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左右出擊,全方位“打擊”傳統(tǒng)零售業(yè),看起來,現(xiàn)在的問題已經(jīng)不是亞馬遜是否會顛覆零售,而是究竟何時、以何種新奇的思路來顛覆零售了。
從6月16日到20日,短短5天時間,亞馬遜又搞出了不少幺蛾子。
左手干生鮮
6月16日,亞馬遜宣布收購全食超市,導致美國大量零售商的股價瞬間下挫,原因很簡單,全食超市的460余家實體店將歸入亞馬遜名下——盡管店鋪數(shù)量僅為沃爾瑪?shù)氖种蛔笥遥侨吵械牡乩砦恢脙?yōu)越,大量店鋪都是在核心、富庶的位置。
于是,不少分析表示,這次收購已經(jīng)不僅僅是“亞馬遜牌實體店能否顛覆傳統(tǒng)零售”,而是“何時”顛覆傳統(tǒng)了。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這里有一些新的數(shù)據(jù)值得關注:
NPD集團的滲透率指數(shù)(NPD Group’s Penetration Index)顯示,2016年有40%美國用戶從亞馬遜買過東西,同時全美60%的80后是亞馬遜的消費者。
而另一方面,去年有20%的美國人從全食超市買過東西,在80后這個年齡層中有24%。按照NPD集團的說法,“對于一個有460家實體店的零售商來說,這個數(shù)字相當出色”。
至于這460個實體店在物流體系中能和亞馬遜產(chǎn)生多大的協(xié)同效應,L2咨詢制作了一張圖:
▲圖中黃色點是亞馬遜的倉庫,綠色點位全食超市的實體店分布。(圖片來源:L2咨詢)
簡單地說,收購全食超市直接讓亞馬遜深入了239個新的市場,這對于亞馬遜一直在打造的生鮮配送(Amazon Fresh)來說,意義是無比巨大的:
在美國,全食超市有49%的店鋪都處在亞馬遜生鮮服務的地區(qū),包括加州、紐約市、華盛頓特區(qū)等。
同時全食超市還在亞馬遜生鮮沒有觸及的32個州有布局,換句話說,這些地區(qū)的生鮮零售商們馬上就要面對亞馬遜這個“野蠻人”了。
不過,亞馬遜到底要如何對待這些實體店,目前沒有任何披露,整個零售圈也只是在猜測而已,比如引入亞馬遜的無人便利店(Amazon GO)的技術等等。
當然,在這些店鋪中銷售亞馬遜的自有品牌(例如亞馬遜貝思系列)也是一個方向,想一想德國零售商阿爾迪(Aldi)用精選的自有品牌把沃爾瑪逼成什么樣子了,你就明白了。
最后,美國一些知名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這兩個:
第一個是美國L2咨詢(L2 Inc)的創(chuàng)始人Scott Galloway——他同時也是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營銷學教授。
他在5月8日接受Business Insider采訪時表示,“我的預測是,亞馬遜應該會收購一個全食超市或者Wegmans這類的零售商……亞馬遜甚至可以將這些實體店全部關掉,變成物流配送中心”。
誰想到1個月后一語成讖,只不過直接關店變?yōu)槲锪鼽c就略顯粗暴了,但也確實體現(xiàn)出了這460個實體店對于亞馬遜的意義。
另一個是知名投資人、NBA達拉斯小牛隊老板Mark Cuban,他在Twitter上表示,“亞馬遜的問題在于,(收購后)是否能達到配送生鮮雜貨類商品的速度比消費者自己打個Uber或者Lyft去店里買還要快”。
▲Mark Cuban個人Twitter截圖
右手虐百貨
在反殺線下生鮮雜貨品類的同時,亞馬遜在6月20日還推出一項新的服務,稱為“會員衣櫥(Prime Wardrobe)”,矛頭直指實體百貨店的生意。
消費者在百貨店購買時通常會大量試穿,最后從中選擇,而當這個行為走到線上后,就會出現(xiàn)一下子買一堆“看起來不錯的”,然后在家里等著商品到貨、試穿,然后留下要的,再把不要的退貨——這種行為讓零售商叫苦不迭。
既然這種“先試后買(Try-Before-You-Buy)”消費行為已經(jīng)成為定式,于是亞馬遜表示要接受這個挑戰(zhàn)。
消費者一次買入大量商品(項目要求是3件以上,不超過15件),他們可以在收到貨的7天內(nèi)選擇是否留下這些商品——亞馬遜表示,消費者完全可以通過這個服務來嘗試全新的搭配,而且“試穿衣服最好的地方就是在你的家里”。
然后亞馬遜根據(jù)消費者最終到底留下幾件商品,來給消費者一個折扣——消費者留下的商品越多,亞馬遜給予的折扣就越高,最高為20%。
最后,消費者只需要將不想要的商品放在箱子里,放在家門口,就可以由亞馬遜或者UPS自動取走——退貨是完全免費的。
目前,這項服務正式開始測試,亞馬遜表示,暫時只對會員(Prime)開放,目前符合“會員衣櫥”的商品數(shù)量超過100萬種,涵蓋諸多知名服裝品牌。
總結一下,“會員衣櫥”項目有四大特點,(1)先試后買;(2)商品種類超過100萬種;(3)免費退回;(4)最高享受8折。
分析認為,亞馬遜此舉是在以低價(最高8折的折扣)來吸引消費者,進而進入時尚品類——真要打起價格戰(zhàn),傳統(tǒng)百貨就真的危險咯!
(來源:聯(lián)商專欄作者 王子威)