商玩家都從爭奪增量用戶的“跑馬圈地”,變為運營存量用戶的“精耕細作”,從流量運營變成用戶運營,總之就是要“打動人心”。不過,打動人心是一件比賣貨難上百倍的事情,打動一次可以,總想成功打動,那就好比集齊龍珠、召喚神龍,與用戶簽訂信任的投名狀,這得“順應其既有認知,調動其關聯認知,創建出認知優勢”,進而占領他們的心智空間。
與之對應的,正是優秀的產品與優越的品牌,一個平臺若不能幫助眾多商家完成產品定義,實現品牌塑造,那就不能被看成是電商平臺。所以,天貓不能僅定位自己做一個銷售渠道,它更該是商家們“數字化生存”的入口。
過去,天貓與聚劃算各自獨立運行,難免有商家太依賴于后者,只顧銷售跑量而忽視內生增長,以至于品牌、產品基礎薄弱,太指望低價競爭力,缺乏溢價,難免和用戶的“小船說翻就翻”;又或者,商家僅限于前者,忽視頭部營銷力量,少有引爆產品、點燃品牌的運作,數字化運營的積累太慢,自然難以持久高效地對用戶“拉新營舊”。
因此,當天貓、聚劃算合并升級為新天貓,一個商家的品牌、產品統一運營,于是,便可用團購“先鋒軍”快速拉新,激活許多區域市場,潛在客群,形成用戶沉淀,天貓店鋪也可無縫對接,后端強化運營,激勵轉化,將沉淀用戶變為忠粉,提升復購,獲得更豐厚的收益……如此反復,令商家進入正向循環運營,既不偏廢于團購,也不囿于慣常運營。
而更重要的是,一個商家的貨品都可以通盤運營,極大提升了商品流動的效率,分倉物流,供應鏈提速,無論是阿里還是商家,都可以享受更好的規模經濟,而消費者則可以獲得更快的收貨體驗。于此同時,電商運營鏈的統合衍生,團購與日常運營的數據全向打通、融合,用戶的消費行為更“全息”,新天貓將有足夠全面、多維的數據樣本,實現數據的細化、篩選和分析,展現消費趨勢,充分預測商機。放開給商戶后,將為它們的決策,提供更精準的前瞻與支撐。
不難想象,有了健康的數據飼料,商家就能找到下金蛋的鵝,自然可以更全面地提升品牌力、產品力,掌握數字化生存的要訣。而阿里也因為這包容、激勵式的管理和經營,達成《從優秀到卓越》的“專業主義、經濟系統”雙要素,獲得更活躍的商業生態。
所以說,先蹲下來才能起跳,涅磐重生,絕地反擊,才是不老巨頭們的拿手好戲。就像諾貝爾獎得主鮑勃.迪倫所說:這時代啊,它可不停在改變。因此,用昨天的辦法做不了今天的事,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思維,也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但若巨頭在通往新時代的征途中,過度站在自身立場,反而會被自我建立的龐大利益網絡束縛、板結,進而被時代淘汰,成為被顛覆的對象。嗯,我說的哪家,你懂的。
————————————
作者:小郝子 / 微信公眾號——郝聞郝看(ID:haowenhaokan),9年傳媒經歷,前商業雜志資深記者,一只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互聯網的幸福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