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不得不出的內容,作為上海百貨商場No.1、業績僅次于ifc、去年年末大促做了6個億的商業體,在16年下半年進行了封場大調整,力圖從硬件、品牌組合、服務等各個環節有質的提升。也許是因為時間太趕,在整個調整期內,商場幾乎就沒有進行長期全封閉改造;臨近年末,業內更是不斷放出不同版本的開業時間消息,最終,商場趕在圣誕節全新啟幕,雖然時間倉促,即使11層的國家地理主題館開業尚有時日,但已足以做一次全局觀摩。
外立面
▲ 總體客觀而言,此次八佰伴的調整,有改進,但難說“再造”,因為并沒有給人完全耳目一新的感受。商場外立面的設計其實在十幾年前絕對屬于前衛有個性和辨識度,重新翻新后,只是做了微調,外墻的整體觀感、入口、燈箱海報等,均未做顛覆性設計。春節期間,今年營銷勢頭火爆的SKII為八佰伴“妝點”了外墻,不失喜慶。
▲ 沿街餐飲品牌方面,必勝客替代自家KFC,并于小年夜正式開業,而KFC移位至了內場2層,哈根達斯繼續保留,該側多開設了一個商場入口。由于商場北側本來就有一扇側門,西側天橋下方也有入口,因此與其說此處新開入口是為了引流,不如說商場是力圖為該區域的品牌招商獲取更大的議價空間,畢竟原先以利豐旗下品牌為主的老男人定位品牌如今來看并無號召力故調整勢在必行,但要吸引更有人氣的品牌入駐則必須有亮點作為籌碼。
▲ 商場的東、南兩個面并沒有太大變化,目測只是燈箱海報做了更醒目大氣的設計。
▲ 并且不論是燈箱還是沿街櫥窗、甚至是品牌推薦,支持的品牌還是以金主化妝品為主。因此,從外場來看,由于商場體量太大,半年內我們不可能指望有顛覆性的改造,我一直YY類似蘇州新光天地這樣的商場設計能夠整個空降在八佰伴選址,但事實上并無可能。
1層
名品、化妝品、名表
▲▼ 如果忽略品牌,當你從任何一個入口走進商場后,除了logo楣頭上方的裝飾改動相對比較大之外,天地的相對“素雅”以及品牌定位、風格和調整前相對接近,依舊橫平豎直的動線,幾乎難以讓所有帶著高期望值的朋友產生興奮感。
▲ 當然平復完心情后,還是很容易觀察到硬件上的明顯翻新,例如全上海可能只有高島屋能與之媲美的用戶體驗最佳的手扶梯“四重奏”。
▲ 頂部做了些許裝飾處理,整個空間更顯高大明亮的直達梯大廳。
▲ 服務臺移位至了商場西北側,超大的面積彰顯了商場力爭在服務改善上作文章的決心。從上述這些公共設施的裝修風格能看出,配合1層相對高檔的定位,商場的硬裝也已金色系為主,濃郁土豪風。
▲ 相對令人失望的是樓層指示,如果說現在新開商場設定樓層主題是在玩噱頭,直接標明樓層品類更符合一個百貨商場的本源,那我還是要對八佰伴竟然不用電子屏設備感到萬分意外。
▲ 說調整不可能不聊品類及品牌,此次八佰伴1層在品類上,最直觀的變化就是舍棄黃金珠寶,之前的周大福、謝瑞麟等品牌統統移位至2層統一的黃金珠寶主題區,之前與該品牌一同集中在東側入口的名表品類被移位至了商場西側,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原先集中做精品男裝的區域,西側新開的大門也正是為歐米茄、勞力士們所設。
▲▼ 由于品類縮減得以變相擴大面積后,商場在保留了原先的主力精品服裝、配飾類品牌的基礎上,主攻在時尚度上的提升。
▲ 類似MaxMara、Givenchy副線、PINK、Furla這類品牌的入駐,能夠一定程度上滿足上述訴求,同時,原先那些“老男人”精品店的弱化也是迎合市場趨勢的舉措。
▲▼ 化妝品是1層品類的重中之重,雖然購物中心也越來越重視化妝品業態,但其依舊是百貨商場的立身之本。坦白說得益于強大的基礎,八佰伴的化妝品品牌級數已幾無上升空間,此次調整甚至眾多高線品牌的落位都沒有太大變化,只是進行專柜重裝。而這點,恰恰體現了短板所在,很難想象,上圖作為16年新開的上海銷售王百貨,觀感和21世紀初并無太大區別,我會想,如此大改后,這樣的裝修我們還得再看幾年?我去外地的機會不多,就拿最近看到的北京漢光和杭州武林銀泰類比,無一不體現出商場對格局、設計的把控能力,以及求新求變的態度。
▲▼ 當然從單柜角度來看,國際品牌們還是體現了自身水準,各種細節之美得以展現。
▲ 同時商場依舊延續調整前的化妝品專店化,由于品類調整騰出的空間,更多一線化妝品牌進入到邊廳,同時也為引進類似fresh等以做專賣店為方向的品牌創造了條件。
2層
名品、珠寶、女裝、女鞋、化妝品
2層雖然依舊以女性品類為主,但相比調整前的“女裝城”,調整后的品類更為豐富,主要變化是原先在3層的女鞋移回至了2層,以及開設了珠寶區域。
▲▼ 女鞋品類基本類似平移,但面積更大,可見商場對這個依舊在百貨商場能夠獲得優勢的品類之重視,調整后隨著一眾進口品牌以及類似高跟73小時這類新貴品牌的引進,八佰伴的女鞋區定位上終于與久光齊平。
▲▼ 同時原先相對主流的傳統集團品牌也都細數得以保留,原先3層形象相對陳舊的中島格局,在2層經過統裝設計后,雖然在公共造型、材料品質上都稍欠火候,但也不失為一次自我提升的嘗試。
▲▼ 2層的另一個新增品類,是上文提到的黃金珠寶,原先的1層品牌無一例外都被移位至此,個人認為是作為百貨商場而言,做得比較好的一個區域,有品類主題感,動線規劃上也終于摒棄了八佰伴整體的橫平豎直,更為生動,喇叭形的開口設計也更符合引流訴求。當然有利有弊,該區域后區品牌的業績也難免令人擔心。
▲▼ 即使增加了更多品類,2層最主打的品類依舊是女裝,以國際、國內各大耳熟能詳的大淑裝品牌為主。
▼ 而類似Aquascutum這類之前在1層但相對走弱的國際品牌,如今也被移位至了2層,與之相伴的有同為國際品牌的CK、GANT、TOMMY HILFIGER、LOTTUSSE等,也不失氛圍。
▼ 由于2層整體以女性品類為基調,因此也在一些中島和次邊廳區域新引進或是保留了一些彰顯時尚定位的配飾品牌,進行品類補充。
▲▼ 在2層外場,我們看到了殺時間硬通貨星巴克;在內場中庭旁,則是從1層沿街移位進來的KFC,同樣不乏人氣。
▲ 有趣的是,調整前往往用于大型特賣,調整后商場在很多宣傳稿上大力推廣的2層中庭空間,可能是由于年末的業績壓力,依舊舉辦起了大型展賣……說實在的,作為百貨商場,端著也不是什么好主意,沖業績無可厚非,但請不要把這種類型的展賣也稱為快閃店好嗎?此前百盛優客稱作EVENT HALL、正大廣場稱作OUTLET都無可厚非,但“快閃店”這名字招誰惹誰了……
3層
女裝、飾品、羊絨
依舊以女性品類為主也是相對傳統無趣的樓層之一,原先的少女裝被移位至了4層,女鞋女包等品類被移位至了2層后,3層的定位偏熟女,且以國內成熟女裝為主,配以相對年齡層次偏高的配飾為輔,而品類介紹上的“羊絨”,更是將定位顯現無疑。
▲ 要說樓層定位,給你來個下馬威,最彰顯3層定位的是這么一個做玉器首飾的品類區域,只能說,八佰伴的主力消費者是女性,而且是覆蓋全年齡段。
▼ 主力品類女裝方面,以例外為首的國內品牌臺柱,成為了3層的“門面”,而類似Decoster這類之前在2層的中島品牌,此次調整后也被擠到了3層,以下是部分3層女裝品牌,大致能讓你對其定位有所認知。
▼ 女服飾品及配飾在3、4兩層均有設立,區域依舊是傳統的手扶梯旁以及中島位,3層相對以國際品牌為主。
▲▼ 在賣場中穿插咖啡和休息區域,可能是此次八佰伴調整為數不多的通過招商打造體驗消費上做的嘗試之一。我們也能看到ANTS COFFEE在百聯集團的其他門店中都有陸續開店。
4層
女裝、內衣
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原先的男裝樓層也被女裝占據,調整前主要集中在3層的女裝被移位至了該樓層,同時配備了另一個百貨優勢主力品類——內衣。
▼ 少女裝是曾經百貨商場的王牌品類之一,但隨著快時尚品牌的入侵,導致該品類也是受沖擊最大者之一。但即使如此,4層較為醒目的邊廳位置,還是能看到ESPRIT、ONLY、TEENIE WEENIE、BASIC HOUSE這類“老”年輕品牌,配上一眾國內少淑裝品牌,組成了4層的女裝格局,而八佰伴的整體女裝覆蓋面之大、品牌之全也得以體現。
▲▼ 4層的女士內衣區進行的統裝設計也成為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與2層的黃金珠寶區異曲同工,但如果與其他優質百貨商場橫向比較的話,對于內衣這個品類的柔美及私密性的打造上,仍欠火候。
▼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4層依舊有服飾品,只不過品牌更傳統一些。
▲▼ 雖然有些格格不入,但4層的門面擔當,卻是類似REPLAY、CK Jeans、Kipling這類品牌,也許它們更適合在牛仔樓層扎堆,但事實就是規劃上的妥協,讓他們以品類而不是定位上的名義放在了這個樓層。
5層
男裝、休閑、皮具
男正裝品類的壓縮是毫無疑問的,我覺得如今如果新開一家百貨,不做男正裝都不用意外,但八佰伴之前的純男士區占據4層一整層,想必也具有眾多客群,移位至5層后與休閑合一,保留了市場表現尚可的品牌,邏輯上也沒有問題。
▲ 雖然男正裝品類縮減,但5層卻是此次調整做得最有風格的樓層之一,暗色調的設計打造,視覺效果低調、沉穩,符合男士區域的特征,卻也讓2~4層顯得缺乏設計感。
▲▼ 傳統男正裝品牌確實很難再有一席之地,我們能看到ICICLE這樣的本土實力品牌的進駐,而休閑時尚也是男士穿著打扮上更偏好追求的風格之一。
▲▼ 一些在戶外、牛仔、休閑領域游走的中性品牌也在該樓層得以出現,組成一個更具活力的男裝區域。
▲▼ 相比女性服飾配飾的多樣性以及品牌的豐富度所造成的“堆積感”,男士飾品及類似襯衫單品則由于市場品牌的選擇范圍小,反而更顯精致。
▲▼ 同女鞋區域異曲同工,男鞋男包的中島區域,商場同樣對部分品牌采用了統裝設計,很“男式”的設計感,我的想法只是,隨著消費者對品牌產品認知度的提高,我們還需不需要這么多的選擇?
6層
珠寶、家電、運動休閑
八佰伴調整前的6、7兩層,基本已經轉為家用品類為主,而調整后的這兩個樓層,除了增加了從原先5層移位而上的運動戶外品類,其他依舊維持不變,但并也不乏亮點。
▼ 大運動、休閑時尚運動、戶外等這幾個品類中基本所有的品牌你均能在6層找到,也就是說,這些品牌原先在5層與牛仔、休閑時尚服裝等品類扎堆,如今由于調整不得不與相對有些格格不入的小家電和珠寶品類置于同一樓層,也不得不說是一個妥協之舉。
▲▼ 同時類似crocs、泳裝等相對局限的品類品牌,被置于手扶梯旁作為補充。
▲▼ 八佰伴的6層原先就有稍微低線的國內黃金珠寶品牌,只是如今它們的鄰居由家用床品變為了小家電,你也許想不到,扶梯上來后,往左看是博朗,往右看是亞一珠寶,而事實就是如此。
7層
日用品、床品、禮品、箱包
7層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樓層了,一方面由于家用品類八佰伴本身就憑借自身體量大和客群定位的優勢做得比較好,而彰顯生活方式的品類又是如今消費者非常愿意將自己的預算從服裝品類上轉移的方向之一。
▲ 要說國外比較知名的家用品牌,該樓層上行口一字排開為你呈現,帶有目的性購物的消費者應該能找到自己所需。
▲ 而在另一側上行口,則是羅萊旗下的高端家居生活館LAVIE HOME用超大中島空間作為顏值擔當,該品牌店不多,且都在品質相對比較高的購物中心,此次在八佰伴開店,可見商場在該品類的議價能力。
▲▼ 床品同樣需要大體量商場以及家庭式消費群體作為支撐,八佰伴當然兩者兼備,因此,我們也能看到該品類占據了該樓層的較大面積。
▲▼ 中島區域配套分布的,則是一些家用相關小品。
▲▼ 該區域的一大亮點——BAILIAN LIVING HOME,其中囊括了家居日用品、旅行箱包、床上用品、禮品鐘表等品類。個人臆斷,八佰伴以統裝的形式,開設該區域,一方面是看到生活方式類產品的“好逛”、“好玩”,同時這些偏雜的品類又很零散、難“搭”,因此索性特設一個區域,將其歸整。但效果如何,則有待觀察。
8層
童裝、童鞋、兒童床品、玩具、嬰兒用品、文教用品
有趣的是雖然這次八佰伴調整堪稱大改,但上下兩頭品類的變化是最小的,8層,幾乎維持了原先的格局,兒童這個趨勢看好的品類,商場依舊給予了一整個樓層的支持。同時在品牌引進、店裝設計上都有所進步,反而是讓人感覺更有意思的一個樓層。
▲ 例如這個Mini Peace的包柱設計,做了個樂高活動墻,多次看到引得小朋友歡心無數,難得攝到一張全貌。
▲ 例如Hello Kitty的云朵狀天花設計,絕對是整個商場中專柜設計的亮點,如果更多的品牌都有類似發揮的話,這家店調整后的可看性會高很多。
可能有童趣的設計會更讓一家商場更顯活力吧,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整個8層竟然是我拍攝最多的一個樓層,以下就按品類細分,大家稍微體驗一下即可,雖然談不上出類拔萃,但體量夠大,選擇夠多,色彩夠豐富,也算是給這次八佰伴之行做了個不錯的收尾。
▼ 童裝
▼ 兒童運動
▼ 童鞋區域
▼ 兒童床用區域
▼ 玩具區
▼ 孕嬰童區域
▼ 兒童文具用品
除了以上1~8層外,商場9層餐飲和10層影院未做調整,B1層為百聯旗下leme超市,同時還引進了一些之前沒有的人氣小餐飲品牌,由于我前往的時候尚未開業,故就不做圖報了,并不會給這次調整的整體觀感產生決定性影響。
▲▼ 營銷層面,正值春節期間,年終大促也剛結束不久,故商場只是借助公共空間舉辦了一些傳統年味的互動活動,算是傳統百貨“求新”的嘗試之一。
至此,八佰伴的此次調整大致為大家介紹完畢,調整完過一個多月再來做這份報道,其中有春節假期等多種因素,但最核心的原因,是我始終找不到推薦邏輯,因此,最終只能按樓層,以最傳統的方式來介紹這家店,但這樣的推薦方式弊端在于,除非像8層兒童區那樣攝入大量照片,否則很難將一個樓層的全貌通過圖文展現出來,但你們也看到了,8層的介紹內容卻很干癟,這也就成了一個兩難問題。
那我為什么還要推薦這家店:
首先八佰伴是上海百貨商場營業額第一名,全部商業體第二,這樣級數的店進行大調改如果我再不寫,有點對不起我這個公眾號的名號。
事實證明,如此規模的店,為期半年的調整時間確實緊迫,我們能感受到商場中的各種“妥協”,但跨年調整,損失的豈止是6個億,更是會面臨很多不為人知的政策壓力,因此,從任務而言,八佰伴是完成了。
百貨商場的調整都會牽涉到品類之間的類似“多米諾骨牌”效應,如何取舍,甚至如何妥協,都是決策者需要面臨的問題,我不信商場的專業人士看不出表面上的一些問題,我相信這是在特定環境下權衡后的最優方案。但如果這是你的案子,你會怎么調?
6個億是調整后的一個好開端,但不代表百貨商場就會因此迎來轉機,事實上讓利促銷模式依舊奏效,但百貨商場甚至是零售行業要再次復蘇,難度依舊不小。我作為消費者,當然不會等到所有產品都集中在雙11或者12月31日來購買,今年八佰伴的全年表現會更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