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是有著幾十萬億規模潛在市場的大蛋糕,也是國內電商領域為數不多的處女地,現實中,全國范圍的生鮮在電商中依然占比很小,各地方的農業生鮮交易平臺存在小、弱格局。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大力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進一步推動了生鮮電商。
近幾年來,生鮮電商這塊蛋糕,可謂是進進出出好不熱鬧,多少人都想在這資本市場都像分一點嘗嘗。2016年8月1日生鮮電商果食幫在微信公眾號宣布正式停業,再往前看,美味七七也在上半年倒閉,愛鮮蜂被爆欠款裁員,青年菜君也遲遲拿不到投資金......生鮮電商的戰場對比起其他零售來看,似乎戰場一片慘淡,并沒有任何的可喜之處。不過轉念一想,生鮮電商市場沉浮了那么多年,并沒有哪家電商可以做到像京東、淘寶這樣的巨頭,也許有人會說,生鮮電商是垂直行業,和京東淘寶沒得比,那么比之美妝聚美、母嬰蜜芽來說呢?生鮮電商或許能叫上名字的也挺多的,但是做不到一家獨大,也并沒有幾家并駕齊驅。大家似乎都在觀望,誰才能在現如今生鮮電商盈利模式難尋的市場前提下,破繭而出,成為下一個生鮮電商類的巨頭呢?
生鮮電商市場上并沒有巨頭,其實這也給了投資者一點動搖之心,今年融資案例中,生鮮電商類的融資比之往年,確實少了許多。而宣布停業、或者直接倒閉的生鮮電商在上半年卻頻頻發聲。難道說,生鮮真不適合做電商嗎?還是說投資者都僅僅在隔岸觀望,尋求最有發展力的一支獨秀?
實際上,正式因為生鮮電商,至今并沒有巨頭,所以,任何一個涉入行業的團隊,都有可能,成為這一行的大佬。知名電商分析人李成東表示:現階段生鮮電商誰做都會虧錢,沒有人投錢了,加上前期虧的速度太快,自然會有平臺關閉。平臺關閉只是市場環境下優勝劣汰的表現形式,劣者淘汰,也許正是勝者逐漸涌出的好時機,生鮮產品的購買頻次高、市場前景大,雖然目前在行業中的人都說是坑,但是,填起坑的人才會獲得最終的勝利。正是如今國內市場模式多樣并且不穩定,才讓未來的涉足者有了前車之鑒,加之創新模式,才能發揮出這塊垂直市場的優勢力量。
在生鮮電商的行業中,多數創業者均選擇走生鮮O2O的路線,這也是市場經驗下,試驗出來的一條明路。既然農業生鮮產品本身就不適合走大而全的平臺路線,那么,看準市場開拓一個小而美的市場,既是企業的選擇,也是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