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確切的說是今天,八佰伴即將再一次掀起上海最大的人來瘋狂潮——年終大促。
商場還是很守時地最終趕在圣誕節,全館開業。雖然澎湃新聞一度發了篇報道說商場內裝修氣味重,但從現場情況看,基本已經被人肉過濾器吸完了。
八佰伴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部分開業,至今我前去不下五六次,但每一次都失望而歸,因為這家上海百貨No.1,在如此大規模的調整后,竟然連動線都依舊死板,亮點更是寥寥,我本來想出一篇文,叫《八佰伴調整亮點圖報》,然后以空白頁作為內容,但最后,忘了。
年終大促,又是消費者人來瘋的日子,我們作為從業人士,應該是沒有太大熱情才對,但憑著對商業的熱愛,昨晚還是很沒出息地變著法子拖著太太前去探班。
現場的場景,我覺得,只要是零售人,都會激起腎上腺素。
我們看到了太多的購物中心,太多的體驗,太多的逼格,一直在講模式、創新、理念、網紅……這些聽了一年都已經煩透了,這一年的最后一天,就容許我們拋開理念、拋開所謂正確的商業模式,再次感受一回純粹的屬于實體零售的無理喧囂。
我覺得,這也是對近年日子都不怎么好過,但忙忙碌碌又一年,明年又會面臨很大壓力的實體商業零售人最好的小小饋贈,如果近期你看過《血戰鋼鋸嶺》,就會知道,來一記嗎啡,在必要的時刻。
不論八佰伴這次怎么舊瓶裝新酒,16年最后一天它應該不會演砸,就如同阿里之于雙11一樣。
而實際情況是隨著全館開業,氛圍營造后,感受也慢慢好了一些,年后,我會整理思路,為大家帶來這家店的調整圖報。
今天我寫這篇,有2個原因:
1. 每當節假日去外地,總能看到依舊非常火爆的商業場景,雖然我知道這僅僅說明當地市場還不夠飽和或者成熟,但上海,我們也希望看到這樣的場面,太難得,且珍惜。
2. 我一直說,實體商業,更多的是一種人文情境,是一個城市活力的象征,我從小在最核心的商業街長大,印象中,那就是商業,也是上海,但這種感覺卻越來越淡。
所以,拋開雜念,或者說是正確的理念,在12月31日,就像雙11一樣,讓消費者再徹底放縱一次,在實體店中。
上海的實體商業零售即使再開100家ifc,也需要有一家八佰伴這樣的店,請收下我的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