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品牌不僅為開拓女性高跟鞋市場開創了社交女鞋的概念,也是一個承載著年輕的90后小鮮肉孔靖夫將國外時尚概念帶入中國、為設計師提供可交流平臺夢想的品牌�!盃C”在線上正式開售當月銷量就超過了200萬人民幣,且每月成倍增長,目前已實現盈利。今天就跟隨用戶說分析師透過數據看看這個有趣的品牌吧。
一. 產品特點:調性高冷
“燙”品牌的社交女鞋總體設計簡潔大方,且由于融合了國外設計的概念,鞋子的款式偏向于歐美范。鞋子的款式以黑、灰色為主,旗艦店的風格也是黑灰的高冷范。但從2017年春季的新款來看,“燙”的女鞋從顏色和細節處理有了改變,一來烘托春的氣息,二來也表明“燙”希望敲開自己堅硬的外殼,好好地擁抱消費者。
二.小鮮肉老板助力品牌成長
從二十年前互聯網漸襲中國,到現在微信、微博、社區各種社交平臺夾雜存在;隨著社交平臺帶來的快速傳播及交流深入,意見領袖對廣告主而言,總效果增強。但是,由于發生渠道的龐雜和關注點的分散,單個意見領袖的效能被分散、傳統意見領袖被更多更具象的小眾傳播關鍵人所代替。而“燙”也正是看到了這樣的一面,希望借助小鮮肉老板孔靖夫的力量去吸引和品牌調性、屬性相似的小眾群體 ,從而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實現精準營銷。因此“燙”設立了一個很獨特的微信公眾號平臺:“燙傷患者”,這個平臺主要是剖析男女情感問題以及與孔靖夫進行互動的平臺,一方面增加了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良性互動、篩選出了一部分精準用戶,另一方面也能讓“燙”品牌的發展沿著更加貼近消費者的方向前進。
微博中抓取的數據顯示:目前“燙”的消費者主要是90后、85后和95后,且時尚是她們最大的標簽,可見“燙”利用創始人孔靖夫的個人影響力去宣傳以及營銷還是有所成效的,但是“燙”更要通過這些策略和渠道在打響知名度的同時,學會給消費者打上更加鮮明、個性化的標簽,實現精準營銷。另一方面,新媒體平臺是“燙”需要精耕細作、充分關注的地方,因為“燙”是一個小眾品牌,新媒體平臺將會助力“燙”搭建小社群,實現消費者和品牌的深度鏈接。
三. 消費者口碑
1.品牌認可度高,價格滿意度差
消費者對“燙”最關注的是產品,評價最高的是品牌,評價最差的是價格,但是性價比滿意度高于價格的滿意度。說明了兩點內容:
(1) “燙”現有的消費群體經濟能力較差,購買能力也偏弱;
(2) “燙”在提升品牌溢價方面還需努力。
這兩點能夠給“燙”的啟示是:如何實現對目標消費群體的精準劃分并制定合理的價格體系。
2.消費者體驗后給“燙”貼上的標簽:舒服、磨腳、偏大
“燙”的正面評價中消費者普遍反映是穿著很舒服,而負面評價中主要反映的是磨腳和偏大�!盃C”在舒適的宣傳方面已經做出了相關努力:在天貓雙十一旗艦,邀請具有代表性的時尚ICON直播穿著9cm的高跟鞋打乒乓球,讓消費者對“燙”高跟鞋的舒適度有了新的認識�!盃C”可以利用虛擬試鞋、數字化匹配等技術提高消費者前置消費體驗并增加消費者粘性。另外,“燙”應該在各個平臺顯眼位置普及防止磨腳的相關小知識。
3.產品細節還需改善
消費者對產品最關注的是體驗,評價最高的是包裝 ,評價最差的配件。由此可見“燙”對于產品的細節要制定嚴格的標準,讓細節魅力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
4.“燙”女鞋未來會是送禮首選嗎?
“燙”的消費者中已經出現了一部分人群購買后作為禮物送給女友或者母親,這就充分說明“燙”的產品和整體形象是比較高大上的且產品舒適度被大家認可。因此,一方面”燙”要做好搜索引擎的優化,另一方面,“燙”要豐富自己的產品體系以及實現產品的細分化,去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
四.結語
“燙”整體的產品設計和風格以及推廣方式都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燙”依然處于摸索階段,如何實現人群的精準定位、用戶畫像的構建、產品細分以及品牌溢價的提升,都是“燙”現階段要逐漸去完成的。
數據來源:數說故事;百度指數;天貓商城;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