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近期,在新零售運營峰會暨金蟬獎頒典禮的活動中,各領域專家對新零售的整體運營提出了給不同的觀點建議,圍繞大數據下的購物中心運營展開討論。
以下是部分嘉賓的演講摘要:
中國商業地產大數據聯盟秘書長、中商數據CEO 周長青
購物中心的運營呢?一直以來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
去年我們看到市場的供應呢,是井噴的啊,整體我們看到16年的存量購物中心呢,建筑面積已經超過了3,.6億平米,那么單單上海去年一年,我們新增的商業的供應就超過215萬方,那么今年還有更多的入市的項目,所以呢,競爭非常激烈,同時呢,電商已經整體的網購的零售額超過了5萬億,那我們看到其實看右邊的圖表可以知道,我們整體的電商的這個增速其實是在下降的。
而流量的情況,從去年開始大量的電商開始布局到線下的實體零售業,那么,實際上我們在購買流量的成本上過往隨著電商的購買流量這些年逐漸的在增加,因為有各樣的這種競價的機制,而我們實體商業基于我們整體的因為我們購買,這個拍賣的土地其實就是購買了附著在土地覆蓋范圍內的客群,這就是我們的天生的天然的一個流量。
我們其實線上的運營和線下是一樣的,都是在做一個流量的采購,那這目的是把我們的人轉化成我們的客,那么同時逐漸通過他的下單和更多的觸點,那么成為我們的會員,最后到粉絲。那我們看一下線上是怎樣線上呢?同樣,這個流量他做了大量的采購,那么通過各種競價那么導入流量之后呢,一旦進入它的界面,他就會開始不斷的給予各種的刺激,比如說雙11,我們現在還有各類的紅包啦,包括今年過年,我看到購物中心有跟口碑有一些合作,做很多精準的推送。
那么成本呢?
一旦我們開業,其實這些流量就會過來,那當然,我們會增加很多的體驗啊,也招商做了很多不同的品牌,但是,到后面我們再去引導他們下單提高我們的評效,包括重復購買,我們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動力,而這方面的運營其實面臨很大挑戰,那我們看到目前實體商業的整體的增長依然還是很高,但這當中不可否認,其實有一部分是來自于城市,我們整體城市的投資提升了我們整體的生活的環境,那么城市的升級消費的升級其實是給到我們被動的帶來了很多流量的轉化率。
實際上,數據化的應該圍繞著購物中心的一個生命周期,在不同的節點,其實也是消費者的生命周期。實際上消費者在經過了一個觸點之后呢,通常會有一個流失的一個時機,那在這個時期,我們要給它一點激勵,讓它再回來,所以就應該是這樣一個曲線上升的過程,而最終才能達到一個重復的消費。
阿里巴巴大數據高級專家 王峰
我們在新零售上面,我雖然做得不多,但是呢,我善于啊,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煲一些隱情,來幫助購物中心進行一些升級換代。我把這套東西呢,叫做mallmind。
現在我想拋出一個觀點,叫智能在端,智慧在云。我覺得跟咱們的購物中心特別像!一個門店或者說商鋪實體店,哪怕是臨時一些賣場和活動,他只是我們的觸角上的一個端,我們嘗試著對端進行建模的時候,我們的習慣啊,看那個東西先進行數據化。
我們看到一個門店的時候,我們首先腦中想到這5點,包括我店員幫我的顧客賣什么貨、店內環境,我們稱之為contest,包括我的一些場地在哪個地方,這些構成了我得一個個小店一個小細胞,今天站在購物中心的這個地方,或者說這個位置,我需要看所有的門店,構成我的大腦和中心的思維,我會開coach的,會學習LV,不經過他的一些狀態,我會達到我的購物中心向每個店和每個端的一些數據。其實圍繞這3個基礎數據來做,再抽象一點,mallmind就是——人、貨、場。
崇邦集團 連允真
現在功能性能體驗式的消費已經是我們新零售的一個模板,那這個是我們對會員的需求,從以前到現在的變化。
其實從我們商場的角度,我們希望從pos系統開始,讓每一個商鋪,包括我們自己從購物中心監監測到。
我覺得未來的新零售的一個變化跟創新:第一個一定是全生態圈的合作,包含數據,跟會員有沒有辦法互相打通,互相連接;第二個是不斷產生的新零售模式,包含我知道包括VR購物、無人門店、跨界服務合作等。
但再好的場景,你賣的東西不行,我覺得都沒辦法持久,商品跟服務,我個人覺得還是一切的關鍵,這些只是附加的。
(來源:聯商網 劉曉悅)
- 該帖于 2017/4/1 15:1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