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智能手機在國內剛開始普及,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一個藍海市場,IT巨頭、互聯網廠商、創業者等相繼“撲”入手機市場。只不過,有人選擇打造一個手機品牌,有人選擇發力第三方ROM,而阿里直接以YunOS打起操作系統的主意。
六年后,不知道多少手機品牌在洗牌賽中踉蹌退場,手機市場里早已看不到百度、騰訊、樂蛙等第三方ROM的身影,而YunOS則在2016年坐實了前三大操作系統的地位,并從最初的手機操作系統逐漸延伸到了生態和IoT。2017年初,YunOS首次出征CES展會,為自身的國際化戰略添上了重要一筆。
在激潮澎湃的互聯網行業,六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家企業從塵土走向巔峰,也足以重構行業的既有格局。回顧YunOS的六載時光,其成長歷程為這個行業帶來了哪些思考?
從苦孩子到新巨人,YunOS的路有些曲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只要是有巨頭背景就意味著與生俱來的品牌背書、沒有上限的資源支持,可對YunOS來講,在其誕生之初更像是一個“苦孩子”。
王堅博士在《在線》一書中對YunOS有過這樣的描述,“我做YunOS,招來了很多非議,甚至比我這輩子挨的罵還要多,但我不后悔”。言辭之中不難看出YunOS起步的艱辛。即便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在那個所有人都想從手機市場分一杯羹的年代,想要挑戰蘋果、谷歌、微軟去做一個操作系統,無異于天方夜譚。
幾乎沒有人記得王堅帶領一個20多人團隊日夜研發YunOS的歲月,外界真正注意到YunOS是在2015年實現3000萬激活用戶之后,在此之前甚至有人將YunOS和市面上諸多的第三方ROM混為一談。同樣是在兩三年前,YunOS還完成了另外一件大事,即迎來了首批電視合作伙伴,開始從手機延伸到智能電視等領域。這似乎預示著在完成市場的野蠻占領之后,YunOS正在慢慢的改變這個行業,并試圖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再后來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賽諾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份,YunOS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超過微軟WindowsPhone成為第三大手機操作系統,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YunOS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達到16.08%,業已超越iOS躍居國內第二。與此同時,YunOS開始擁抱萬物互聯網,產品矩陣從最初的手機延伸到手表、電視、冰箱、汽車等等。這時候的YunOS已經和谷歌的Android、蘋果的iOS及其他競爭者表現出了很大的不同,毫不客氣的說,YunOS跑在了這些廠商的前面。
王堅博士說YunOS的商業模式在四五年前就討論過,并且和當初設想的一樣。這就不難理解為何YunOS曾經遭受那么多的質疑,六年前的手機還只是單純的通信和娛樂工具,IoT也僅僅是一個概念而已。幸運的是,YunOS已經成為阿里陣營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苦孩子”終究長成了新巨人。
厚積而薄發,2016年成為YunOS發力IoT的元年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YunOS嶄露頭角的一年,也是其IoT戰略加速落地的一年,從手機尋找突破點,相繼推出了YunOS Auto、YunOS TV、YunOS Home、YunOS Wearable、YunOS Chip、YunOS Professional等IoT相關生態產品。就如同王堅對YunOS的定義一樣,這是為在線而生的操作系統。
更重要的是,在單點擊破之后,YunOS在這些領域開始了規模化入侵。
比如在手機市場。生態助力品牌升級是YunOS對外輸出的一句話,除了和魅族、朵唯、小辣椒、康佳等手機品牌緊密合作,以及在電商渠道、運營等方面的支持。上游供應鏈、解決方案商、甚至是運營商渠道都成為YunOS的合作伙伴,這便不難理解YunOS手機銷量高速增長的原因。
比如在汽車領域。2016年6月份,阿里和上汽聯合發布了首臺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一度成為國內汽車市場的熱銷車型。僅僅5個月之后,YunOS Auto陣營中再次迎來了三款新車型,分別是榮威eRX5、榮威i6和MG ZS。與此同時,汽車廠商也開始尋求數字化轉型,YunOS Auto的未來值得樂觀。
再比如在智能家庭方面。飛利浦、史密斯、奧克斯、美的、海爾、TCL等知名家電品牌成為YunOS的合作伙伴。這些知名品牌選擇擁抱YunOS似乎從側面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經過六年的布道,YunOS的商業模式已經被行業巨頭所接受。同時也意味著,IoT時代的操作系統已經被重新定義。
除此之外,智能穿戴、商業產品、機器人、云芯片等無不在刷新我們對于IoT的認知,曾經帶有些許理想主義色彩的YunOS轉身成為IoT領域的務實派。一方面,YunOS豐富的產品矩陣幾乎覆蓋了生活的每一個場景,并打破了不同場景之間的信息孤島;另一方面,YunOS 以操作系統的身份將人、物、服務三張網串聯起來,讓萬物互聯網變得不再觸不可及。可以說,在此之前,炒作物聯網或類似概念的企業有很多,而在此之后,人們終于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IoT之路。
國際化、深化IoT及其他,2017年YunOS仍任重道遠
自去年6月份亮相MWC上海之后,YunOS便開始了國際化的探索。尤其是在2016年的年尾,先是攜手Cybo在泰國曼谷推出了搭載YunOS TV的PRISMA智能電視,隨后以冠名國際足聯世俱杯的形式打響了海外市場品牌推廣的第一槍,遠赴拉斯維加斯參展CES則是YunOS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2016年及之前,YunOS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國內市場,在產業遭遇寒冬的情況下,成為很多中小品牌的救命稻草。而在國內完成技術積累、生態布局和商業化嘗試之后,國際化成為YunOS理所當然的下一站。
所謂的萬物互聯網,絕不會局限于國內市場,相信這也絕非是阿里的初衷。在YunOS以往的合作中,已經出現了惠普、英特爾等國外科技巨頭,且挺進海外市場的同時來深化IoT似乎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說是相得益彰。舉個例子來說,去年8月份,由YunOS主導的ID?2;(Internet Device ID)在ITU-T(國際電信聯盟通信標準化組織)成功立項,將ID?2;固化在芯片中,不可篡改、不可預測、全球唯一,成為IoT領域身份頒發和協作機制的國際標準,對促進IoT產業健康發展,加快IoT技術和服務快速發展與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互聯網時代的很多標準和國內企業無緣,致使在產品研發、商業策略等方面有著很大的被動性。誠然,YunOS發力海外市場,所看到的不只是藍海市場中的商機,參與國際IoT相關標準的制定,更符合未來主導IoT市場的野心。
或許完成了從第三大操作系統到IoT標準主導方這一角色轉變的YunOS,在2017年還會拿出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過去十幾年中,中國互聯網或多或少的在延續跟隨或者復制的發展模式,YunOS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主導IoT的機會。
一直以來,CES展會被視為消費電子產品趨勢的風向標,選擇CES作為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一步,是YunOS六年積累的勃發,也是新征程的開始。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于對智能硬件、云計算、VR等行業的觀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