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業界對于自媒體是一片唱衰之聲,很多人認為屬于自媒體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在越來越多人涉足自媒體行業后,民眾的碎片化時間也變得越來越稀釋,尤其是當下微信公眾號的漲粉在輿論混雜的場景中變的越來越難。
其實不然,很多人其實將自媒體定義錯誤的與微信公眾號混淆,認為隨著做微信公眾號的人群越來越多,人們隨機點開微信公眾號的機率也越來越低,有的人甚至連點都不點,只是隨便在朋友圈看看別人轉發的消息,來關注當下的輿論熱點,這種對微信公眾號扭曲的價值觀其實對從業者來說正是爆發了價值。
首先,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自媒體,官方語言稱: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當然了,隨著自媒體人作用的放大,很多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構建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如當下的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百家號、騰訊企鵝號、UC訂閱號等等,在巨頭公司不斷大力扶持自媒體內容生產者的同時,自媒體人的拓展空間也在進一步放大,這也就是說,單純的微信、微博等只能算是自媒體的一種呈現平臺,而不能涵蓋整個自媒體行業。
而自媒體之所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概念可以演化到如今被爭論的喋喋不休的一個行業,其背后所蘊含的商業化價值是很難估值的,當然了,這一切的最有力推手莫過于“金錢的魅力”。
日前,上市公司美盛文化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美盛控股以2.17億元,收購同道文化72.5%的股份。同道大叔的原作者蔡躍棟通過這筆交易套現1.78億元,而明星黃曉明旗下的投資機構明僑投資也變現600萬元離場。當然了,像同道大叔此等可以獲利幾億的自媒體在整個行業來說并不多見,也正是有此等事件的發生,才促使民眾對于自媒體行業蜂擁而至的涌入。
當然了,同道大叔的獲利在自媒體行業并不是個案,但在無數個個案成功背后,很多想要入局互聯網紅利的創業者卻盲目的進入了黃金時段的跟風期,在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時,盲目的跟從使得自己陷入了一個死胡同,而曾經的自媒體宣言也在苦苦變現困難的困境中變得經不起推敲,但是在一片混沌的言論時代,自媒體真正的價值卻變的更有成效。
自我IP價值,實現精準營銷
自媒體是目前塑造個人品牌的最佳途徑(成本低,效果顯著),互聯網有個定律,不發聲你就不存在,更別談施展影響力,自媒體是個體打開互聯網世界的一把精致鑰匙,是培養互聯網玩家意識的重要操練場。
而自媒體在彰顯自我價值的同時更是打造了在這個自媒體時代獨有的自我IP價值,而這些IP價值為了形成自我價值的包圍圈,不得不通過特有的IP標簽對用戶形成合圍,從而圈住對于自己價值分發的IP圈,在給予用戶價值呈現的同時,使得自己的IP價值得以延伸,無論是通過社交媒體還資訊平臺等讓自己的IP價值實現精準化營銷。
當然了,在這個雙向需求的時代,自我IP價值的延伸需要用戶的肯定及分享,而用戶在需求價值來填補自我縫隙的時候,更需要好的內容價值來呈現,在這種雙相互推的促使下,用戶和IP價值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在互補所需的同時使得自我所需得到最大化的呈現。
多平臺分發,放大自媒體價值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不管是BAT還是各大新興平臺,對內容的重視都達到空前的地步。流量是一切互聯網套路變現的基礎,它的本質是人在互聯網上的停留時間,而黏住用戶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內容的供給。
各個大平臺自身的內容輸出能力遠遠無法滿足廣大網民旺盛的需求,此時將內容生產外包變得順理成章。自此,依賴平臺提供基礎設施和各項政策扶持,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自媒體”拔地而起。
很明顯的一個訊息,自媒體從業者們會發現如今的自媒體分發平臺在加大對內容創作者的獎勵政策,從今日頭條的千人萬元、一點資訊的點金計劃、騰訊平臺等很多自媒體平臺都有對內容創作者的獎勵計劃,當然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透過這些獎勵政策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自媒體平臺需要好的內容去維系用戶、黏貼用戶,使得自己的平臺可以通過內容傳播者的價值來實現用戶的互動,從而擴大平臺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也是對內容創作者的一種鼓勵,激勵內容創作者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去創造出更好的內容。
加強營銷戰略,透視粉絲價值
隨著自媒體行業的發展,結合以往積淀的商業套路,自媒體行業變現板塊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自媒體成為強力的造富機器。在這種強有力的“造富夢”的誘導下,使得很多從業人士衍生出了多樣化的營銷策略,以最大限度的俘獲粉絲經濟的紅利。
代表產業有:
一 標題黨
內容與標題差異化太大,標題寫的很玄乎,內容呈現的很淺白,完全就是一種以忽悠的姿態面對用戶群體,在這種慣用的手法背后葬送了很多有真情流露的真情獨白。
二 誘導分享
早先玩微信的時候,我們會經常碰見先關注轉發才可看內容等案例,但隨著微信監管和技術手段的提升,這類毒瘤已經越來越少,不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類人群轉而開始了以公益,捐款等形式繼續收斂用戶。
三 色情經濟
“色情”這種涵蓋隱形話題的營銷一直是業界打擊的對象,但是經過這幾年的從業經歷來看,似乎越打擊越是讓這種話題可以在無意識下引爆話題營銷,尤其今年的直播行業,更是使得色情經濟背后的價值得以完全釋放。
其實縱觀整個營銷案例來看,粉絲經濟一直是其背后的推動者,因為在互聯網價值放大化的形態下,流量成了稀缺經濟,而流量形成一定的規模的時候就會演化成粉絲經濟,為了使得粉絲經濟得以利益最大化,從業者們一邊絞盡腦汁的想著營銷策略,一邊卻在粉絲經濟的變現渠道中撞的頭破血流。
而從目前的整個自媒體發展態勢來看,看似一覽眾山小的時代,其實則呈現的是一個泰山壓頂的姿態,因為粉絲經濟作為作為自媒體最終的輸出者,其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因為當內容量達到一定的飽和區間的時候,粉絲就需要對內容價值進行的一定的篩選,而在這篩選的過場中,那些渾水摸魚的輸出者也會隨著粉絲們的指尖滑動從而淡出公眾的視野,而在種粉絲經濟盛行的時代,粉絲們的角色也從一個內容的擁護者變成了一個價值的監督者。
綜合所述,其實屬于自媒體的黃金時代才真正的拉開了序幕,因為經歷了潮起潮落的階段,用戶對于IP價值的選取會更加的慎重,而不是一窩蜂的隨手一點,而從業者呢?為了盤活自我的IP價值,則需要對內容產出做深度優化,除了跟熱點,更需要讓用戶看到熱點背后那一道不一樣的風景線。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我相信人工的干預與理性的把關會讓自媒體的大船從新起航,只不過這次的登船者會產出更有價值的粉絲經濟!
- 該帖于 2016/12/12 10:0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