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人大代表黃建平炮轟阿里是售假最大責任者,次日,阿里回擊品牌商也有責任;3月7日,馬云在微博喊話兩會代表委員要向治理酒駕一樣打假,引發柳傳志、劉永好等各路大佬響應、力挺馬云。打假再度成為熱門話題,面對假貨,各方尷尬,有人說是阿里德責任,有人說阿里是無辜的,假貨由來已久。
那么,假貨橫行到底是誰的責任?
一、假貨的類型
1、尾貨型
網絡上雖然也有少量品牌的真實尾貨——如品牌廠商將商標清除后作為尾貨清倉;品牌代工廠將剩余原材料多加工了一些等,這種尾貨商品在質量上確實與品牌質量無異,但實質上這類商品少之又少!
一方面品牌商在下單之時,商品數量與原材料都是既定乃至定制的,很少有所謂的“剩料、多加工”之說(越大牌,訂料越精準、謹慎),另一方面,連原料都管不好的品牌,估計也不時什么好品牌!
2、”形象高仿“型
如周佳牌洗衣粉、王吉正涼茶。。。顧客一不小心就躺槍!
3、”商標高仿“型
除了上述這些”象形字 “傍名牌外,國內還有大量的”假洋鬼子“品牌 ,什么這個”保羅“、那個”鱷魚“。。。魚目混珠、混淆視聽。
4、明目高仿型
打著一模一樣的商標,號稱是高仿、A貨。。。有說自己是同一代工廠家尾料加工生產的,有說自己是正品斷碼、殘缺、殘次的,有的直接啥都不管就明目張膽貼標的。。。
5、其他:
明明與品牌沒有合法的授權及隸屬關系,卻硬說是品牌的附牌、子公司、關聯公司等等。
二、可以杜絕么?
在打假問題上,阿里巴巴也好、京東也好,專注奢侈品折扣的寺庫網也好,可以說每家電商對打假問題都不遺余力,然而假貨卻仍然令人防不勝防,這究竟是主觀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是客觀上想禁禁不住呢?
在中國醫療之鄉——莆田(是的,就是那個和百度SB的醫療之鄉),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耐克、阿迪達斯、紐巴侖等高仿鞋的“重鎮”,從鞋材、加工廠、批發、物流、淘寶大軍等一應俱全,強盛時期,黃石、新度等幾個重鎮村村電商、戶戶淘寶。
在2008年廣東、浙江、晉江等大量萬人大鞋廠倒閉之際,正是這些“阿冒、高仿”鞋托住了莆田鞋產業屹立不倒 ,其時許多鞋廠不倒反而擴大辦廠規模,許多技術工人、設備都是從廣東、浙江等地方承接、轉移到莆田。
時至今日,莆田已成為中國當之無愧的運動鞋產業領先基地!不管是研發、鞋材還是技術人才,都可以代表中國與全球頂尖的開發、設計、鞋材基地等相抗衡。。。(貌似這是在為莆田做辯解呀?要不要頒發個“振興經濟突出貢獻獎”啊?就像有人稱贊賴昌星走私汽油利益老司機一樣?)
但在近幾年,阿里巴巴明顯加大了打假力度,以莆田淘寶大軍為例,一旦被查處商品為“阿冒”(無品牌授權、無貨品來源證明的假貨、高仿鞋),店鋪會被封號并凍結賬戶,同時店主(基于身份證或公司營業執照)也會被阿里巴巴識別為“不誠信商戶”而受到封殺。
從這點上,我可以替阿里巴巴證明,在打擊“高仿、貼牌”等“阿冒”這個問題上,他們的確已經(通過資質審定及信用紀錄系統)盡了渠道商平臺該盡的力了!
三、如何杜絕?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阿里巴巴已經全力打假,那些“阿冒”也真被馬云逼到墻角,為何“假貨”問題還是塵囂甚上呢?
馬云同志在國外被境外媒體噴,在國內被品牌噴、被消費者、工商總局各種噴。。。
作為首富,在“名”與“利”,“造假、容假”帶來收益對他而言意義不大,因此從馬云的角度,他的內心必然是對假貨“欲除之而后快”,關鍵是,打假單純靠馬云、靠電商能解決么?
如同上述假貨的幾種類型,電商能做只是廠家授權及質量許可證的審核;而在諸如蹭名牌、代理商有意為之的高仿舉措,則無任何辦法!
因此,要徹底杜絕假貨問題,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消費者:
別想著花30元在淘寶上買LV、GUCCI的“尾貨、過季商品”啦!要買也上必要、唯品會啊!
品牌商:
除了對商標做好保護外,對分銷商、零售商、原料供應商乃至內部關鍵部門員工等全供應鏈都要做好必要的管控工作(從《品牌反假、反舞弊制度》做起吧!)。。。
工商、質檢、執法部門:
1、對質量及造假問題本著“從嚴從重”原則進行立法,并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同時實行“信用終身問責制”。
2、搭建全過乃至全球通用的質量追溯體系、征信系統,從原料、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各環節把住制假、販假、售假關,維護公平公正的商業環境。
3、引導高仿制造、分銷商轉型,“堵”不如“疏”,如近年來莆田市政府協同阿里巴巴等聯合推進的“中國質造”(自有品牌開發)工程,就取得了一定的成
經銷/分銷/高仿商們:
趕緊把賺來的錢拿去轉型投資(比如先讀個美國西太平洋MBA,再學著上網投資購買P2P,或去搶購點新四板原始股權之類的。。。)
社會:
教育市民,造假是有報應的。。。要多看《唐詩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