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獨家:商業是冒險家的競技場,更是一門精確的科學。激進和保守、感性和理性,節奏的把控至關重要。
從當年創始人王恒選擇二線城市另辟戰場,在南京新街口蓋摩天大樓,到今天厚積薄發建造并打造亞洲最大商業綜合體“金鷹世界”,這是金鷹式的節奏。
今天,業界看到的只是金鷹的江湖地位,但很少有人知道金鷹為此做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思考與布局是什么?
商品力+渠道力=零售力
過去的一年,“零售是什么”和“新零售是什么”的問題,引發行業爭論。
“凡事不能違反客觀規律,但凡有,不是神話就是騙局�!苯瘊椛藤QCEO蘇凱在朋友圈寫道。
不管是新零售還是舊零售,只要零售的本質不變,都要回答“商品”和“渠道”的問題。在蘇凱看來,商品力加上渠道力,就是零售能力。
金鷹商貿CEO 蘇凱
沒有什么比數據更能說明一次變革的效應屬性。
金鷹商貿2016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門店內生活業態經營面積占金鷹商貿總經營面積的比重約為32.4%,而生活業態的收益為1.49億元,同比上升38.0%。
與此同時,運動戶外品類的銷售所得款項總額同比增長12.7%,達5.31億元。兒童品類的銷售所得款項總額同比增長8.1%,達2.79億元。而精品超市業務也有所上漲,銷售所得款項同比增長9.3%,達2.70億元。
自營商品表現更是出色,截至2016年底,貿易公司新增可控商品品牌15個,使可控商品品牌數達82個,自營品牌柜位221個,自營商品業務銷售所得款項同比增長7.4%,銷售額達3.53億元。
自營業務與跨界合作雙線驅動
事實上,近三年只是商品效應的集中爆發,金鷹對于商品力的探索和布局更早,而且在短短兩三年內發力點也經歷了迭代。
中國百貨行業的商品能力發展經歷了不同階段,百貨的“黃金十年”讓各個百貨公司的日子太好過了,簡單的出租柜臺就可以獲得豐厚利潤。百貨公司在整個零售價值鏈上貢獻的價值和獲得的回報是失衡的。近些年線下購物中心的大量供給,以及線上電商的興起,給了各類商品更多的渠道選擇,因而影響到原本處于中心地位的百貨公司。
中國百貨企業的商品力建設上也做過不少的嘗試。金鷹和王府井、銀泰、百盛一樣,都曾嘗試過買斷經營。“大家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呢?我們對毛利率不滿足了,自營商品最早的出發點是提升毛利率。”
然而,環境在快速變化,現在,這條路走不通了。
首先,創造品牌的門檻越來越高�!澳悻F在面對的品牌商已經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現在國內市場存活下來的品牌要么代表新消費趨勢,要么擁有二十幾年經驗,無論是市場意識還是經營能力都非常強。我們作為一個外行沖進去,又不是孤注一擲的拼搏,競爭壓力會很大,勝算不高,還不如去直接收購一家品牌公司,如果你有這個實力的話。”
其次,國內消費者主流行為還是“品牌消費“模式,還沒有到”單品消費“模式。自營商品也需要具有市場價值才能有真正的商品力。在中國,線下百貨高度分散,一家百貨公司無法覆蓋所有市場,不同區域市場之間的差異性有很大,僅靠自身網絡無法給予自營品牌足夠的曝光度。
在客流被越來越分散的當下,百貨和購物中心對商品力最大的訴求點,從毛利率轉移為聚客能力�!�我的商品吸引力越大,那我們的免費客流就越高,那我們獲取顧客的成本就越低�!�
于是,在原有商品能力積累的基礎上,金鷹推出全新的G·LIFE系列。通過自營、合作、合資等多種方式,G·LIFE系列擁有G·MART、G·TAKAYA、G·QUTE、G·BEAUTY、G·HEALTH、G·BABY六個業務單元,分別對應生活精品超市、書店、寵物、美妝集合店、健康保健、嬰童幾個領域,以期快速捕捉中產階級消費升級的趨勢,用可控的、差異化的內容來吸引足夠的客人。
其中,G·MART精品超市已開設零售門店17家,年銷售規模可以做到10億元之上,為各個金鷹的門店貢獻了豐厚的客流。
G·LIFE系列是蘇凱和團隊構思三年的產品,三年來開始陸續落地。
G·LIFE系列最大的使命是為金鷹各個購物中心和百貨門店提供基礎客流。有品牌做背書,足夠吸引力的內容,以及金鷹選址的經驗沉淀,在有了基礎客流后,金鷹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就有了更大的議價能力和發展空間。
“品牌商為什么要向你支付租金?一是你的區位及建筑之美符合他的調性,二是獲得客流產生業績。這是最基本的邏輯�!�
在蘇凱看來,G·LIFE系列就像是頭頂上的珍珠,是金鷹商品部分的亮點和特色。
按照蘇凱的設想,根據各個門店大小不同,G·LIFE系列將占到項目經營面積的10%-15%左右。加上此前提到的64個自營品牌,G·LIFE系列是金鷹打造商品力的“第二只手”
除此之外,自去年開始,金鷹開始強化與聯營品牌的戰略合作,甚至做了很多跨界合作的產品。比如聯合辦公領域的方糖小鎮、Ye齒科診所、室內高爾夫練習場及模擬器等等。
在金鷹的商品體系內,自營商品服務于聯營品牌,而不是和他們搶地盤,是錯位,是互補。自營業務與聯營合作,這兩個維度共同構建了金鷹商品力的基礎。
渠道力的核心是提高流通效率
“location is everything ”,在零售業早期,位置即渠道力。
七八年前,金鷹大型促銷實行限流,金鷹推出一款手提袋就可以引爆客流�!拔覀儺敃r開玩笑說,即使放一個剛畢業三四年的大學生在店總的位置上,也能實現增長�!苯瘊椏偛弥碚剰V林回憶道。
顯然,現在即使在所有媒體都有露出,顧客也不一定來。與商品一起多元化的,還有渠道。
傳統百貨公司的渠道單一,消耗過大,調整相對繁瑣,而且營業時間有限。當電商出現之后,我們發現線上渠道具有便捷性更高,覆蓋面更廣的特點。
那么,當一個企業同時擁有更多渠道時,他的競爭力就會變強。
“在渠道的選擇和構建上,我們有一個檢驗標準,那就是,如果我新建的這個渠道比我之前的渠道流通效率都低,那你不要干了,倒行逆施�!碧K凱告訴《聯商網》。
經過多年的精耕細作,從商業形態來看,金鷹旗下擁有百貨店、購物中心、超市、專業店、電商等多個業態。從商業體量上來看,金鷹零售門店中超大型店、大型店、標準店、小店一應俱全,基本完成了多元化渠道的搭建。
定位梳理是蘇凱這兩三年來思考的最多的一件事情。
“只有定位清晰,在招商的方向上、品牌的選擇上、營銷活動的營造上,才會有一個著力點。你不能在維也納大廳唱東北二人轉,拆開來看金色大廳很好,東北二人轉也很好,錯的是把他們兩個放在了一起�!碧K凱這樣理解定位問題。
定位的模糊、同質化,曾經讓大家都陷入困境,在新街口商圈更甚。如今,這個商圈三分天下各居其位,反而避免了惡性競爭。
蘇凱兼任金鷹新街口旗艦店店總已有兩年,剛剛過去的一年,金鷹新街口店營收40個億,與同期相比增長了5%,凈利潤也在增長。蘇凱預計今年還會有增長,增長點來自于最新一波的調整和新內容的補充。
南京是金鷹的起源之地,也必將是金鷹再出發之地。王恒將“金鷹未來二十年發展的核心”金鷹世界放在南京,可見決心之大。金鷹世界承載了金鷹二十多年的積淀,以及對未來商業的想象力。
按照經營者的設想,對于成熟品牌來講,金鷹世界是他們的發展平臺,而對于小微創業品牌來講,金鷹世界是他們孵化的基地。除了傳統的聯營方式,自營業務,金鷹和新興品牌還將有各種不同層面的合作。
如果將這個亞洲最大商業綜合體裝滿,預計需要400多個品牌。而目前,蘇凱和他的團隊認為最困難的不是開業率,而是怎樣把他的價值和勢能發揮到最大。
除了南京,上海是金鷹在城市戰略布局上的另一個重點。上海金鷹經過去年的調整,利潤增長了4倍。
上海店就像金鷹的一個觸角,敏銳洞察中國零售最具創新能力的市場。一些新興品牌如果在上海店實驗成功,馬上可以推廣復制到南京。而南京店成功之后,就還可以繼續推廣到金鷹旗下其他區域門店,實現連鎖效應。
上海店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南京店的試錯成本,南京店又降低了其他城市的試錯成本。“這樣以來,我的布局就是有縱深的,打仗不是說戰線拉的有多長,而是說你有沒有縱深。否則都是平行站位,一點即破全線潰敗�!�
除了超大型商業金鷹世界,仙林金鷹二期與揚州金鷹江都店也都會在今年開業。
暢想未來但要回歸本質
零售業發展到今天,留給我們試錯的時機已不多。
科技產業出身和經歷過互聯網泡沫的蘇凱,在轉型成為實體零售公司的CEO之后,呈現了很多“冷靜”的部分。
商業如牌局,入局體現的是判斷,而攤牌考驗掌舵者的心性�!敖裉熳雒魈斐鼋Y果,這是不可能的。你從來都沒做過品牌,憑什么今天做明天就要賺錢呢。你的競爭對手已經很強了,你一定要有長期奮斗的信念和思想準備�!�
“其次,每一塊業務你要讓專業的團隊來發揮,閉門造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之前一個點子就可以創新,省吃儉用可以產生競爭力,現在的新興小微企業,在資本的推動下,從一開始拿的就是現代化武器�!�
“再次,要有匹配的組織能力。一個人的能力從無到有的過程,不是打興奮劑能解決的。期權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基礎能力要到達決賽圈,打興奮劑才有作用。”
“我們現在的檢驗標準就是,你現在做的所有事情,是不是在提升這些能力,只要你做的這些事情在這兩個維度上產生了正面的效應,那就是有效的,那就是在無限的接近目標�!�
暢想未來但要回歸本質,這位關注人工智能也偏愛歷史類讀本的CEO多次在金鷹內部強調這一觀點。
“很多人在各種場合講零售的未來是什么樣子的,我覺得都可以聽,可以信也可以不信。未來是什么樣子我們不知道,但可以確信的是,一定不全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樣子。不管是誰說的都只是一種可能性,或者是一個暫時現象,或者是一個局部。否則未來還有什么意義呢?”
南京·河西,投資百億,打造亞洲最大商業綜合體
3月16日,招商峰會,即將點亮未來,《聯商網》帶你去現場。
2017聯商網大會專場對話系列:商品與服務
3月30日 11:00-11:30
金鷹商貿CEO 蘇凱
太平鳥時尚服飾執行董事 陳紅朝
(來源:聯商網 采訪/林國童 撰稿/李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