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陳勇
在社會零售總額中,生鮮商品和快消商品所占份額最大,消費者消費頻次最高。目前購買生鮮和快消品的主流渠道還是超市,互聯網對超市的改造,嘗試過很多方式,但一直不太成功。
盒馬鮮生的出現代表互聯網對超市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盒馬鮮生門店與APP深度融合,對門店周圍5公里范圍提供30分鐘閃送服務,部分盒馬門店線上訂單已經超過線下訂單。由于生鮮和快消品的高頻特性,再加上線上空間無限及流量擴展效益,兩者的結合,最終能進化出怎樣的商業模式,有很大的暢想空間。
零售行業及資本市場對盒馬鮮生十分感興趣,曾有證券研究機構聯系筆者,說愿意付費咨詢盒馬鮮生及新零售相關信息。
外界對盒馬的觀點難免片面,本次筆者有幸對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專訪,這也是侯毅創辦盒馬后第一次接受專訪,機會十分難得,本次以聊天,而非問答形式交流,侯總主要講了盒馬鮮生對消費者的價值,為消費者構建的體驗場景,筆者把交流內容,結合自己的理解,寫成本文,分享給大家。
盒馬鮮生一開始就是朝消費升級和互聯網結合思考和設計,由于盒馬鮮生是從零開始籌建,不是在傳統零售基礎之上改造,所以限制和約束很少,候總把注意力放在消費者購物體驗,放在具體購物場景中,讓盒馬鮮生實現如下消費者認知體驗。
生鮮精品超市,滿足日常購物,滿足一站式購物需求
盒馬鮮生給消費者的第一個印象是經營生鮮為主的精品超市,傳統精品超市進口商品,食品和餐飲比較多,生鮮占比相對較少。盒馬鮮生增加了生鮮商品的品類和陳列面積。盒馬鮮生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所以把生鮮作為主打,讓盒馬鮮生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主要消費場所,而不是傳統精品超市一樣,距離消費者日常生活比較遠。
盒馬鮮生經營品類包含水果蔬菜、肉禽蛋品、海鮮水產、熟食料理、食品酒飲、糧油調味、日化百貨等。門店有近萬SKU,能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一站式購物需求,對于生鮮水果等高頻急需商品,盒馬更是重點經營。
精品化,生鮮商品全包裝銷售
盒馬鮮生門店所有生鮮商品都包裝后銷售,其中部分生鮮商品是盒馬自有品牌,包裝后的生鮮商品比散裝生鮮,更能體現出品牌感和精致感。
傳統超市的生鮮商品基本都是以散裝銷售為主,部分年齡較大的消費者,習慣挑選散裝生鮮商品,把不能食用的根部掐掉,這不但對陳列環境造成污染,還讓不這么斤斤計較的高價值消費者感到不適。
目前,日本這類發達國家的超市,生鮮商品基本都是包裝后銷售,盒馬鮮生現在就做到全包裝銷售,相信對此需求的顧客越來越多,先獲取這些消費者的心智認可,同時,生鮮包裝后,更有利于線上配送,不容易在揀貨和配送途中損壞。
盒馬海鮮,吃點好的
盒馬鮮生希望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買海鮮到盒馬的印象,購買海鮮要安全,要正宗,就到盒馬。盒馬對海鮮的選品和引進上十分重視,目前已經有一些酒樓把盒馬鮮生當成海鮮商品采購點,因為盒馬很多海鮮商品從原產地直采,零售價比海鮮市場批發價還要低,品質上也更安全。
消費者到盒馬鮮生門店,任何時候,一定有波士頓活龍蝦,活帝王蟹、活鮑魚、北海道扇貝、刺魚和黑魚這類高端商品。并且給這些商品較大的陳列空間,在生鮮商品結構上,盒馬追求高端多,大眾商品全的原則,在肉類商品中,盒馬鮮生的牛肉比豬肉多。
盒馬鮮生很重視餐飲,每個門店都有餐飲檔口,其中盒馬集市的餐飲占比達到50%,可直接點單購買餐飲套餐,也可以在盒馬門店購買食材,在餐飲處加工,可加工生蠔、龍蝦、帝王蟹、大閘蟹、扇貝等海鮮,按質量收費,比如粉絲蒜蓉烤為15元/500克。盒馬鮮生門店還有顧客自助區,提供加熱、取水等服務。
30分鐘閃送到家,碎片化生活
盒馬鮮生最有價值,最有傳播力的服務是門店商品30分鐘閃送到家,盒馬以線上銷售為主,線下銷售為輔,線下為線上服務。
閃送到家作為盒馬最核心的服務,為什么介紹門店及商品后再介紹快送服務,因為只有清楚盒馬是怎樣的門店,有怎樣的商品,才能理解盒馬為什么能做好閃送服務,這也是很多傳統超市雖然推出到家服務,但訂單難以提升的原因。
盒馬主營生鮮商品,商品包裝后銷售,精品超市的檔次感,門店餐飲等都在為APP快送背書,APP上的商品是圖片形式,難免單調,只有門店引流,眼見為實,品嘗試用,有正向認知后,消費者才更容易使用APP下單,門店的精致感大大提升了消費者對線上下單的信任與期盼。盒馬的線下門店是APP流量來源,是履單倉庫,是粉絲互動運營的必要條件。
盒馬鮮生門店周末業績是工作日業績3倍左右,而普通超市周末業績一般只有工作日業績1.5-2倍。因為盒馬的消費者在時間充裕的周末逛實體店,工作日用APP下單快送,消費者周末在門店發現什么新商品,可收藏在APP,需要時可隨時下單。也因為有APP快送服務,所以盒馬門店覆蓋范圍更廣,能服務附近5公里區域,更遠的消費者周末也會來門店消遣,對此區域的消費者而言,盒馬鮮生是一個IP。
以上是盒馬鮮生為消費者構建的消費體驗,這些體驗組合在一起,能更好滿足某類消費者某種場景的購物需求,比如具體場景如下:
不需要冰箱,新鮮到家,快速烹飪
盒馬鮮生的生鮮商品很多是小包裝,也有成品和半成品,再加上30分鐘送貨到家,這就能改變消費者生活習慣。
部分消費者生活節奏快,每天下班到家已經較晚,根本沒有精力買菜做飯,而一次性采購,把生鮮商品放到冰箱,難免不夠新鮮。盒馬鮮生更好的滿足了快節奏生活人群需求,隨需隨購,讓他們也能享受在家烹飪的樂趣。
每次下單當時所需,一方面,冰箱的價值降低了,不再需要存儲這么多生鮮,菜品更新鮮。另一方面,盒馬鮮生品相齊全,可選擇凈菜和半成品菜,能節省消費者烹飪時間,省去買菜、理菜和切菜過程,讓消費者更喜歡烹飪,能提升生活水平。
菜鳥變廚藝高手,生活更多新鮮感
從用戶調研反饋來看,盒馬鮮生還有一大價值是幫助用戶成為烹飪高手,有消費者反應自己一向不擅長烹飪,切菜做菜和自己性格一樣大大咧咧,逛盒馬門店時被美食吸引,跟著盒馬公眾號學做了幾道海鮮大餐后,讓家人吃驚意外,自己也喜歡上烹飪的感覺。
盒馬鮮生門店經常會搞廚藝比拼,美食試吃等活動,每次逛盒馬鮮生門店都能發現新奇食物,比如河豚醉蝦,花式點心等。這些食物都能用APP下單,30分鐘送到,不會因為距離帶來遺憾。
家庭聚會,為長輩分憂
盒馬鮮生還促進一種新場景消費,年輕人為長輩線上訂購生鮮商品,家在安徽,在上海工作的孫小姐會在周末下單,送貨到姑媽家,然后到姑媽家聚餐聊天。另外也有在外工作,經常為父母訂購送貨的消費者。
盒馬APP上很多活動是按場景運營,比如有早餐不重樣、周末吃好點、24小時預訂、盒馬味道、辦公室吃貨等。這些運營都在豐富消費者購物場景,培養新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
本文綜上內容,述說了盒馬打造的四種認知形象,并且由此培養了各種新消費場景,雖然很多零售同行更關注盒馬如何與線上打通,如何規劃未來的戰略,但侯總認為“成本效率”和“體驗服務”才是根本。只有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商業模式才能成立,才有將來的發展和壯大,如果基礎的服務力、商品力、場景力不夠,未來規劃和戰略也是空中樓閣。
(作者 張陳勇 微信zcyshow 專注快消零售創新)
- 該帖于 2017/3/2 13:4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