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圈內被兩家商場刷了屏,分別是一南一北,一西一東的龍湖天街以及瑞虹天地。巧的是,龍湖天街所處“商圈”的鄰居虹橋天地又是和瑞虹天地出自一家名門。
上上周,我在第一財經頻道報道了瑞虹天地被吸引后,已經前去光顧了一下,果然又是一個“一眼就愛上”的港資味十足的商場,有何感受待我再品味品味。
本周,則是去了趟龍湖,但沒有什么圖文可播報的�,F在開一家商場,各大生活類大號都在推送,歸根結底的套路,就是“好吃”、“好看”、“好玩”,搞得我現在都沒什么興趣做商場的內容了,因此,本文就是純文字的形式,談談我對龍湖天街的感受。
其實這家店和我還是有點“淵源”的,什么呢?就是當初規劃的時候,獵頭挖人把我們公司幾乎所有的同事撩了個遍。雖然不久以后我就辭職單干了,但在那時,我確實對賣房的能把商業做成怎樣沒有把握,這完全取決于操盤手的能力吧。(這算淵源么?)
如今,店已開,據說開業率高達至少80%,前去一看,確實不低。開業當天客流18w,這種就聽過算數吧。實際看下來感受如何呢?
1. 做招商還是蠻辛苦的
上文說到“一眼就愛上”,上一次用了這個詞,標的是虹橋天地,雖然人氣不佳,但我就是想通過自己“獨到”的見解來挖掘這家店好的地方。時隔半年有余,這次前去一同又把虹橋天地逛了一下,出租率不升反降……最讓我心痛的是之前的言幾又圍板改成了熊本熊主題展的畫面,據說書店不開了……連這個與瑞安幾乎每個項目都合作的品牌都黃掉了,由此可見招商形式的嚴峻。
但有趣的是,又有朋友和我說,這家店,周末過去人太多,車庫都進不去。因此,沒有全方位考察過,我也不敢妄下判斷,不過個人觀點,怪就怪大虹橋的開發建設不力,平時周中只能依靠一些辦公室客人吃吃工作餐撐場面,周末休假日確實能夠吸引到一些周邊甚至是相對高端的客群前來光顧,而高鐵站的輻射效應,幾乎可以忽略。
龍湖天街與虹橋天地僅隔街相望,地上地下都連通,但這個“商圈”路口連紅綠燈都還沒有弄好,就在這樣的周邊商業環境下,又一家商場開業了,試想團隊當初招商時該如何向品牌商“講故事”呢?消費力?商業氛圍?比起七寶萬科把客人都養齊了再弄個商場,龍湖天街貌似只有倚靠自身的開發實力和未來愿景可以講講了。
因此,反觀開業率,真TM了不起。
2. 商場規劃及布局
龍湖天街由兩棟樓組成,二層及以上有連廊打通,內部結構及設計單看某個局部還是不錯的,能看出借鑒了很多成功案例方案。
較小的南樓基本以餐飲為主,相對的,零售就集中在北樓了。
但阻礙我判斷的主要有幾方面:
(1)明明商場內部并不復雜,但比較松散的動線,導致岔路比較多,外加不時出現的手扶梯。雖然我是市調咖,但第一次逛完,依舊基本沒有太大概念。
(2)關于品牌定位及規劃,我就舉兩個例子。一、我從車庫出來后,首先遭遇的一個區域看到的品牌有做運動的安踏、做數碼的EBT和DELL、做雜貨的潮品摯尚、還有三槍……不論怎樣,我都很難把這些品牌通過各種手段關聯起來。二、商場一層有個“超牛逼”的互聯網味十足的運動鞋品牌DUO ZOU LU(多走路),店裝做得像蘋果店,一個桌子兩個SKU分別排列在兩側,我不知道這除了吸引眼球還有什么作用,做的都近似各大品牌爆款,售價299、399之類,你可以說這些是運動鞋中的基本款,既然皮鞋各大品牌都能做得一樣,那運動鞋為什么不能長得差不多呢?(我腦中一直在為這個問題左右互搏),但隔壁的隔壁就是adidas originals咋整?況且 DUO ZOU LU還是龍湖的集團合作品牌,拿的面積之大堪稱主力店,從邏輯上那就沒法寫了。
所以,不論從商場自身的整體設計布局以及品牌招商層面,我都難以找到切入點去做圖報,與其勉為其難做得不倫不類,不如就在這里用純文字來隨便聊聊了。
3.商場環境氛圍
這是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方面,雖然已經宣布正式開業,廣告做足,但實際上仍有個別區域在趕工或者尚未開放。但有一點需要澄清,對于商場內的施工氣味,我個人是理解的,做過商場的人,都明白這個問題很難根除。
想到七寶萬科開業的時候,有人在我微信平臺投訴說怎么不檢測一下他們的甲醛指標?如果這樣的話,所有的商場都別玩了,招完商后所有品牌空關2個月再開業。只能說,消費者應酌情前往各種新開商場,感覺有不適反應盡快撤,更要避免在商場開業初期帶上寶寶。
進到龍湖天街主賣場,最大的感受就是“熱鬧”,不是人多,而是商場自帶營造氛圍的功力。
在看場過程中,我發了唯一一條朋友圈,就是說這家商場吵鬧的程度,“耳朵里就沒有同一時間只出現一個聲音過”。商場的音樂、廣播,每個商戶自帶的音樂、叫賣聲交雜在一起,如同在逛集市,搭配上如同舞臺般的燈光效果,閉上眼,人山人海,睜開眼,回歸現實。
比起對面的虹橋天地,兩個商業體在同一個商圈,似乎在各方面都走在不同的道上。一個追求開業率,不講究品牌定位布局;一個原本定位清晰,品牌品質高,但卻面臨著出租率“負增長”……一個可以說是接地氣,怎么熱鬧怎么玩;一個即使經營艱難,依舊端著港資企業的態度,篤悠悠的背景音樂也讓人難以感受到是否會有涅槃……共同的特征是,兩邊的招商都很辛苦,這是一定的,也是目前商業體太多所帶來的后果。
昨天在逛的時候和朋友聊到,他從一家全國集團連鎖百貨商場跳槽去了一家全國性的連鎖商業地產集團,但吐槽說專業性不夠,這就是問題。商場多,店鋪多,人才少。零售本來就是門檻不高的行業,更沒有門當戶對的學院派,引進的人員基本靠經驗打磨,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會接受一些先進的系統培訓,而有些核心價值更是取決于一個人對商業的敏感度和天賦,這并不一定學得來。
七寶萬科同樣是轉戰商業地產,但和其操盤者小聊片刻,就能感受到其專業度和商業品味頗高,因此,這家店的成功也就變得更有說服力,但如果把七寶萬科的團隊照搬到龍湖天街來,能否打造出比現狀更好的情況?其實也不得而知,只能說一個商業體是否一鳴驚人,更多還取決于勢,七寶萬科此前在該區域的積累,已經足夠起勢;但大虹橋差了不止一口氣。
有待觀察的是,如今該區域已經有兩家店了,相信周末及節假日依舊會有眾多消費者驅車前來,停在哪個商場會多一個選擇,至少現在龍湖天街停車場免費,里面的車還真不少。而兩家風格完全不同的商場,是否能形成互補,是否能帶動該區域起勢,待我定期觀察后再來做匯報哈~
- 該帖于 2016/12/22 11:3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